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2,(10):66-67
2004年5月,一列开往云南的列车上,3位来自天津的修女心怀忐忑地踏上一段充满爱心,但又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旅途。她们将在人烟稀少的山区,与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医治他们的病痛,照料他们的起居。当她们开始为这些老人处理溃烂伤口时,常常遭到婉言谢绝。他们说:"我们自己能处理伤口,你们是小姑娘,不方便,不好意思麻烦你们给我们换药。"看着老人为难的表情和犹豫的态度,修女们既难受又心疼,只好微笑着耐心解释:"不要怕!我们虽是小姑娘,但都是医护修女,从很  相似文献   

2.
藏家心声     
古老民俗之“吃”脱落下这些“毛”。和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样,都是历史铁给我们的遗迹。‘已们原本领在偏远的乡间,锁在恋旧的老人们的心里。我用生锈的钥匙打什那此苍老的锁,买下这许多的古画。老人把画交给我时有的意味深长地拍我肩膀:走好,别摔跤子!有的斜眼盯我:发大财会吧!他们都很善良,是历史让他们“失落”。我呢,也有些酸楚。20多年过去,我没发财,老人们也无声无息地作古。在这漫K的采集过程里,八十多岁的父亲把他外出作木工、围裙磨成碎片赚来的血汗钱交给我后,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瘫痪的老母亲在孤独中死去,…  相似文献   

3.
郑香 《天风》2005,(3):51-51
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一群中学生开着伴唱音乐,将音量开至最大,同车的人当然忍受不了,叫他们停止喧闹!地铁内人头涌涌,无视禁令吸烟、喧哗,一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保罗说:"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前面那句可能是哥林多人常夸口的,他们只看到一方面,就是在基督里的人应是自由的。因主说过"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6)然而,他们误会了主的意思,主说的  相似文献   

4.
<正>小林平时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这天却闷闷不乐地过来找我,眼圈红红的,过来坐下一言不发,突然开始双手捂脸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老师,我觉得我被人排挤了,我在合唱队里坐的椅子总被人莫名其妙地拿走。""同学都看不起我,我和大家在一起,对大家都很友好,但我发现在今天活动时,他们谁也不愿意搭理我"。"我爸爸昨天又打我妈妈了,还打出血来了。当时有很多人围观,好丢人!爸妈平时经常会吵,妈妈老是骂爸爸不争气,爸爸说不过妈妈时  相似文献   

5.
无言的爱     
正结婚成家三年,我和婆婆想拌嘴、红脸都难,不是说我们关系有多"铁",主要是我们两人言语不通。婆婆是壮族人,平常吐出口的话全是壮语,汉话一句都不会讲。八十岁的老人出过最远的门也只是居住地所在的乡村小镇,但镇上交流的语言还是壮语。记得第一次去老公家,婆婆与老公的哥嫂们站在大门口迎接我,瘦小的婆婆夹在人群里冲着我无声地笑,笑容里带着一些腼腆。都说丑媳妇难见公婆,而此时婆婆的位置却与  相似文献   

6.
卢莉莉是理工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年仅20岁。今天的大学生,被人称为“天之骄子”,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是国家建设未来的主力军,是老一辈人的希望,同代人的羡慕对象。对于正在初中、高中学习的弟弟妹妹们,他们又是榜样。这些大学生在家庭中,都是重点保护对象。说起来这些大学生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他们应该无忧无虑地努力学习。然而卢莉莉却不是这样。半年来,她变  相似文献   

7.
4月24日晚在复旦校园给大学生们讲故事。眼前的同学们使我想起50年前的北大同学们,我也是给他们讲故事,那些听众今天想必都已经是年过古稀了。今天的他们与往昔的他们很不相同,但又可爱得似曾相识。回想起来,无限感慨,甚至有些苍凉。50年  相似文献   

8.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相似文献   

9.
朱鹂 《天风》2010,(5):44-46
<正>"司琴"这个名称经常出现在我们崇拜的程序单里。从字面上看,"司琴"是指操作琴的人。几乎所有的教会都有这样的圣乐服侍者。合格的司琴不仅能够演奏乐器,还应不断提升教会音乐的服侍观念以及音乐技巧,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7日,我首次参加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的"慈爱行"公益活动,跟着两位师兄,走入上海的老弄堂,探望慰问孤寡独居的老人。"慈爱行"是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微‘孝’老城厢"公益活动项目之一。每周日上午,志愿者小组会上门探望孤老,陪老人们读报、聊天等,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所以报名参加这个活动,除了想探望老人外,我也有着自己的一点小私心,便是  相似文献   

