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依照《全国汉族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山弘化禅寺于1999年9月24日至10月23日传授三坛大戒,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00名僧、尼前来受戒。这次传戒是继去年武汉宝通寺之后湖北省第二次传戒,而由一个寺院主持承担传授二部僧戒在湖北尚属首次。传戒工作由该寺年仅28岁的正慈方丈主持,礼请常乐法师、能行法师、融训法师担任三师。戒期历时一个月,10月23日传戒法会在庄严、清净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湖北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首次传授三坛…  相似文献   

3.
桑吉 《法音》2001,(11)
本刊讯9月17日至10月17日,重庆市佛教协会在梁平双桂堂举行为期一个月的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戒子分别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八个省、市、自治区。这是建国以来重庆市举行的首次大型传戒法会。法会礼请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法师,重庆市佛协副会长、华严寺方丈心月法师,上海市佛协副会长、真如寺方丈妙灵法师分别担任得戒和尚、羯磨和尚、教授和尚。戒子们在戒期中认真学习了佛教戒律和党的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传戒法会依照传戒正范和中国佛协关于《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的规…  相似文献   

4.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以戒为师,才能自度度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为帮助初学佛者认识学习戒律、依戒修行的重要性,特从台湾圣严法师所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节录若干章节,编成《戒学讲座》,陆续在本刊发表,以资提倡。  相似文献   

5.
戒律之界说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佛教三无漏学,首为戒学.《成实论》曰:"若无持戒,则无禅定." "戒能为定因."故持戒为禅定之基础.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云清凉.二名毗奈耶,旧译毗尼,此云调伏,善治;正译为律,律者法也.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亦云处处解脱,或云随处解脱,而中文之总名,便是戒律.《舍利弗问经》曰:"波罗提木叉,名最胜义,以何义故,名为最胜?诸善之本,以戒为根,众善得生,故言胜义.复次,戒有二种:一、出世,二、世间.此世间者,能与出世作因,故言最胜.复次,戒有二种,一者依身口,二者依心.由依身口戒,得依心戒,故名为胜."  相似文献   

6.
佛教新闻     
《法音》2005,(12)
中国佛教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本刊讯11月16日至12月6日,为纪念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55周年,促进两国佛教界友好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应印度尼西亚大乘僧伽会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前往印尼茂物市普门寺参加传授三坛大戒法会。这是印尼五百年来大乘佛教首次举行的传戒法会。此次传戒礼请本会一诚会长为名誉戒和尚,圣辉副会长为说戒和尚,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为得戒和尚,福建太姥山平兴寺界诠法师为羯磨师,印尼大丛山西禅寺慧雄法师为教授师,开堂为空…  相似文献   

7.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8.
普正 《法音》2002,(10):78-78
本刊讯9月26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性正法师为团长的韩国曹溪宗比丘尼修行体验团一行14人,受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派遣,前来我国闽南佛学院尼众部进行为期9天的修行体验。在厦门国际机场,性正法师一行受到闽南佛学院副院长诚信法师、南普陀寺监院界象法师、尼众部副教务长法源法师等的热烈欢迎。在体验修行期间,韩国比丘尼与闽南佛学院尼众部学僧同吃同住,一道上殿过堂。他们还参访了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总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以及厦门部分重点寺院和观光胜地。代表团一行对闽南佛学院学僧戒律严明、生活规范、学习勤…  相似文献   

