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白马寺在佛教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释源"或"祖庭"。随着唐朝与西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佛教发展进入盛期。佛教宗派林立,其中禅宗"见性成佛"的主张让佛教走向普通民众。白马寺佛教音乐与当时民间音乐、诗词、南北曲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白马寺佛教音乐,对了解唐宋元音乐有重大参考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佛教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佛教作品本身就是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如古代用来解释佛经音义的《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等。中国古代的《一切经音义》有两部,均成书于唐代。一部是初唐僧人玄应所撰,又称《玄应音义》,共25 卷,解释佛经音义,详注反切。另一部为中唐僧人慧琳所撰,又称《慧琳音义》或《大藏音义》,100卷,博引古代韵书、字书以解释佛经的音义,并录玄应、慧苑各家音义编纂而成。辽朝也是…  相似文献   

3.
圆照寺佛教简史郑林圆照寺,在五台山灵鹫中峰,座北面阳,居高临下,眼界十分开阔,是一处白日青天四望开,心明眼亮六根净的风水宝地。恢宏壮丽的华严道场圆照寺,古名普宁寺。在元代时,它是和释源宗主真觉国师的道场——万圣佑国寺齐名的华严道场。这是因为,早在北魏...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4,(2)
正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每年逾百万的游客、香客到白马寺参拜。节假日期间,游客、香客更是如织,寺院内烟火缭绕,大香、粗香等相互攀比,市场商户歪曲供香的佛教教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12)
<正>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尊为"释源"、"祖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白马寺坚持"保持传统、维护清净"的理念,重视僧团建设,提高僧众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维护道场清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寺院和谐健康发展。一、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僧众信徒素质佛法的传承和普及关乎佛教的兴衰存亡,白马寺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的书法作品中,有关佛家文字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来说,这类作品又可分作这样三类:一、佛教经典,二、塔铭院记,三、僧人碑传.这三类佛家文字是古代书法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显示出书法艺术对佛教的发展也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先谈书写佛教经典的书法作品.从佛经的书写者来说,经生写经是最主要的力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9月26日,"泰国风格佛殿扩建竣工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在洛阳白马寺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乐斌出席活动并致辞。泰国副僧王帕蓬素提长老,泰国前内政部部长、泰国风格佛殿捐建者马裕炎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妙江法师,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以及中泰两国僧人、嘉宾、信众约1000人参加了典礼。河南省宗教事务局彭亚平局长、河南省与洛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一、净源的三部修证忏仪宋代华严宗修证忏仪主要为晋水净源所撰制,现存有《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首楞严坛场修证仪》三部,考察宋代华严忏仪的实践特色主要从净源的三部忏仪入手。净源修撰的三部忏仪均以"修证仪"为名,是追继唐代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之遗韵,为了突显华严忏仪的特色。其中,《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为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本的简略版,  相似文献   

9.
“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这已成定论,人所共知。但据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他空见”非觉朗派一宗之独唱,在藏传佛教史上,除噶丹派和格鲁派以外的其他几个宗派的主要教义都是“他空见”,亦称“他空了义中观见”、“唯识了义大中观见”等。康区八蚌寺著名佛学大师元丹嘉措即认为:“……若夫随莲师学之旧派后期大德,广慧无垢光尊者,噶举之玛巴、米拉、达波,乃至总持圣教大善知识广慧法德源等者暨噶举四系八支诸大德,萨迪诸侄叔法王,四龙班禅、博东大师、明显觉朗大师笃波慧幢意旨之多罗那,凡觉朗噶举历代所传大师其…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