11.
教堂幽默     
《天风》2020,(8)
正将音乐搅匀教会举办音乐会,佳佳跟着妈妈去听。佳佳:"妈妈,站在乐队前面的那个人,拿着一根小棍不停地在划动,他在干什么呀?"妈妈:"宝贝!你看见台上那么多的乐器了吗?它们能演奏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个人就是用这根小棍,把各种音乐给搅匀了!"  相似文献   

12.
张蒙 《美与时代》2006,(6):38-39
小提琴被誉为西洋乐器中的皇后,技术技巧变幻莫测,难以驾御。因此,使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就成了小提琴学习的重点,但通过小提琴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3.
徐牧 《天风》2002,(1):41-42
有些弟兄姊妹说:“旧约时代特别重视圣乐和唱诗班,新约就看不到圣乐事奉了。”(包括有的牧师和传道人亦如此认为)是这样吗? 我们翻开圣经虔心拜读,就会清晰地看见,无论是“旧约”时代,还是“新约”时代,上帝都是注重圣乐事奉的。何谓圣乐——“神圣的音乐”“教会的音乐”。圣乐是上帝的选民们(儿女们)用心灵诚实,用上帝的话语,用上帝赐福恩典的见证,创作出的诗词,音乐曲谱;所演奏出的乐曲、朗诵唱出的诗章、颂词,运用在教会中的音乐,称为圣乐。上帝创造人类又拯救赐福于人类,所以  相似文献   

14.
林超群 《天风》2017,(5):16-17
<正>他们都有一颗"真"心,亦是"真"信徒陈民和邱仁强弟兄是福建教会的信徒,他们因着信仰及相同的生命经历而一起合作,一起追求、同心侍奉。虽然年龄不同、性格迥异,但他们都有一颗"真"心,亦是"真"信徒。一、真实的生命见证陈民弟兄:受苦于我有益。"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71)陈弟兄是福建福清人,父亲是传道人,他从小受到基督教文化的熏陶。陈弟兄自1977年开始担任福建省南平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10)
<正>在离婚率节节攀升、婚姻不幸案例屡见不鲜的时代里,有勇气从红地毯的那一端走到这一端,说出带着一生效力的"我愿意",共同开始新的生活,实在令人称羡和祝福。我们可以将婚礼描绘得无比浪漫,将誓言渲染得激情澎湃,再为其加上一个爱情小说或童话故事里的精彩结尾——"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我们终究不能忽略,浪漫的婚礼与激  相似文献   

16.
正表叔和表婶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前不久儿女们刚给二老隆重举办了钻石婚庆典。我在现场看着这对虽满头华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一起向来宾一一致谢的场景,心头顿时掠过几丝莫名的感动。整整60年啊,那是一段何其漫长的光阴,能把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变成满脸皱纹的老人,而他们就这样恩恩爱爱地牵着手一步一步从青丝走到了白发。  相似文献   

17.
唐静 《佛教文化》2009,(4):64-69
引言 近一百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斗争都曾指向过宗教及其文化,自清末政府在维新派影响下公布“废庙兴学令”开始,宗教就几乎成了迷信的同义词。“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更是将宗教文化及一切与宗教有关的东西全部摒弃,中国的音乐家们,也因此而忽略了对中国宗教音乐的研究。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学术思想逐渐活跃,中国宗教音乐逐渐被专家学者们所重视,他们开始全力投身于中国各地宗教音乐的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人在对九华山佛教音乐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关于九华山佛教音乐方面的资料非常少,  相似文献   

18.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举止,将我的目光牵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都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许多多的心血啊…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乐论中"正乐"、"仁声"、"非乐"、"大音"、"天乐"、"礼乐"、"大乐"等关键词,凝聚着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中先秦诸子们对音乐问题的思考。先秦诸子的乐论整体地反映了乐(审美)从礼(政治)中独立出来的历史事实,这标志着中国审美意识史上的形式美感的真正被确立。但先秦诸子的乐论毕竟是一种政治或伦理美学,他们更多地还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与认识音乐的,真正的审美的音乐美学到魏晋时期才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20.
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儿童的全面发展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美育已经不是一纸空话,而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如果遇到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有可能导致其失去最初的爱好或难以始终保持这一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萌发,自然界中的某些声音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鸡的叽叽声,蝉的呜叫声等等.如果说在摇篮中的婴儿对凡是能发出声的东西都好奇的话,那么四五岁的幼儿更感兴趣的则是有规律的发声即节奏,六七岁的儿童就开始迫切地想要接触和演奏一些具有个性音色的乐器,例如,长笛等.所以,针对这个阶段儿童的音乐教学,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无疑是最好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