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对儿童心算策略运用能力的影响如何随个体发展而变化,采用计算机任务与纸笔测量的方法,对85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纵向追踪研究。研究发现:(1)两组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和算术知识均呈增长趋势,算术知识的增长速度五年级显著快于三年级,且元认知监测增长速度与算术知识增长速度显著相关;(2)两组儿童中,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增长速度更快的个体策略执行反应时与错误率的减少速度也更快;(3)五年级儿童的算术知识在元认知监测影响策略选择发展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小学中开始学习LOGO程序设计的150名儿童为被试,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行编制的元认知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儿童学习LOGO程序设计与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元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学习了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后,在其一般智力的发展上不能表现出显着提高;(2)儿童经过为期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教学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划和监控能力,即程序设计学习有利于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3)关于元认知测验的构成问题,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晴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08,31(2):319-324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幼儿园5个班98名幼儿为被试,使用以表情为线索的社会知觉任务、经典的意外内容和意外地点任务测量了儿童的心理理论各成份,使用卡片分类、拼图任务测量了其元认知各个成份;同时,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语言分量表测量了语言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3~5岁幼儿的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策略有较高的相关.(2)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份可以预测元认知各个方面的发展.( 3)在3~5岁幼儿心理理论两成份中,社会知觉成份与元认知知识关系密切;社会认知成份与元认知监控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与元认知的策略知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探索元认知在线监控和离线监控与一般元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跟踪击键任务、学习判断任务和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4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元认知离线监控对一般元认知能力各个子成分的预测作用受元认知在线监控的影响;(2)元认知在线、离线监控对一般元认知能力的预测作用是彼此独立的。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监控包括自我监控和监控他人。本研究用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监控和监控他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实验一采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任务,来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测和监测他人。实验二采用难度不同、分值不同的计算任务,来探讨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控制他人。研究发现:第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测和监测他人都会以前期任务表现为依据,支持MPT假说。而且,自我监测和监测他人都在二年级表现出了明显的转化和提高。第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监测他人时,逐渐由以自我信息为依据调整到以他人认知状态为依据。第三,元认知控制能力的发展落后于监测能力。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仍旧不能很合理地进行自我执行和计划他人。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成分,而且是内隐程度较高的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对经典的Mastermind游戏任务加以改编,结合访谈分析,探讨了适合考察元认知监控的任务难度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指标。研究结果发现:(1)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游戏4(要求从六种颜色中选出四种正确的颜色,且排列位置也要正确)中当知觉难度最大且又可以经过努力选择策略、根据反馈进行有效选择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元认知监控,使得游戏成绩提高;(2)“监测时间”是元认知监测的有效测量指标,而“违背反馈次数”是元认知控制的有效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儿童计算的元认知监测及其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灵丹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6,29(2):354-357
为了考察儿童在计算中的元认知监测及其对策略选择的影响,选用两种实验材料,对五种元认知监测判断的特点及监测判断对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行考察,发现: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判断等级值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元认知监测判断大多与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力,但受材料、指导语等因素影响,又呈现出复杂的关系。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元认知监控的基本假说和元认知监测判断的状态说。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经典的执行功能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通过自由报告法让被试对每次分类反应进行元认知监测、控制,以探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元认知控制、执行功能在元认知监测对认知操作输出(奖惩分数、正确应答比例提高指标)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执行功能指标中完成分类数、错误分类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指标在元认知监测与正确应答比例提高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2)元认知监测在较低的执行功能水平上具有促进作用,即,当执行功能水平较低时,有效的元认知监测可以提高认知操作的输出成绩。研究结果支持元认知监控是与动机有关的、有意识的调节控制,为从理论上厘清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监控作为元认知的核心成分,是内隐程度较高的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以MasterMind游戏任务为载体,从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元认知监控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的作用受到认知灵活性的调节作用。对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越高,元认知控制越好;对于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的高低不会引起元认知控制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能根据元认知监测进行有效元认知控制,而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其元认知监测水平的提高没有影响元认知控制。结合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陈英和  韩瑽瑽 《心理科学》2012,35(3):537-543
儿童元认知的研究是当前认知发展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陈英和等研究者在这个主题下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不断发展出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元认知测量的有效工具,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探讨了儿童青少年的元认知发展特点、元认知及其各子成分在一般认知、社会认知及具体学科领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元认知和一般认知能力的关系。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儿童元认知的发展规律及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使用9张部分和整体各有不同意义的图形研究了98名4—8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既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儿童知觉部分图形的年龄比知觉整体图形的年龄早,3)8岁儿童大部分可以做到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教育条件优越时可以提前到6岁,由此可见儿童部分—整体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知觉分心任务看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晓清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9):987-993
采用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考察了知觉分心对90名4岁、5岁、6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影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机制。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分别为一种关系无分心任务、一种关系有分心任务、两种关系无分心任务和两种关系有分心任务。结果表明:(1)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知觉分心对儿童类比推理成绩有显著影响,儿童在无分心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知觉分心任务的表现。在无分心条件下,4岁儿童已经开始能够选择关系匹配来正确完成类比推理。错误分析发现知觉分心任务中儿童所犯错误主要是分心错误,而且分心错误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对知觉分心的抑制控制可能是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类比推理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表现为6岁组的成绩显著优于4岁、5岁组的成绩,而4岁组的成绩与5岁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5岁可能是儿童能够抑制知觉分心进行类比推理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元认知(metacognition)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元认知理论,试图对人的认知与学习过程作出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解释。在许多认知活动中元认知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口头信息交流、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语言习得、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和各种形式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等等。本文主要谈:在教学背景中,对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少英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3,26(6):1129-1129,1141
1 前言  阅读理解元认知是近二十多年来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对儿童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发现 ,年龄小和阅读能力差的读者在阅读理解监控方面比年龄大和能力好的读者差 ,而且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阅读活动 ,拥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元认知监控能力。Paris (1983)认为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以三种方式体现 ,即自我评价、自我计划和自我调节。目前 ,国内针对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试图从阅读理解元认知的这三方面探查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并了解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元认知逐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元认知(Met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弗拉威尔在该书中指出,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2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  相似文献   

16.
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凯 《心理科学》2006,29(4):909-912
儿童元认知发展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中儿童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评估又是研究者很感兴趣的课题。大量研究表明,与年长儿童和成人相比,年幼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在各种任务中的成绩作出不切实际的高估,这种高估具有跨领域的一致性,并且具有内在固执性,即通常不受过去失败经验的影响。这就是所谓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整体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作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北京市某幼儿园5个班98名幼儿为被试,利用拼图任务对其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3~5岁幼儿在活动操作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注视目标的次数增多,完成任务的总时间在缩短,正确率在提高,但是悔步次数和停顿次数随着年龄变化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注视目标的次数和停顿次数随着任务难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较为晚近 的研究发现,直到学前末期甚至学龄初期,儿童才表现出元认知和智力之间的一致关系。如何理 解幼儿普遍存在的元认知水平低现象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宁 《心理学动态》2001,9(1):31-35
一般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较为晚近的研究发现,直到学前末期甚至学龄初期,儿童才表现出元认知和智力之间的一致关系。如何理解幼儿普遍存在的元认知水平低现象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儿童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标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6):715-719
Flavell(1976)认为,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和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涉及不同的方面,如元记忆、元理解、元学习等。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与此同时,仍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