9.
灯源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10月1日至3日,江西尼众佛学院隆重举行建院二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江西尼众佛学院院长印空长老尼、副院长顿成法师,江西省民宗局梅仕灿副局长,抚州市民宗局朱萍局长等先后致辞。校庆庆典结束后,随即在佛学院焕新安养院举办僧伽教育座谈会。深圳弘法寺佛学院、云门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等院校法师代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戒体"最初含义与印度戒律学哲学特征、"戒体"范畴与中国戒律学的思维方式转型、"戒体"范畴的地位与中国戒律学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戒律学中国化的历程。从印度戒律学向中国戒律学的转变,本质上是从因果业报戒律学体系向体用戒律学体系的转变。"戒四科"在戒体与戒法、戒行、戒相三者之间建立了本体与作用、功能、属性,本质与现象,知与行的多重关系,由此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戒律学体系。中国哲学的体用思维方式是实现从印度戒律学到中国戒律学转变的理论通道,由此赋予了佛教戒律新的神圣性、权威性和真理性。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1)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与作持的,波罗提木叉则唯有止持。所以持律含有持戒,持戒不含有持律;因持律是僧团大众共同的事,持戒是各个比丘个人的事。持戒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4,(8)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中有关传戒法事的规定,使传戒工作得以如法如律地进行,确保中国佛教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特制定本暂行办法。第二条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举行传戒法会,须经本会统筹安排、审批;举办传戒法会的寺院,必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佛教协会的教务领导和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如法进行;必要时,本会指派专人指导、检查工作。第三条寺院传授三坛大戒,全国每年掌握在五起左右。第四条传授三坛大成的新戒人数,每期规定在三百人以内;居上五成、菩萨戒不得与比丘、比丘尼…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与高科技结缘的佛教教育探索中,无锡开原寺一直追求创建"互联网+智慧寺院"。除了积极建立佛教网站论坛发展佛教教育之外,还将佛教教育提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之上,做出了在公共教育探索中的大胆尝试。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  相似文献   

14.
能超 《中国宗教》2017,(1):56-57
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 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僧伽的管理,实时的网络在线监控,不光精简了僧伽的冗杂事务,而且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促进僧伽的修行。无锡开原寺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僧伽管理的实践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温金玉 《法音》2019,(10):41-44
正七十的岁月里,"法运都随国运转",佛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佛教一直致力于自身建设,为培养戒行清净的僧人与道风纯正的丛林而不懈努力着。一、1949至1966年传戒的问题195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上,赵朴初居士作《关于中国佛教协会发起经过和筹备工作的报告》,专门谈到如何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他说:这要联系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僧伽制度的健全问题,一是教理的研学问题。僧伽制度的健全,是弘法利生事业的基础,怎样针对过去的弊病和现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1,(8)
佛法赖僧传。但自明清以降,僧团的戒律问题就备受社会人士责难;近代以来,滥收徒、滥传戒、滥赶经忏、滥挂单,更是成为严重损害僧团形象、影响佛教健康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对此,以太虚大师为代  相似文献   

17.
杭梵 《法音》2001,(2):10-10
本刊讯 佛教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1927年以来,因多种原因没有传过戒。为了续佛慧命,使正法久住,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杭州市佛教协会于2000年12月12日至2001年1月8日分别在上天竺法喜寺和三天竺法镜寺举行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法会。参加受戒的戒子男众289名(其中越南戒子2名)、女众177名。  传戒法会礼聘杭州灵隐寺方丈木鱼法师为得戒大和尚,福建太姥山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莆田广化寺住持学诚法师分别为羯磨阿阇黎与教授阿阇黎,尊证师由定本、光泉、定康、元观、名中、觉和、净妙诸法师担任;比丘尼得戒大和尚…  相似文献   

18.
在佛教戒、定、慧三学的修习体系中,戒被奉为成就之基。僧团的传戒对求戒者而言就是受戒,此传戒受戒的宗教行为是佛教修行者身份认同乃至宗教修持的逻辑起点,因此传戒制度在整个佛教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像印度佛教传戒法从佛陀创教时的"善来比丘"法最终演化为具足法、事、人、处的"白四羯磨"传戒法仪一样,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国佛教传戒制度经历了从初传时期声闻戒法的简单授受到宋代于小乘声闻戒法外别受大乘菩萨戒,再到明清时期一期顿受大小乘戒的"三坛大戒"制度演变。这一历史演变与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相表里,既是佛教中国化的表征与结果,也是佛教中国化在礼仪制度层面的动力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温金玉 《中国宗教》2006,(12):19-21
2006年11月9日6时50分,原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享年97岁。隆莲法师1909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41年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出家,同年腊月八日受具足戒,1942年受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育事业。1984年,出任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主要著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曾参与《中国佛教》、《藏汉大辞典》等重要出版物的篇目、辞条的编写工作。本文作者感怀隆莲法师一生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撰文以表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9,(10)
戒幢佛学研究所是中国佛教协会今年批准成立的培养高级佛学专门人才的教育研究机构。由赵朴初会长任名誉所长、落山法师住所长,济群法师、净因法师任副所长。经与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协商,决定从九月开始联合招收中国佛学研究生(10名)和预科生(25名)。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宗旨为“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僧伽文化素质,培养爱国爱教合格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培养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适应我国佛教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办学思想上,要求在共同熏修中贯彻“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