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世界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很有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得知几位教育研究专家与一批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结合,共同开展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研究,即“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与研究”(北京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的研究,很是激动。我的突出感觉是:这个课题太重要;这个课题很难搞;这个课题有前途。 多年以来,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德育一直被放到突出的、挂帅的地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小学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生活或学习上的挫折,一度可能陷入心理困境,在面对心理困境时,一方面可以接受教师、家长的教导或心理咨询的疏导,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心理自救。常用的方法如下: ●回避法——耳不听心不烦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便是回避法:“逃避现实”,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俗话说“耳不听,心不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教学的技巧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一些“后进生”却因为我们教育者的疏忽而成了享受快乐的遗忘者。如何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同样地怒放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应不应该涉足爱情的领域?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教学的技巧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一些“后进生”却因为我们教育者的疏忽而成了享受快乐的遗忘者。如  相似文献   

6.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在许多著作中,深入、全面地论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特点、内容和方法,学习和研究这些宝贵的共产主义教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八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为学生设立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基本思路:像这样一个与任何学科都不沾边的课题,该选谁做指导老师呢?经过对学校老师的一番了解,发现团委的孔燕老师参加了《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的课题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最后决定请孔燕老师来指导这个课题。老师带着学生制定计划、实施研究、写作论文。下面就介绍一个研究性学习《神异现象研究——舍利子相关问题研究》课题。这个课题是同学们自己选择,并自愿组合完成的。在课题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王林残忍杀害亲生父母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性的丧失?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无法不使人联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联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冷酷和自私会导致残酷行为”的话。这位教育家主张从童年开始培养孩子爱父母、爱亲近的人的“心地善良温存”的精神品质。帕夫雷什中学有两块醒目的标语牌,其中之一写着:“要热爱你的妈妈”;这个学校每年秋季还要举行母亲节的庆典,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劳动创造的果实和精心制作的礼品献给母亲。苏霍姆林斯基说:“感情的培养——不是局部的狭隘的任务,而是一个人道德面貌形成过程的本质。”他认为,“只有能够体察和关注别人命运的  相似文献   

10.
1 意识问题,这是“哲学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列宁全集》第38卷,第63页)然而又是任何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是不可能科学地解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意识问题的科学解决有了可能。列宁指出:“对‘精神肉体二元论’的唯物论的排除(这是唯物论的一元论),就是主张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位的,是头脑的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伊里因科夫(1924-1979)在苏联哲学界属于后起之秀。他从1953年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并到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撰写了许多著作,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精湛的见解。伊里因科夫一生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唯物辩证法。他从不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尖端而又难度极大的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观点明确,前后一致。他的著作和观点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一再受到伊利切夫等人的点名批评,但也受到哲学界前辈罗森塔尔和凯德洛夫等人的支持。他的著作和文章曾被译成18种文字。他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使他一举成名。这本书被认为是在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以深入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著作。罗森塔尔为该书所写的前言指出,这本书“研究了辩证方法的最本质和最有趣的方面之一,即马克思所说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该书被誉为“整个一代哲学家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的参考书”,成了“推动在这个方向上开展一系列研究的强大动力”。(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6期)此书共五章,下面的译文是该书第五章《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中的第一节。  相似文献   

12.
我将要讨论的有关维特根斯坦现象学的这个疑难,看上去只是历史问题。它涉及到最近出版的一部他的遗著《哲学评论》。这个疑难的来源在于,“现象学”一词在这里首次明确而又反复地出现在已出版的维氏著作中。这个还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事实,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何在?由于去请教维氏本人已为时过晚,因而不可能结论性地解答这一问题。但这个令人气馁的事实并非是回避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提出<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与研究>的课题.这个课题选得好、选得准、是非常有价值的.她是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翻翻日记本,竟然没有他的影子了。我想,我现在可以平静地回望我对他的感情了。在这里还依旧叫他“文西”吧,跟以前在日记里写到的一样。确实是平淡了,虽然不可能彻底地遗忘——现在,如果不见到他,没有人跟我提起他,也没有什么情境足以引发我回到那种过去的感觉,我几乎是完全地忘记了他的存在。也许,我永远都无法忘却的是我的爱情。虽然他一直都没有对我给的爱情做主动的明确表态,但这份爱情的真心以及变迁的不经意,无论是他的令我骚动和温暖的暗示,还是他一直不主动的冷淡态度,都让我切心记住了这段岁月,我的曾经的爱情。我已经20岁了,在这…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道德     
在目前一般伦理学著作及谈论共产主义道德的文章中,大都讲了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般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道德,等等,但是不谈或很少谈政治道德问题。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陷。其实政治道德是伦理学中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很值得我们的重视和探讨。在旧社会里有许多人是不问政治的,也不讲什么政治道德;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家,讲究权术、钻营、投  相似文献   

16.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他认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观察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思想的束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没有爱好可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激发学习兴趣首先从课堂入手。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宏利  宋耀武 《心理科学》2004,27(4):1005-1009
攻击行为是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某些心理行为发展结果也与攻击行为相关。因此.攻击行为发展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专注。该文从干预实质、干预发端、干预效果、干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国外近年来青少年攻击行为发展的研究成果。同时该文指出信息互联网络时代青少年攻击行为可能表现出新的特点。该文也指出现有研究的主要特点与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所说的科学家往往以自然科学家为主,他们常常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牛顿、康德、达尔文等人。他们相关的宗教为基督教,他们主要生活在欧洲,他们所处的历史进程自欧洲的中世纪到19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基督教由教权至上走向衰落。在基督教鼎盛时期,政权屈从于教权,教育权被宗教所把持。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受控于宗教,要接受神学训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不信仰宗教是不可能的。他们全都是基督徒,也与他们出生于基督徒家庭密切相关。哥白尼10岁丧父,由舅父抚养,他舅父是一个教区的主教,他曾…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儿童理想形成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少年儿童理想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是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培养人才,加强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需要.我们对一个班三十名学生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力图探讨青少年儿童理想形成的过程、年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提出进行理想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质、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体验回避及自尊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接纳行动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产生作用;(2)自尊在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情绪化饮食,而在高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