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15,(6):136-140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近些年,一些学者以生态批评为视角形成研析该作品的一个新热潮。以生态批评为工具分析该剧作应坚持生态系统论的观点,以社会生态批评为中心环节,从自然环境、人的精神和社会现实三个维度全方位展开,并注重分析研究人的精神与自然环境背后的社会因素,进而准确把握作品蕴含的深刻生态批评与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晓霓 《学海》2006,(6):205-208
郑廷玉是元代前期重要的杂剧作家,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杰出代表。现存孟称舜本、天一阁本和曹棟亭本《录鬼簿》(元代钟嗣成撰)都志其为“彰德(今河南安阳)人”。关于其杂剧名目的收录情况,孟称舜本《录鬼簿》收录21种,天一阁本《录鬼簿》收录15种,曹棟亭本《录鬼簿》收录23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收录21种。郑廷玉的杂剧剧本大部分已散失,目前仅存《看钱奴》、《金凤钗》、《后庭花》、《疏者下船》、《忍字记》等五种。有学者认为《崔府君断冤家债主》也为郑廷玉作品。①这类说法是否可信,尚须进一步研究。关于现存郑廷玉杂剧的传世剧…  相似文献   

3.
薛媛 《美与时代》2004,(6):17-19
喜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必然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东西方剧作家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出了大批精彩纷呈的优秀喜剧作品,使欣赏者在笑声中不但得到了很高的艺术享受,还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道教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称《中诫经》)便是其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诫经》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诫经》反复宣扬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劝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累功德.  相似文献   

5.
何亚峰 《美与时代》2007,(10):48-49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独特的构图、用线、设色,体现出宋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6.
岳晓云 《美与时代》2007,(6):96-101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怒吼吧,黄河》是该作品中艺术成就极高的一个乐章,研究它的音乐特征、指挥与合唱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盐田千春是一位旅居德国的日本艺术家。在横滨展出《皮肤的记忆》(2001)之后,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她善于用棉线将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连接起来,如钥匙、窗、床、鞋等等。以《熟睡之时》《手中的钥匙》《我们将去往何方》三个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尝试探讨盐田千春作品中黑线、红线、白线与作品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现存《续藏经》中保存的“扬州智恺作”《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和“青丘沙门见登之补”《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是研究《起信论》在中日韩佛教流传形态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考察《同异略集》的“序”、“后记”以及著作形态,确定为日本奈良东大寺华严宗僧人智憬的作品.其次,对《一心二门大意》和《同异略集》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语句和叙述口气皆一致;而且,前者依华严思想诠释《起信论》,亦符合智憬的学术背景,故亦为智憬的作品.“智憬”的音读与“智恺”相似,所以智憬可能自己伪托为智恺,亦可能后来抄写的错误.最后,本文指出日本和韩国佛教的“伪托”现象,亦可能是二国佛教的“边地情结”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如《创造亚当》、《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基督降生》、《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哀悼基督》、《基督复活》、《耶稣赦免罪妇》  相似文献   

