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是对5—13岁昆明汉旅、永善县汉族、彝族共250名儿童所作的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表现在:(1)运用策略的灵活性的提高;(2)问题表征能力的提高;(3)处理反馈信息、监控与调节能力的提高。2.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7~15岁儿童解决问题应用规则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是对7-15岁儿童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何种“规则”来研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被试选自昆明汉族、路南县维则乡彝族和板桥乡汉族儿童,共250名.实验内容为“命题检验”和“钟摆问题”.实验结果表明:(1)随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更高级的规则解决问题,即运用信息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加工更为彻底,考虑也更全面,执行控制变得更加有效;(二)文化环境,特别是学校教育对儿童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不同性质的实验中,昆明地区儿童使用规则的水平均高于路南地区的同龄儿童.差异在高年级达到显着水平.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儿童间未发现显着性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图片提供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刺激情境并由此对儿童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案实验研究,同时也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儿童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分析.320名被试从昆明、景洪、勐龙三个地区的5、7、9、1l岁的傣、汉儿童中随机抽取.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的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2)儿童的情感体验是年龄的函数;(3)儿童的情感体验具有“双重性”;(4)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儿童的情感体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测验法研究了藏、回、汉族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二、高二共1032名儿童认知方式的特点,考察了不同认知方式与视错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认知方式的民族、居住环境和年龄差异显著,藏族儿童、居住在草原上的儿童、低年级儿童倾向于场依存性,汉族和回族儿童、生活在城市和山村的儿童、高年级儿童倾向于场独立性;2)视错觉的文化差异显著,居住环境和年龄是影响视错觉的重要变量;3)认知方式对视错觉有影响,场独立性者错觉量小,场依存性者错觉量大。  相似文献   

5.
三~六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及认知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三~六年级昆明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汉族与傣族儿童所作的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发展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昆明三、四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掌握维度间的双重协调,准确地完成直观加减乘除运算.从五年级开始,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出现了显着变化,儿童运用抽象推理进行维度间精致协调,开始向形式运算转化.其发展的过程是从量的增长逐步地过渡到质的变化.西双版纳地区的两种不同民族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与昆明同年级儿童相比,都低于昆明儿童.低年级差异尤其明显,高年级差异趋于缩小.说明早期教育对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年龄组白族、纳西族儿童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彝族儿童,而6岁年龄组三个民族在等待时间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加入协变量语言后,民族和年龄间主效应、民族与年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 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表现出相当的价值评估能力, 4~5岁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出民族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生活历史策略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设计了长度比较的实验,检查了5—11岁青海高原藏汉儿童长度概念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5—11岁藏汉儿童长度概念稳定性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藏汉儿童的成绩,10岁以前各年龄组均无显著差异,唯有11岁组差异显著,而其中了,9,10岁是几个值得注意的转折年龄。(2)儿童长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大致有四个思惟水平,据此可以划分成几个年龄阶段,但各个阶段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儿童长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是各种认知成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3)概念“守恒”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认识与间接认识的矛盾关系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4)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条件对藏汉儿童长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学儿童尊重行为与人格、班级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56名北京市两所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小学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尊重行为问卷、国内修订的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和班级环境问卷,考察小学儿童尊重行为的特点,并探讨人格和班级环境对尊重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总体尊重行为和其中的理解欣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郊差异;(2)尊重行为与人格各维度具有显著的相关,与班级环境中除了竞争气氛之外的其他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相关;(3)人格的宜人性、谨慎性、情绪性和开放性以及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尊重行为,人格和班级环境的不同维度对于尊重行为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力;(4)小学儿童的班级环境可以归为三种类型: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不同类型的班级环境在尊重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运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汉语语句,测试六个民族儿童对汉语语义理解的结果表明:(1)在双语教育环境中,六个民族7—9岁儿童对三类句型的理解,由于动机因素的不同,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2)在口语与书面语的转换关系上,无本族文字的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教材是初次接触到书面语言。(3)文化发展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的民族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之内。(4)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儿童使用双语的具体特点,可作为解决双语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Gelman & Markman,1986)研究了3岁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和范籍丹(2008)的研究中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测试了3岁儿童的归纳,结果表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一)。增加了与靶刺激在知觉上不相似且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分心刺激之后,3岁儿童能够忽略分心刺激,表明3岁儿童不是在随机猜测(实验二)。分类实验表明3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关系对实验材料中的项目进行分类,表明3岁儿童具有关于实验项目的概念知识(实验三)。提高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的知觉相似程度,降低知觉比较刺激和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在知觉相似上的冲突程度之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选择之间的差异仍不显著,表明抑制控制不是导致儿童在实验一中表现出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实验四)。降低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之间的类别等级结构,使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属于相同的基本水平类别时,3岁儿童能够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五)。增加经典三角测试的前提的数量,3岁儿童也能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六)。这些研究表明,3岁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多个因素能够影响3岁儿童在三角测试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