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8岁儿童对几种偏正复句的理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用三种方式测试80名5—8岁儿童对因果、条件和让步三种复句的理解。结果表明,他们对这三种复句的理解逐年提高,6岁和7岁之间的变化尤为明显。6岁儿童基本能理解因果复句和条件复句,7岁儿童基本能理解让步复句。他们在三种作业中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水平,判断句子正误的成绩差于完成句子和指认代词所指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幼儿对某几种复句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前儿童对并列,递进、条件和选择复句的理解水平。被试为4、5、6岁儿童。结果表明4岁儿童基本上能理解带有“还”和“不是……而是”的复句,6岁儿童基本上能理解带有“不但……而且”,“只有”,“如果……那么”的复句。以“或者……或者”和“不是……就是”为连接词的复句,6岁儿童尚不能理解。理解的次序可能一方面取决于句子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的复杂性和理解所需要的认知活动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影响儿童理解句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怎样理解句子?哪些因素对理解过程起决定作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意义在理解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这都是当前发展心理语言学家普遍关心和讨论的问题,各家意见不一。例如对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所起作用的估价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在理解过程中旬法是首要的,语义次之;另一些学者则证明语义优先于句法,并强调语义和儿童已有认识的紧密联系。争论还在继续,要对各种因素作确切的估价尚待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儿童理解偶然现象发展的两个实验,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理解自然界的偶然现象及难以预料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方法是询问儿童是否知道偶然和必然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及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因果复句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小学一至五年级儿童对于涉及心理方面因果关系的几种因果复合句,其中包括单义复句、歧义复句和将原歧义句加上语境线索后变成的单义复句的理解特点和发展过程.结果发现:(1)儿童对单义因果复句的理解水平呈明显的随年级而上升的发展趋势.(2)语境线索对理解句子的确切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高年级儿童对语境线索有较高的敏感.(3)小学各年级儿童对实验中的歧义句基本上只能作单义理解。而且在意义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这种偏向性也表现在对句子结构成分较复杂的单义句的理解中。  相似文献   

6.
最近,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全体同志在学习华国锋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集中讨论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华国锋同志指出:“现在,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目前很低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为此而改革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妨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方格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1-26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由于时间本身的特点,给儿童的认知带来困难,它要求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个认知活动的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儿童认知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同年龄儿童对时间反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制约这一发展过程的条件,因素等。本文除简明阐述作为认知对象的“时间”的特点以外,还具体说明了认知时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儿童在这一领域形成和发展着什么样的能力。着重介绍了国外关于时间认知发展方面研究的设想,结果,以及他们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8.
时间顺序关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个实验探讨在语言理解中时间顺序相关性(顺时序、反时序、不相关)和时间间隔(200ms、500ms、1000ms)在日常事件认识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关系——认知范式(relarion-recognition paradigm)。结果表明:被试在有明显时间信息影响下,优先对将来取向(顺时序)的事件进行加工处理。对时间上不相关的事件比对顺时序和反时序的事件加工得快而准。但在无明显时间信息影响时,首先受到本身词义的影响,继而受到隐含的时间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图画喻意理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儿童对图画中隐喻情绪的识辨和理解的发展特点 ,进行了跨文化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对图画喻意的敏感性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图画认知发展的影响。 3 60名 4岁到 2 0岁的中英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 :在识辨作品任务及口头评价中 ,中国儿童比英国同龄儿童更早理解图画的情绪喻意 ,并很少对图画的悲伤喻意持忽略态度。提示不同文化背景下 ,儿童对图画喻意的理解存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性 ,中国的幼教方式也许促进了儿童对图画喻意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一向引起心理语言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的重视。几十年来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各种理论,使用各种方法对儿童理解句子的过程及其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研究就是这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心理语言学家Bever,T.G.在六十年代初首先使用“理解策略”(Comprehen-sion strategy)这个词解释人的理解过程,其意思是人们在理解中不是使用了所有程序,而是可以找到某种“捷径”或“窍门”。不过,他并没有给理解策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研究者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可以概括出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基本含义,即儿童理解句子  相似文献   

