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飞 《学海》2014,(2):189-194
本文从《年代记P》相关记载出发,密切结合有关史料,旨在考证《年代记P》关于"马尔都克神像在亚述王尼努尔塔-图库尔提-阿淑尔时期回到巴比伦"的记载真实与否,并得出结论:马尔都克神像不可能在尼努尔塔-图库尔提-阿淑尔时期回到巴比伦;该神像回到巴比伦时,亚述王可能是尼努尔塔-阿普利-埃库尔,而《年代记P》概将后者的名字,误写成为了前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5)
正有学者认为,圣经就是一部苦难史。旧约有"天怒惩恶"式的大洪水之古老故事,有早期希伯来人迁徙、逃难的族长故事,有后来分国时期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公元前722年)和南国犹大子民被掳于巴比伦(公元前586年)的国家流亡史,也有个人无辜受难记——智慧文学《约伯记》,新约则是上帝之子——耶稣的受难叙事与见证。上帝的慈爱不等于他不会让灾难发生,也不等于  相似文献   

3.
陈跃鑫 《天风》2001,(11):14-15
《尼希米书》主要是记载尼希米先知回应上帝的呼召,回到自己的祖国,带领众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事情。根据《尼希米记》的记载,尼希米是“哈迦利亚”的儿子(尼1:1),是属犹大支派的(尼2:3)。他是复同时期的省长,原是波斯王亚达薛西一世(主前464-424年)的酒政,后来要求王派他到犹大,援助族人的困难,尤其是协助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兴教大师觉鍐~1 (1095~1143)所著《五轮九字秘释》第二部分"正入秘密真言门"中记载了一幅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五脏神形"图。我国学术界对于《五轮九字秘释》这部密教经典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日本学术界对于该经典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这幅五脏神形图出处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大多没有明确结果。比如日本学者田中文雄~2通过例举《道藏》中有关五脏所藏神像形态的记载,试图找到该五脏神形图的出处,但是最后并没有在道教经典中发现与该图相同或相似的记载。所以目前对于  相似文献   

5.
程浩 《管子学刊》2016,(1):99-100
随州文峰塔M1出土的春秋晚期编钟记载了曾国的族源,其铭文所记王"遣命"的曾国始封君南公,可能并不是"左右"文武的伯括,而是代父就封的南宫括长子。叶家山曾国墓地M2曾侯谏夫人墓出土的斗子鼎中,曾国的初代封君曾侯谏即自称为"夭"。而这位自称为"夭"的曾侯谏,很可能就是清华简《良臣》中的"南宫夭"。  相似文献   

6.
刘国钧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早年曾做过的中国道教史方面的研究,却逐渐被世人淡忘。20世纪30-40年代,刘国钧先生利用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选择当时比较冷门的道教史研究,发表了《两汉时期道教概说》、《老子神化考略》和《老子王弼注校记》三篇文章,对两汉时期道教的发展概况以及古代老子神化历程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老子》的校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经文:《创世记》40:20、《玛》14:6、《谷》6:21 在《圣经》中,记载了两个生日,一个是埃及王法郎的生日;一个是分封侯黑落德的生日。  相似文献   

8.
清华简《系年》中两处记载有助于墨子行年问题的探讨,其一,年代在三晋攻齐(公元前403年)之前"陈子牛之祸",可与《墨子·鲁问》的相关记载相联系,由此可推断墨子在公元前403年之前几年仍然存世;其二,《系年》记载有楚悼王时期的"鲁阳公",楚国鲁阳设县不晚于公元前401年,墨子南游楚国、见鲁阳君的年代应该在此之前。由此对学界已有关于墨子年代的探讨进行述评,并对墨子行年问题进行补论。  相似文献   

9.
正时至今日,门神文化与道教已经融为一体,很多门神的源流很难具体考证,这生动反映了道教与中国民间世俗生活的融合。一门神是"司门之神",是道教和民间习俗中守卫门户的神明。门神可以卫家宅、保平安,纳福迎祥,是中国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每逢中国农历新年,在门上张贴门神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门神形象的形成年代至今尚未能确证。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祀门"习俗,并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而关于门神,最早的是关于神荼和郁垒的传说。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山海经》  相似文献   

