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斋散记     
多次去北大,也多次拜读北大学者的专著.从蔡元培、鲁迅到现在,北京大学——这座极具精神魅力的学府,以兼容并蓄、纳新留故而闻名中外.北大学人,治学之严谨,眼界之宽广有目共睹.读赵园先生主编的《沈从文名作欣赏》一书更印证了这种看法.沈从文先生文笔之美妙不用赘述,对沈文的赏析篇章皆出自汪曾祺、王安忆等名家之手,更是锦上添花.赵园所作序言既短又精,可谓字字玑珠.但开宗明义,赵园却不谈自己主编的这本书有何独到之处,倒是极力热心称赞别人研究沈从文的成果,他举出了凌宇的《从边城走向世界》,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吉首大学撰写的《长河不尽流》等.后来,他又夸奖为他主编的书撰写鉴赏文字的同行:较少高头讲章式的枯燥刻板,较少八股气,多能由具体作品及于深广,甚至使人由一作约略窥见沈从文及其艺术世界的一角隅.  相似文献   

2.
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外开始兴起"沈从文热",许多人都对沈从文及其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这场"沈从文热"中,作为中心人物的沈从文却表现得非常淡泊。那时,不断有人写信给沈从文,说要研究他的作品,对于众多粉丝的热情,沈从文一律复信进行劝阻。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请沈从文提供他的自传稿,打算给他出一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在朋友家看到杜素娟著《沈从文与〈大公报〉》一书,便借了来读。1933年9月至1935年8月,沈从文和杨振声一起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在此期间,由于杨振声受教育部委托主要从事华北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沈从文事实上承担起了《文艺副刊》的主要编辑工作。沈从文对文学充满热情,但早年屡屡投稿却如石沉大海,甚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偶像     
有人问: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你最崇拜哪一位作家哪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次遇到这类问题,我都是淡然一笑说,我心目中没有偶像,我不崇拜任何一位作家,说不上有哪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说我比较喜欢泰戈尔和沈从文,我比较尊重鲁迅,我常常看叔本华和尼采的书,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汪燕翎 《学海》2003,2(5):172-175
中国山水画在宋元时期发展到了艺术的巅峰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以山水的平淡萧散 ,古拙天然来表现生命的寂静、心灵的幽思。而文人画的意境却在六百年后的一个楚地文人沈从文的笔下得到了再现。本文着重探讨沈从文的山水美文和宋元文人画平淡寂寞风格的相似之处 ,并尝试探讨这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正沈从文离世已然30年。这位大作家、大学者的一生,有如打摆子——冷了热,热了冷。现在,如其弟子汪曾祺,又复热了起来。说起来,我与沈从文也算是有"缘"。缘者何也?盖因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就是沈从文。我的导师黄曼君先生是湖南人,宽泛意义上的沈从文老乡。当初我提出要将沈从文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时,黄老师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沈从文的名字,似乎命定他的一生就得"从文"。考证方知,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到其民族传统文化和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立个体人格小说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神秘奇幻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沈从文对传统文化中的湘楚文化、道家文化的精神体认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大批的人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对于城市建设及各方面的充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同时,进入城市,却不等同于"城市人"的尴尬身份,使其形成了城市与乡村尖锐的冲突。沈从文对于农村和城市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丈夫》就是这种题材的短篇小说。从丈夫的身世、家庭情况以及在妻子进城工作之后丈夫的思想变化等角度理清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分析卑微的丈夫经历过了一系列的心酸苦难,终于觉醒,看透了人生百态,他和妻子决定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心路历程,进而揭示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冲突及其根源。沈从文从各个角度对丈夫所进行的描写清晰地反映出作者对农民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性被扭曲、人格尊严被轻贱的丑恶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酒神精神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一种审美形式。酒神精神内化于沈从文的生命中,也动态地呈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为了批评都市人格缺陷,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倡扬酒神精神。当沈从文意识到一味地倡扬酒神精神具有潜在的危险时,他开始逐渐地调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性思考状态。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曾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和传播新兴版画。鲁迅以通信方式给版画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资助其社团、展览等活动。为了广泛宣传和传播版画,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版画作品,并在自己的一些著作里以木刻版画作为插图。鲁迅为我国新兴版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以傩送、天保、翠翠等人为主要人物的凄美爱情故事。沈从文对美的追求,远远不止"真善美"以及生命本真,他探讨的、关怀的,是终极问题,是人本身的自我救赎与社会冲击的内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勤奋多产且影响较大的著名作家。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沉浮不定的人生命运,无疑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满腔的爱国热忱,用抒情、优美、健康、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在大量创作小说的同时,和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写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类的文章,这一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重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章处处彰显着与他的文学作品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牛年到了,让我从牛说起. 牛默默耕耘,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我们的良朋伙伴.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奋的象征,而牛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着财富与力量.有关牛之祝贺语,相信大家在新春贺年时已听过不少,然而笔者却希望透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诗句与大家分享.这是鲁迅先生<自嘲>诗里的名句,国史学者认为诗中的"千夫",是指当年为数甚殷,对鲁迅指斥,与鲁迅对立的人.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1881—1936)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铃木大拙(1870—1966)则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宗教哲学家和举世公认的禅学大师。这两位20世纪的东方文化大哲,生前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和亲切的会晤。这段因缘见于鲁迅亲手所写的《日记》,却为四十多年来出版的《鲁迅年谱》和鲁迅传记所漏载。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有个书商骗了我和余杰、摩罗等人的钱,我们跟他交涉,他却对  相似文献   

18.
在《边城》中,沈从文对端午节的描写倾注了极其深厚的感情。沈从文的不止于"感性美"的描绘以及对于"人性"这一千古难题的理性探求,其敏感细腻的笔触以及追求哲思的雄心,使他的书"能作为真正具有永久价值的文献传诸后世",使他不但属于湘西,也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19.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一鲁迅平生的著述非常丰富。他对艺术、科学、宗教、哲学、法律和政治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某些具体历史事件,发表过许多极为深刻的见解。尽管鲁迅缺少长篇大套的哲学专著,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鲁迅遗留的思想宝藏中,到处有哲学的闪光。特别是当他进入无产阶级营垒以后,他是自觉地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而,在他的著作中,特别是杂文中,表现出他越来越熟练地运用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