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唯物主义说”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前者主要是标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后者则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最终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实践是其理论基石和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三 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已成学术界的定论 ,而且苏联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它的基本原理已经有全面准确的阐述 ,哲学家的任务只是对它们加以论证、宣传和运用而已。奥伊则尔曼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令人信服地指出 ,唯物主义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要用辩证法改造以往的唯物主义 ,用唯物主义改造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并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进行辩证的和唯物主义的思考与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 ?我认为 ,任务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且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马克思在通向科学理论殿堂的征程中,不仅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冲破以往旧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樊篱,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马克思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把理论创新与时代课题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把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作为理论研究的最终指向,因而创立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高度统一并以"改变世界"为旨归的现代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而且从实践的高度揭示了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但问题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哲学界近30余年来时有争论且分歧很大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角度,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4.
卞敏 《学海》2004,3(4):50-55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恩格斯在谈及创立新世界观的工作时说 :“马克思和我 ,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中进行变革的实质 ,是使辩证法与唯物论、自然观与历史观得到完整的统一 ,而“自然”与“历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核心范畴。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 ,马克思在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以后 ,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解开“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5.
超越与回归:斯大林与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 ,斯大林和卢卡奇引人瞩目。斯大林曾被认为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然继承者和集大成者 ,其哲学思想曾被定为一尊 ,并构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卢卡奇曾被认为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叛逆者和“理论上的修正主义者” ,其哲学思想曾被指责为“企图取消唯物主义来阉割辩证唯物主义” ,后又被称作“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成就” ,并由此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本文拟就斯大林和卢卡奇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观点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 ,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本体…  相似文献   

6.
1、规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对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实践唯物主义是以“改变世界”并“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为己任的“新唯物主义”;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的科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及其理论意义/刘洪生//哲学动态,2006.6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与现象学运动/阎孟伟//哲学研究,2006.6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误读/赵磊//哲学研究,2006.6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李大兴//哲学研究,2006.6法权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学术对话)/张一兵,姚顺良//南京社会科学,2006.6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历史发生学解读/何怀远//南京社会科学,2006.6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神话和幽灵———与俞吾金、何中华先生商榷/薛俊强//探索,2006.3批判…  相似文献   

8.
学界许多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术语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其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已指明"现代唯物主义"从本质上是辩证的,因此他就是该术语的原创者。从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所指涉的对象来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它同其他哲学的区别来看,它是一种既有别于辩证唯心主义、更有别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两个部分。他并未像斯大林那样机械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是认为一般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和一般的辩证法则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普遍有效。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虽然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异质性,但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因此不宜过分夸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在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唯物论合理形态”的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分歧。其主流可以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两种不同思维倾向的争论。就这场讨论所涉及的理论基核而言,实质上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唯物论、辩证法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再认识。因此,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思维方式上去探讨实践观、唯物论、辩证法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有效地解决“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所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认识二者在理论内核上的内在联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期亲密合作,共同创立了“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无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结构,还是考察它的创立和发展过程,都不能把这两位伟人的名字分开,甚至在评价其中一个人的时候也必然要涉及另一个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分割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因为它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实际。同时也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同创立和发展新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与“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认为,“马克思及其哲学所关注”、所研究的只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存感性世界”,不研究“人之外的世界”。“实践本体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提法本身就意味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实践的唯物主义”即“社会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自己也承认: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见《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以下  相似文献   

12.
在欧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当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实质上不是唯物主义的;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偏离”,与马克思哲学是完全“对立”的“两个体系”等。前几年,这类观点在国内哲学界也有反响。这样,深入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就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忽视、贬低了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同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两者起着同一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分开。针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针对旧唯  相似文献   

14.
同旧唯物主义相比较,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实践原则。但有的同志认为,实践原则只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历史观,不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主要理由是:只有“人化自然”中才有主体实践作用于其中,而这同无限的宇宙相比,几乎等于零。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说实践原则在世界观上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不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已被人现实地改造过了,而只是说,主体通过实践的无限发展,具有改造这个世界的可能,它表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教导人们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第 1 9页 )在以往 ,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对哲学功能的述说 ,但在本文看来 ,这句话在深层上蕴涵着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 ,因而应当被理解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命题 ,至少可以说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命题。它暗示着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 ,即从“解释世界”的范式向“改变世界”的范式的转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说是马克思所要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的理论纲要 ,其中的主要论点又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实践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最根本的不在于它的辩证性,而在于它对世界的总体图景的把握上,即完成了本体论上的革命变革。任何一种完整的哲学形态,都要为人们提供它所描绘的世界总图景。而对世界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个重要文献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并不是像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所认为的那样,用除去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去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主要缺点,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运用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和贯彻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而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以及由这一主要缺点所派生出来的形而上学性以及不彻底性等缺点,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而,马克思所开辟的是一条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践范畴与唯物史观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马克思哲学应被合理地理解为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中, 实践范畴既构成它的理论基础, 又是其思维辐射的轴心———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学人的共识。然而, 实践范畴应如何阐释? 对此哲学界存在着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阐释, 前者指向人的物质性的感性活动, 后者则指向人和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但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倾向于将实践范畴作狭义的阐释, 认为只有将实践理解为人的物质性的活动, 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范畴上的革命, 才能划清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界限, 并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9.
简论“实践主体”及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石。实践性是主体性的基础,主体性是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其实践性批判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性的近代唯心主义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其主体性批判了“不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的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形而上学。正是以实践的主体和主体的实践为理论的切入点,马克思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所以,正确澄明实践主体的内涵及其品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用来表示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它一切形态的唯物主义所特用的名词。严格说来,“实践唯物主义”一词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出现,即“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