10.
正1989年,高淳县文物工作者在淳溪镇居委会旧房拆修中抢救出339幅明清时期的神像画,包括"神轴"和"斗牌"两种形制,内容以道教神祇为主。这批神像画中的224幅在2006年由高淳县文化局以《明清道教神像画》为题付梓南京出版社出版,濮阳康京、陶思炎、苏金成、高致宇、胡知凡与赵伟等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批神像画为民间画工所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序列完整的道教主题的神像画。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指出,城邦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哲人王"的出现,但无论在现实还是在理论中,政治和哲学的对立都使得"哲人王"成为不可能。施特劳斯认为哲学家回到洞穴中参与政治生活只能是"外在的强迫",而安德鲁则认为这是出于对哲学"内在的爱",但由于他们共享了关于"政治"的狭义理解,政治和哲学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在两种解释中都更为凸显。笔者认为,如果援引《高尔吉亚篇》中对宽泛的"政治"的论述,强调政治包括政治治理和人文教化两个方面,将"哲人王"限定在教化意义上的"素王",则"哲人王"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12.
北魏慧生等人西行佛国求法巡礼之事,衍生出《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洛阳伽蓝记》卷5以及魏源《海国图志》附载、《大正藏》收录同名《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等诸种文献。《慧生行传》等前三种著作已佚,幸赖《洛阳伽蓝记》卷5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洛阳伽蓝记》卷5以合本子注、夹叙夹注为基本形态,其内容则以《慧生行传》为主体,《宋云行记》为辅助,《道荣传》为补证。大正藏本《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源于《海国图志》附载并删正之,魏源《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则源于《洛阳伽蓝记》卷5可能的慧生行记内容并且删正。以现存《洛阳伽蓝记》卷5和《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为考察对象,可见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学术价值不菲,有利于推进中亚史地研究、佛教文化交流研究以及"一带一路"的文明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玥 《宗教学研究》2020,(1):204-211
《创世记》37-50章记述的是关于约瑟的故事,其形式和内容都不同于之前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叙事(创12-36),且成典的位置在《创世记》的最后,连接着《出埃及记》。但是除了《创世记》37-50章,约瑟在五经中只被提及了一次(出1:8),而在五经之外鲜有提及。为了解开此谜题,本文从约瑟故事中"梦"这个主题出发,并通过与《但以理书》1-6章的对比,重新对《创世记》37-50章做了详尽分析,认为约瑟故事实际上形成于散居时期,因此之前形成的文本有可能不知道其叙事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市城西二华里,初建于东汉,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494——498年)年间,益州刺史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于此,命名为“崇德庙”。另有名称甚多,如:“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蜀典》称“川主庙”,《录异记》称“显英王庙”,《舆地广记》称“广济王庙”,《灌县乡土记》称“二王宫”。乾隆《灌县志》称“二郎庙”。因宋太祖诏修崇德庙时,就已扩大了庙基,并增塑了李二郎的神像。自五代王建据蜀后(901——918年),因李冰父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年,由于政治统治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论语》从诸子升格为"传"、"记"。虽然学界对汉文帝时官方立《论语》博士存在不同看法,但不论文帝是否设置《论语》博士,毫不影响《论语》的传播和接受,其传播的繁荣盛况,可以通过《汉书·艺文志》的记载窥其大略。而《汉书·艺文志》在"六经"之后首排《论语》,足可见证其在当时的地位。《论语》被推尊为与"六经"并列的"七经"之一,从子书升格为经书,大概完成于汉武帝时期。  相似文献   

16.
曲柄睿 《孔子研究》2015,(2):125-132
《周礼》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图"的记载,前人普遍将其理解为地图。从《周礼》经文出发,探讨《周礼》对图的结构性的安排与记载,并结合注疏正义,重新思考《周礼》诸图的历史定位和价值,可以发现《周礼》诸图大体可以分为军用、民用两类,未必都是地图。郑玄注更提示,在汉代,图的分类并不很明显,这一点与《周礼》经文的记载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佛道合碑"——特殊形式的北朝造像碑作为中国古代宗教雕刻的形式,造像碑是在整块石碑的一面或多面开龛,用浮雕、线刻的形式造像,通常还铭刻发愿文,记录造像缘由、造像者的信息等,用以还愿或施功德。据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前赵光初五年(322)即有佛图澄造释迦像碑,这是造像碑见于著录的年代最早的一例。造像碑盛行于北朝时期(386-581),唐代时已经少有制作。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圣经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它既凝聚着圣经作者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想象与解释,也在强化后人对世界与文明起源的理解。19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对巴比伦版大洪水叙事的发现为进一步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探讨圣经神话与古代近东传统之关联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20年后,德国学者贡克尔发表了《创世与混沌》(1895)一书,再次牵扯出圣经神话借鉴巴比伦传统的话题。20世纪初,德国学者德里奇相继发表题为"圣经与巴比伦"的三次演讲,把圣经神话与巴比伦文明关系的学术之争推向宗教神学之争。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上新疆穆斯林朝觐活动 我国穆斯林前往沙特麦加朝觐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新疆地区的穆斯林也是很早就通过中亚前往麦加朝觐。最早的确切记载见于利玛窦所著《鄂本笃访契丹记》:"喀什噶尔国自有王。……当时(1603年)喀什噶尔王之妹归自麦加城,道经可布里(即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商队同行。  相似文献   

20.
史少博 《孔子研究》2019,(1):140-146
朝川善庵是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学者,著有《孝经会通》《古文孝经证注》《孝经孔传音注》《古文孝经私记》等多部著作。《古文孝经私记》的价值的体现,主要有朝川善庵对《古文孝经》版本之考证:考证了《古文孝经》字体不是"籀书"而是隶古,《古文孝经》是孔壁真本,日本江户时期所传《古文孝经》有五种版本皆出于孔壁真本,《古文孝经》有二本,日本所传的《古文孝经》有章无名。《古文孝经私记》的价值还体现在朝川善庵对《古文孝经》内容论释的考辨:对"孝者德之至"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辨、"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辨、"天子之孝"辨等,见解独到。由此,日本学界对《古文孝经私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