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以353名乡村中小学教师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组织政治知觉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以及组织公平和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组织政治知觉与乡村教师离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组织政治知觉与组织公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组织公平与组织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组织认同与乡村教师离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组织公平和组织认同在组织政治知觉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双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314名企业员工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调节层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考察了工作不安全感在组织政治知觉与组织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组织政治知觉对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正向调节着组织政治知觉对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的消极影响,而质量性工作不安全感则负向调节着组织政治知觉对情感承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中华  赵晨 《心理学报》2014,46(8):1124-1143
本研究基于个人-组织契合理论的视角, 通过对286份员工与直接主管的配对数据, 揭示了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绩效(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组织认同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政治知觉对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可以显著调节组织政治知觉与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 而组织认同是组织政治知觉与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调节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对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也是以组织认同为中介, 具体表现为被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认同问卷、组织认同图解量表、组织竞争问卷、组织同一性知觉问卷和组织声望知觉问卷对700名教师进行施测,考察组织竞争影响教师组织认同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竞争、内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声望知觉均与教师组织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外部竞争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一是外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认同,二是外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声望知觉—组织认同;内部竞争通过组织声望知觉影响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即内部竞争—组织声望知觉—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组织政治认知、组织气候与教师留任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政治认知量表、组织气候问卷和员工留任量表对286名高校教师进行测试。结果组织气候三个维度和教师留任的三个维度有很高的负相关;组织政治认知三个维度与教师留任的三个维度有很高的负相关;组织气候各维度可以显著的预测教师留任。结论高校教师组织政治认知和组织气候以及教师留任有密切相关;组织政治认知、组织气候对教师留任起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并考察组织认同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长式领导、组织认同、建言行为三个量表对316名员工进行测量,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的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的三个维度均对建言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组织认同对抑制性建言和促进性建言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组织认同分别在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建言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浩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7,39(5):909-917
以42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德行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权威领导对领导公正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在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上,德行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在领导公正、领导解释上,仁慈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教师人格特征和组织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的知觉.本研究通过对545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组织认同状况及其与人格变量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1)教师组织认同的总体情况较为理想,组织认同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工龄4-5年左右是组织认同增长的拐点;(2)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能够负向地预测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3)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负向地预测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  相似文献   

9.
企业员工组织政治认知量表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马超  凌文辁  方俐洛 《心理学报》2006,38(1):107-115
应用自行研制的组织政治认知调查问卷,通过对29家企业员工共1647名被试的调查,对组织政治认知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政治认知由三个因素构成。三因素结构的结果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由此得出结论,组织政治认知有三维结构:自利行为、薪酬与晋升和同事关系。最后,对组织政治认知维度构成和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700名教师施测Mael和Tetrick组织认同问卷、组织公正问卷和离职意向问卷,结果发现:(1)组织公正能够正向的预测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2)组织公正能够负向的预测个体的离职意向水平;(3)组织认同在组织公正和离职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璧辉 《应用心理学》2001,7(3):33-37,44
文章讨论了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条件下组织承诺和职务投入分别对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预测效应.针对Werbel(1984)提出的只有职业发展后期组织承诺才能有效预测离职以及Keller(1997)提出的职务投入对工程师绩效不具有预测力,论文提出了不同观点.通过问卷法对210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发现,无论离职倾向还是工作绩效,随着职业发展,其预测变量呈现组织承诺-职务投入-组织承诺交替出现的特征.文章对交替过程中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及不同阶段的任务特征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沈伊默  袁登华  张华  杨东  张进辅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09,41(12):1215-1227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组织支持感(POS)和组织外在声望感知(PEP)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组织认同和自尊需要的角色和地位。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和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23家企业的员工和主管的配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234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POS对组织认同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 并完全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两种组织公民行为(注重个体的和注重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 (2)PEP对组织认同也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 并完全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两种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 (3)个体的自尊需要对POS和组织认同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但对PEP和组织认同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Organizational researcher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role of subjective work issues and their impact on important worker-related outcome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ly studied factor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has received much recent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ttention. In an effor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d key outcomes, we apply meta-analysis on 79 independent samples from 59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studies involving 25,059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Results indicate strong neg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between POP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rately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 and the outcomes of job stress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a non-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 and in-role job performance. Moderator tests show that age, work setting (i.e., public sector or private secto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e., domestic sample or international sample), have contingent effects on certain POP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4.
袁少锋  高英 《应用心理学》2007,13(4):373-378
采用中介变量分析的一般范式,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组织支持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组织支持在良性压力源(如任务要求、能力要求)与积极压力反应(如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感)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在负性压力源(如人际冲突、组织结构问题、时间冲突)与积极和消极压力反应(如消极工作情绪)之间都发挥显著的缓冲作用。管理者在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组织支持的中介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员工工作投入的组织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361名企事业员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方法探讨了组织公平、角色压力、组织支持感和组织承诺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其途径。结果表明:角色压力、组织公平与组织支持感均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有较好的预测效力。经检验,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组织承诺则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而角色压力对于工作投入既有直接影响,又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项目搜集、预试与正式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问卷。对部分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社会化内容由胜任工作社会化、组织文化社会化和领导政治社会化三个维度构成。文章最后对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社会化内容维度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异同以及不同人口学变量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Recent literature highlights that well-being, happiness, as well as personal stress, has become important for guiding public policy in areas that might involve suboptimal behaviour. Positive life outcomes can extend from one field of life (family, work, sport, children, hobbies, etc.) to another, multiplying success, performance, and health.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verify whether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employees' experiences then extends also into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more general well-being that is unrelated to the work context. For this purpose, we considered two proxies of organizational well-being: job satisfaction (on the positive side)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n the negative side) as well as the distal associations with happiness. The study involved 305 workers who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made up of five scales: organization identification, job satisfaction, turnover intention, happiness, and personal stress. We found that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ir intention to leave. Afterwards,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were related to personal stress and happiness, suggesting a positiv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bove and beyond the work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