11.
探讨时间顺序和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实验采用关系再认范式(relation-recognition paradigm)和句子-探测再认范式(sentence-probe-recognition paradigm).实验一探讨探讨在简单句条件下,时间顺序对不同频率事件理解的作用;实验二探讨在复句条件下时间顺序与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2个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存在对将来取向(顺时序)的事件进行优先加工处理.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取决于不同时距的事件能否整合成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   

12.
小学儿童对虚假话语间接意义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小学儿童对隐含在虚假话语中间接意义的理解特点。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不能理解虚假话语的非字面意义,三年级儿童才基本上能够理解。(2)小学低年级儿童不能理解虚假话语的间接意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根据话语与事实不符和说话者知道事实真相来判断说话者说虚假话语的有意性和推论隐含的意义。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说话者了解事实真相,因而不知道说话者是故意使用虚假话语的。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中,副词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词类,它没有具体形象的物体可作为理解支柱,因而儿童对它的掌握较晚。在各类副词中,5、6岁儿童对范围副词的理解最佳,时间副词次之,程度副词最差。三者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即使在每一类副词中,由于儿童概念发展的不均衡性,掌握的顺序也有先后。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将错误信念任务中主人公加上"聪明"或"笨"的标签,以考察特质标签是否会影响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360名5~8岁儿童参加实验,每个年龄组儿童随机分配到"聪明"标签组、无标签组和"笨"标签组。结果表明:(1)"聪明"标签会极大地阻碍67、岁儿童理解他人错误信念,对5、8岁儿童没有影响;(2)"笨"标签对所有年龄组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都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理解直接指令、常规性间接指令、非常规性间接指令的年龄特点。用包含三种指令形式的六种语言情景对4、5、6岁共72名儿童作了测试,结果表明:儿童对三种指令的理解水平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间接指令的理解要难于对直接指令的理解,6岁儿童对这三类指令一般都已能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反应。作者据此分析了影响儿童理解各种指令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九章集》中专门讨论和界定时间本质的一段文字写道,人们首先必然体验永恒,而永恒,正如人人所知,是时间的模型和原型。这一初始告诫由于我们相信它出于真心而尤其不可掉以轻心,凡是想寻找与告诫者共同的立场的希望似乎都要被它灭绝。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永恒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理解监控水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阅读目的因素,综合考察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结果发现:(1)理解困难儿童的阅读目的和正常儿童一样,倾向于从文本信息中获取意义,但这种阅读目的的强度要落后于正常儿童;(2)理解困难儿童对阅读的理解监控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这是由于阅读目的的影响,他们的理解监控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18.
《智者》是晚期柏拉图的一篇对话体著作,它的表层主题是明显的,这就是为“智者”寻找一个定义。但是它的深层主题是什么,却不容易确认。对此问题的各种回答就形成了理解《智者》的不同视域。历史上出现的主要视域有:(1)传统的存在论视域,它认为实在(to on,being)和非实在(to mēon,not-being)的问题是《智者》的核心主题;(2)理念论视域,它将该篇对话看做柏拉图理念论发展的一个阶段;(3)分析哲学的视域,它拒绝从存在论层面来阅读《智者》,而倾向于将这篇对话当做早期的逻辑学和语言哲学文本来阅读,认为柏拉图在此关注的是命题的“意义”和“…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经历各时代而被理解———被历史学家们、神学家们、哲学家们和普通凡人们理解———的方式本身 ,是一个历史研究的论题。笔者并无过高的意图 ,只是试图分析这种对历史的理解的一些显著的范例。本文的探讨将用“暂时”和“绝对”的观念来阐明 ,因为它们被历史编纂学家们与历史哲学家们以种种不同方式归属于历史现象。从表面看来 ,和自然科学相对比 ,历史学似乎完全属于暂时态的辖域。由于自然科学试图在确断、可定量的法则之网中把握现象之流 ,并专门致力于系统支配自然的绝对的法则 ,这种研究并无可应用于历史事件之处。在历史学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研究重读如何影响口语加工中早期的选择性注意分配。并进一步研究重读的这种注意调控作用是否受声调的影响。实验以单个句子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重读比不重读条件下的关键词更早的引起一个早期负波(N1),并且引起更大的N400。在两个时间窗口重读的效应都不受声调的调控。这些结果表明,在自然的口语理解过程中,重读能够快速的调控早期选择性注意的分配,并影响接下来的语义加工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