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utchison(John A.)《世界上可供选择的有活力的哲学》檀香山1977年版共316页。作者认为,我们当代最迫切的问题是人类全球团结的问题。人类是同归于尽还是共享繁荣?哲学以其批判精神和指导作用,对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而且应该作出卓越的贡献。要站在全球意义的高度研究哲理,首先应了解世界上有活力的各种哲学理论。这些哲学是:1.由真理之实践学说组成的工具主义的自然主义;主张自然即现实之整体的形而上学自然主义;主张科学技术应永远为人类幸福服务的科学人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时代     
哲学与时代江丹林,包霄林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悲观地认为,哲学的产生总是落后于时代,“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哲学不能给现实以任何指导。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完美统一的马克思,则创立了“改革世界”的哲学,他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哲学确实有落后于社会现实的一面,但是,它又具有预见、指导、推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不但不与研究的学术价值相抵梧,而且为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所必需。那么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现代感呢?笔者认为:1.立足现实,捕捉时代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之所以能给哲学带来根本变革,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无产阶级,就因为他是这样做的。列宁之所以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因为他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也应当这样做。2.哲学要真正把握它的时代,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返回理论自身进行审视,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已经创立的理论进行自我评判,依据实践的新发展检验理论,修正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挖掘以往为人们所忽视而又  相似文献   

3.
当前应警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抽象概念的虚假批判"思想倾向,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庸俗化、实用化和空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在于其彻底的现实批判精神、关切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价值情怀、洞察社会生活本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旨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时代关怀,在对时代问题给予"当代自我阐明"的基础上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时代效应和历史在场,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精神,深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历史深处,洞察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时代性问题,直面中国道路驾驭"资本精神"的历史实践,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和当今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就在于它以改变社会现实、实现人类解放为根本旨趣和历史使命。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近年来的不断推进,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哲学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发现、理解和改变“现实”成为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异常重大且亟需解决的课题。尽管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系统论述过其现实观,但他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吴育林 《现代哲学》2006,1(4):16-22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理论是人们观察现实、解释现实和规范自己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框架不同,人们所理解的现实和对现实的要求就迥然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包括哲学在内的任何理论都是作为观念形态的理解方式和行为模式而存在的。 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总是使作为观念形态的理论模式同人类的现实存在处于矛盾之中,现实总是要求并迫使理论更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和引导人类新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便决定了包括哲学在内的各种理论模式的历史演化和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志同道合、毕生通力合作的战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共同创始人。“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而柯木火同志在《现代哲学》1989年第一期和《暨南学报》1989年第三期,先后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和《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为题著文,认定恩格斯“背离”了马克思哲学,理由是在恩格斯那里,“哲学不再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一不管德国哲学的理论多么抽象、行文多么艰涩,在这些理论的背后都是人类生活的现实。因此,对于德国哲人来说,哲学从来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玄想,而是对人类问题的忧患之思。1964年,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 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 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 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首先,哲学作为"批判",指向的是批判者"自身的物质环境"以及批判者自己的哲 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即当时的"德国现 实",他们的哲学即当时的"德国哲学"本身。他们应当既批判当时的德国现实,又把自己  相似文献   

11.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但深深植根于实践和科学的肥壤沃土中,而且时时伴随着对自身本质的深刻反省。这种反省,既要反映马克恩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认识史上的独特地位,又要揭示其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前通行的用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两个统一”,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以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说  相似文献   

13.
张奎良:哲学的希望之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给哲学带来了尖锐的挑战,使过去建构的传统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缺陷明显的凸现出来,与现实需求很不适应。哲学发端于人类对事物本质的永不满足的追问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具有整合、反思、批判...  相似文献   

14.
梦海 《现代哲学》2008,(1):37-44
恩斯特·布洛赫历史哲学的宗旨就是要阐明整个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种"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贫困、剥削、压迫和异化的社会制度.在他看来,作为人类学范畴的"希望"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世界是拯救实验室",这是一个自我解救的、从事超越活动的内在者,自身包含着人类的拯救意愿、拯救希望和拯救实验,集中体现了全部现实过程的本质极限构成."世界是拯救实验室",这一范畴规定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可以把雅斯贝尔斯从《普通精神病理学》走向《哲学逻辑学》之路标明为从精神病理学走向社会病理学之路。哲学逻辑学是理性的自我意识或工具论。雅斯贝尔斯强调精神境况的三条原则:合理性、自身存在的主体性和实际现实。自身存在的主体性总是与合理性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对实际现实的变革产生影响。哲学逻辑学被理解成一种新的合理形式,而雅斯贝尔斯恰恰借助其“大全哲学”奠定了这一新的统一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1.不论哲学是什么,它都存在于我们的世界,并且必然与我们这个世界相联系。为了运动到无限之物里,哲学突破了我们的世界外壳。然而,为了找到独一无二的历史性土壤,它又返转回来。它伸向了那最广阔的、超越了世界存在的视域,以求获得永恒之物中现实的东西。然而,在对人类此时与此地的存在的反顾当中,最深刻的沉思获得了它的意义。哲学要发现最崇高的标准,要发现各种可能性的星空,它在看似不可能的事物的微明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讨哲学的基本功能也就是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发展的生长点。对此间题,近年来哲学界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讨论。现将研究中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功能的依据 观点之一: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功能,必须联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对象问题的研究。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集中表现为人和世界的相互关系,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的功能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人和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都说中国的思想是现实的。所谓现实的,是指按照人类社会的日常情形去思考事物,也就是说,对人类社会的思考是其主流。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哲学性、宗教性的问题和自然科学的思索,而是说这种思索完全脱离人类生活问题,形成抽象的独立发展的思索甚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重要时间节点,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探寻其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的双重旨趣,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命运同频共振的演进逻辑,探讨新时代社会认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哲学研究只有自觉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才能更好地把握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要把握时代精神,更好发挥其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作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理学从哲学的剥离,哲学认识论的实证研究任务转到了心理学的层面上来,但是试图割裂人类心理研究的思辨过程方显实证主义者的祛魅。[1]心理学的哲学性使认知理论研究属于一个既现实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