10.
《奥伯曼山谷》是作曲家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季瑞士篇的第六首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瑟南古1801年—1803年间创作的书信体作品《奥伯曼》。作品全曲都在围绕着一个主要的动机不断地进行变化与发展,根据作品音乐陈述的功能特征可以把其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曲式结构。李斯特在《奥伯曼山谷》中运用表情术语及各种记号,建立与演奏之间的关系。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分析、研究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以表情术语的标记为切入点,把握作品的准确意义,深入地思考、理解乐谱中的各种细节,通过演奏传递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构思及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新书介绍     
《天风》2014,(2):65-65
<正>圣乐大合唱《受膏者》总谱版(含各乐器分谱)作者:马革顺定价:180元《受膏者》是我国基督徒音乐家马革顺教授所创作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合唱作品.相信该作品乐队总谱的出版将激励更多中国基督徒,以自己熟悉的,民族化的音乐语言来歌颂神的宏恩大爱.《真美》定价:11元《真美》中国古曲赞美诗是一张颇具特色的圣乐CD.由曾任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委员的徐牧姊妹演唱,整张CD汇集十六篇经典古曲赞美诗.如《诗篇103篇》.《神工妙笔歌》、《三叠离歌》等.喜爱昆曲风格的主内肢体不妨收藏一张欣赏.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艺术就是与基督信仰有关的艺术.它不仅包括直接取材于《圣经》掌故(旧约故事、四福音书中耶稣的生平事迹,以及教会建立,使徒殉难等历史事件)的作品、体现((圣经》抽象教义的作品,还包括与基督教精神意涵相关涉的作品.这里的基督教精神意涵,是指对基督信仰的深度同情和认同、对当代人之生存和精神状态的关怀、对物欲世界的批判,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和对救赎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刘竟艳 《美与时代》2007,(7):104-107
作品《盈亏》的构思来源于《周易》等著作对事物发展规律、平衡规律的阐述,总结动静阴阳平衡观,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庐山图》是张大千在83岁时创作的山水巨作,也是张大千最后一幅山水画杰作.1981年7月7日《庐山图》正式开笔,1983年1月20日《庐山图》基本完成,历时一年半有余.《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辉映交融,畅快淋漓.是一幅中国现代山水画中最具创新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亨德尔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堪称清唱剧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演出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之一。笔者对《弥赛亚》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弥赛亚》这部作品是社会性的而非纯教会的作品这一结论。同时,再一次肯定了《弥赛亚》这部作品奠定了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在《哲学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易传·系辞>所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易传·系辞>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彖传与老庄》等文章。去年冬天,又完成了《易传与楚学、齐学》一文(国内尚未发表,收于《老庄新论》书中,香港中华书局91年版)。今年暑假,由于要开“稷下道家”课程,又比较仔细地研读了《管子》、《黄帝四经》、《易传》、《尹文子》、《慎子》等作品,特别是作为齐文化代表作的《管子》。我认为它们是与《论语》、《孟子》不同的一类作品。产生于齐楚环境下的道家学说。与邹鲁的孔孟儒学,确实具有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色。本文专就《易传·系辞》之为稷下道家的作品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较为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明朝的大写意画家徐渭和十九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分别是中、西画坛上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墨葡萄》与《向日葵》便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事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绘画语言以及造型法则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则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步辇图》历来都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从《步辇图》画面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步辇的结构、人物的造型、宫扇的形状、画面的常识性问题及作品的艺术性与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步辇图》是否是阎立本的作品还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江新 《中国哲学史》2012,(1):113-118
《春秋繁露》中《求雨》、《止雨》两篇文章详细记载了求雨、止雨仪式,一般认为是董仲舒的作品。然而,《求雨》篇的内容与现存有关董仲舒求雨的可靠材料有不一致的地方;大量段落和《神农求雨书》相似,说明它不是董仲舒的作品,而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作者根据董仲舒求雨指令、《神农求雨书》以及其它相关求雨材料按照五行学说整编而成。《止雨》篇由三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组成。最后两个段落是董仲舒为江都王时下达的止雨指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然而,第一段记载的止雨日期、止雨时所穿衣服的颜色和最后两个段落不一致,说明其不是董仲舒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解剖批判庄子哲学过程中,我对《庄子》书的《外杂篇》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根据这些研究,断定《外杂篇》不是庄子本人的作品,而是由战国末至汉初这个时期的汉人称之謂“道家”的一部总集,其中有老子后学左派的作品,有宋鈃、尹文学派后学的作品,有庄子后学的作品,有楊朱后学的作品,也有混入的跟所謂“道家”毫不相干的作品。因此,不能据以論定庄子哲学思想,只能取庄子后学所作之符合庄子原意者作为参考。但把《外杂篇》篇的学派性、时代性、阶級性及其淵流,彻底弄清楚,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結合由战国至汉初的社会史进行研究。这里发表的是初步意見,故名之曰“初探”。《汉书》《艺文志》載《庄子》五十二篇。这是由淮南王的門下客編定的。司馬彪、孟氏之五十二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