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文化的审美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市场经济以空前活跃的力量激活人们的功利意识以及在功利意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享乐意识,人们不可避免地形成对艺术高涨的热情,并且把这种热情转化为生活艺术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邹广文  常晋芳 《学海》2001,(5):68-73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 ,对大众文化的感性描述、理性分析和价值评价成为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我们曾初步分析过大众文化现象的一些感性特征 ;关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我们也已有过简要论述。① 本文中 ,我们将在感性描述的基础上和价值定位的指引下 ,深入、全面地梳理和概括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②从本质上说 ,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 ,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 ,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  相似文献   

3.
和研究动画片需要接触少儿心理一样,研究流行音乐不能不涉及到青少年的心理.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接受群体就是青少年,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为了吸引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也有了迎合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多元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当现代性作为一种同质性、整一性的理念作用于现代世界的历史叙事时,一元论的价值体系的生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进步、变革、求新是现代性理念所拟设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诚如本雅明指出的那样:“这些趋势越是经久不变,它们的过程所涉及的一切标志着‘全新’的东西便越发显得陈腐过时”(本雅明,第110页)。作为现代性的这一悖论,求新与变革因此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总会反过来刺伤自己,使得“现代性的知识体系最终显现出理论的深刻矛盾、范式危机和自我解构的因素”(汪晖,第13页),其结果必然是导向现代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朱贵金 《天风》2018,(6):33-34
如何选择崇拜中的音乐,是当今教会牧者与圣乐侍奉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今教会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音乐,有敬拜赞美诗歌,有传统圣诗,有以传福音为主的布道诗歌,有新世纪风格的诗歌,也有以民间小调为主的灵歌等,使牧者及圣乐工作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这些诗歌在丰富教会音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教会音乐牧养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即兴伴奏一直是音乐类高校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同时其也是一种难以掌握的能力。如果通过流行音乐入门,可能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掌握即兴伴奏的途径。即兴伴奏流行化的方式主要有:添加过渡音或音级、三和弦组合为七和弦、变化和弦、制造解决效果、级近进行。  相似文献   

7.
吕国忱 《哲学动态》2001,(11):29-30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也随之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又富于挑战意义的领域。清华大学哲学系邹广文教授所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问题研究” ,立足于文化哲学的高度 ,对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 ,最终撰写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一书 ,并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黑格尔曾经说过 ,序言之类的东西对于哲学来说是必要的 ,因为哲学总要有所交待 ,要把自己思想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便有个逻辑。这本著作有导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代国家的正式权力机构只到县一级,县以下的基层社会是自治的,在这一大环境下产生并发展的大众文化有很强的自主性。但要注意,大众文化与国家权力之间也不是完全脱节的,它要受到国家权力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国家权力日益深入基层社会力图实现对大众文化的控制,然而这一举动也遭到了大众文化的抵制。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大众文化的研究就成为美国学者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纠正以往人们对大众文化偏见的同时也考察了大众文化与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艺术已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但也不能远离道德,放弃“教化”的责任。应该给大众文化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众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性的“教化”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大众文化应以主流文化为价值导向,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也应借助大众文化媒体或形式,寻求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传播的更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有的学者认为对超女现象不需要进行道德高下的评价,我个人觉得只要有价值观判断,肯定有高下之分,价值判断就是要反映学者明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激荡人心的世纪之交,时代的变化急剧、迅速、全面。中国文化在世纪之交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之一是大众文化的游离与自律。而这一变化也为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出了重要课题。本文就大众文化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思考。一、大众文化代表7文化发展的方向吗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表现手法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更是暗藏着层出不穷的创意。现代艺术引导着人们的审美趋势,带领人们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而后现代则是打破传统的界限,所有的风格都被解构,同时根据作者自身意愿融入思想,艺术由此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为艺术的新发展开启了一盏明灯。艺术品原本只是供人欣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逐步演变成消费品,所有的变化都与这个社会密切相关。由此,艺术社会学的发展也日趋完善,这一切都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张娟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97-99,113
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强烈的时代感吸引着一代代中学生,并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流行音乐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必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重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流行音乐的正功能,为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对大众日常生活、社会政治领域、社会文化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学术界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试对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进行评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西方文化史上,尼采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一些论述,但他主要是站在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立场上对大众文化作了全面否定。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真正开始应该说是法兰克福学派,70年代以前,以霍克海默尔、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洛文塔尔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代…  相似文献   

16.
流行音乐在当代中国已成为一种主流音乐,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音乐娱乐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不断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深受媒介技术发展的影响,乐谱传播、唱片传播、广播电视传播属于流行音乐传统的传播途径,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的传播途径。流行音乐的传播,不仅让人们更易于接受和认可流行音乐,为其自身的创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得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只要我们换另一种思路,在音乐课堂上给流行音乐以应有的地位,我们就能期望音乐教育教学有较良好的效果。有些音乐教师虽然也认可流行音乐教学的意义,但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教科书所提供的音乐材料,而事实上,流行音乐教学的内容可以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大众文化或文化产业①常常因为它的"拉平策略"及童稚化或低能化趋向而受到指责。与该指责略有不同,本文关注的是它在人们的主体性形成上所起的作用,即它是如何弥补社会-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能动性赤字",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而密切。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不尽相同。考察和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对于艺术学研究者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和后现代艺术之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文化的各子系统(包括艺术)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文化与艺术既排斥对立,又依存融合,在对立中彰显各自的特征和存在的价值。总之,文化构成艺术的语境,艺术则成为文化的表征,在艺术与文化各子系统的关系辨析中凸显后现代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被认为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也必然会对文化生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文化生活需求是人民群众在消费物品、获得服务的过程中对自身精神获得满足的一种渴求。我们知道,心理需求是每个人激发行为及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动力。人们出于满足自身精神的需要而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大众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