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项目提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科学评价系统,编制了包括8个分量表的、信度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并对全国6大行政区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51399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分量表得分处于"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的人数百分比约为96.5%-98.8%,处于"低水平"的人数百分比为1.2%-3.5%.结论认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总体状况是好的,各类心理健康素质"低水平"的人数的百分比很低.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健康心理学中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研究领域,因此涉及若干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是该研究领域首先应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是编制一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人际素质分量表。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理论,心理健康素质人际素质分量表结构包括3个维度,即人际交往能力、人际知觉和人际调控,共编制21个条目。本文就3次施测的结果分析了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素质人际素质分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阐明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操作定义,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构建和内容,特别是调查表初步编制的过程和结果,并对调查表的各类心理测量学指标和量表编制的理念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调查了天津市425名正常和115名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结果表明:正常组大学生的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和适应等分量表得分都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且具有显著差异,而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分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说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区分正常和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该文报告了根据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51399名青少年的测验数据所计算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度和效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验学的要求,并可用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健康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关于青少年潜能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青少年人际素质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2)青少年在整体人际素质及人际交往、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各维度上的年级变化呈现一定差异,整体人际素质与人际交往、人际调控维度得分随年级增长呈现下降趋势,人际知觉维度得分随年级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旨在介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过程。量表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为马斯洛的五级动机理论和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动机理论。研究的测量工具有:自尊量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指向自我生命意义量表和对意义的追寻量表。被试为北京市某中学的334名初中高中学生。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90,效标效度较理想。研究结论:该量表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的一个较为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183;人际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青少年人际素质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2)青少年在整体人际素质及人际交往、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各维度上的年级变化呈现一定差异,整体人际素质与人际交往、人际调控维度得分随年级增长呈现下降趋势,人际知觉维度得分随年级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个性素质总体状况良好。在内外倾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外倾程度较弱,至初二逐渐外倾,初三达到最外倾,高一至大学逐渐变得外倾程度较弱;在意志、责任、耐挫折、独立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呈下降趋势,高中前半阶段继续下降,高中后半阶段到大学又逐渐回升;在冒险、乐观悲观维度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学阶段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心理健康》2009,8(5):F0004-F0004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青海年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念阳  张东昀 《心理科学》2004,27(4):812-816
本文采用亲子关系测验(PCRR)与SCL-90量表评定了349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家庭至少存在一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其中最突出的类型为期待型亲子关系、溺爱型亲子关系和不安型亲子关系;青少年在强迫症、人际关系不良、焦虑和敌对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高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不同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是常态的;(2)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得分出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内在归因倾向逐渐减弱;(2)在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选取44063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考察我国青少年动力系统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的动力系统发展状况良好;(2)我国青少年的动力系统年级变化趋势表现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初一年级略有上升,初二年级有所下降,之后起伏波动,高三年级得分最低,但从高三年级到大学阶段迅速上升,大学阶段得分最高;(3)我国青少年在动力系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但在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自我分量表》对44063份小学五年级到大学阶段我国青少年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自我得分从小学五年到高中一年下降明显,高中阶段变化不大,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上升。构成整体自我的各维度、因子也大多具有相同的年级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理论上建构了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结构模型,依此模型编制了心理健康素质自我量表。以武汉市的青少年为样本(N=390),初步获得信度与效度指标。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3个二级结构的α系数分别为0.81、0.76和0.5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初步支持本研究所提出的自我的三级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含的独立样本共计110项(N=4508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183;个性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个性素质总体状况良好。在内外倾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外倾程度较弱,至初二逐渐外倾,初三达到最外倾,高一至大学逐渐变得外倾程度较弱;在意志、责任、耐挫折、独立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呈下降趋势,高中前半阶段继续下降,高中后半阶段到大学又逐渐回升;在冒险、乐观悲观维度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学阶段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会网络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介绍了社会支持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简述了社会网络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