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公民教育中的"四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应注重四个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应注重公民权利教育及其与公民义务教育相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公民的法治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相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应注重制度性严格约束与公民自教自律相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承担者应注重党和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专职队伍与民间组织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学术界对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识不足的问题,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层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公民教育在结构要素层面的特点,并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16-17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公民教育委员会、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召开。会议就两岸四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推行公民教育的影响,公民教育的演变和特色,社会各界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在经济急速发展中的21世纪社会推广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两岸四地推广公民教育的实践经验与前瞻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一、关于何为公民教育的理解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与公民相伴而生的客观存在,但“公民教育”这一提法或概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公民教育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想基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目标;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方向.大学生公民教育要取得实效,一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二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高校公民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浅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是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重要渠道。日本在战后加强了学校中的公民教育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公民教育的内容 ,探讨日本在公民教育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国家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改革之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在长期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学校公民教育,且教育成果显著,发展至今也比较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将介绍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情况,对我国正在兴起的中小学公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治伦理视野中的公民教育是基于国家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围绕政府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的社会公共政治伦理教育,它是培育契合国家政治精神和社会公共伦理期待的合格公民之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分别以培养好人和好公民为目标,二者在学术传统、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时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然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必须同时推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替代论"的问题在于未能全面把握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与共生关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根源于二者理论基础的转向而导致的道德基础的差异。这一差异使得二者对于德性尤其是对于公民德性的理解产生分歧。解决的路径在于证成二者道德基础的同源性,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公民教育的基础,使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保障。由此,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共同引导个体以其理性去批判和反思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寻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共同体的美好是以相关的公民德性之存在为条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正义的德性.和谐社会公民的德性包括恪尽职守、平等、守法、诚信、友爱等道德品质.致力于公民德性的教育,应当是以社会正义而非社会成就为旨归;应当着力关注人的德性的发展;应当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对任何政治共同体来说,均事关重大.布鲁姆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少数哲学家,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古代伟大的经典,理解蕴藏在经典中的微言大义,迈向由历时性哲人构成的共同体.而罗蒂则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关心时事的公共知识分子,经典是我们可以随时可以拆除的梯子,因为现代人面临的情势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都不同于古代人.公民教育不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培养公民对特定共同体认同和忠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