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那些知识是我们经过多少次仿惶、多少次失误、多少次教训才获得的,我们依旧不会对孩子们讲,我们不好意思开口,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口,我们更不清楚孩子们是否能理解并接受我们的建议。于是我们躲避这个“性”话题。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会四处出击,八方探求,去寻找那个讳莫如深的“性”。  相似文献   

2.
听说,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单词是“try”、它的意思是“试”。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关于“try”的教育,不仅挂在嘴上,更要表现在手上。这个“try”本来就是一个极普通的词语,可是在中国的学校里,怎么就不那么流行呢?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常常对孩子说一声“...  相似文献   

3.
女孩子们,是否渴望倾诉?是不是都有蓝色的忧郁与柔情?花开的季节有多少美丽的春梦,还是说我们梦样的青春有多少美丽?我听着英文歌,怀着一种优柔的执着,记录下前人的生命华实.  相似文献   

4.
孙艳霞 《天风》2005,(8):50-51
“不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不知道多少艰难和危险……”但我们相信——有关河北省赵县希望儿童之家的报道在《天风》杂志刊出后,一封封满载弟兄姊妹爱心和关怀的慰问信源源不断地飞向孤儿院,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使人倍感温暖。转眼三年时光过去了,现今,赵县教会的弟兄姊妹是否还在继续自己的爱心奉献?孤儿院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又有何新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5.
笔者关注高考作文有些年头了.今年的语文全国卷,也是我们安徽的考生答的卷,作文题是“奖惩之后”,我写了一篇,期望孩子们能对父母的“奖惩”多些体谅.做父母的,有的脾气实在不好,谢谢孩子们忍受了这样的父母, 从“奖惩之后”谈“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这样一组漫画,一个孩子一次考试考了100分被奖,一次考试考了98分就被罚;另一个孩子一次考试考了55分被罚,一次考试考了61分就被奖.如此奖惩分明、爱憎分明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些哲人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古圣先贤穷源竟委,试图领悟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出“和谐共融的社会”。然而人的罪性使人们不可能逾越“报仇”的孽根性。和谐共融的社会大环境从何而来?为人处世之道从何而得?这道离我们不远,就在《山中圣训》里。耶稣在玛窦福音5:38—48节里有许多崇议宏论,他口含天宪,句句珠玑,娓娓而谈“天国子民与人相处之道”。单“对待仇人”方面。不下于六节经训。  相似文献   

7.
巨人毛泽东有他独到的为人处事艺术,对我们富于智慧启迪。风物长宜放眼量世道变化起伏,人生曲折坎坷。为人处事首先是你如何对待人生曲折。毛泽东一生大起大落,他曾回顾说:“我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只有发言权,没有选举权。”“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试想,你千辛万苦、出生入死,打下一片根据地,粉碎敌人无数次“围剿”,这时你的领导、同志却出来说你对抗上级、说你不懂马克思主义、说你的战略战术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费城告示报的编辑佛烈德·富德·须德,在一次大学毕业班的演讲中曾问道:“有多少人锯过木头,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那么又有多少人锯过木屑呢?”结果没有人举手。“这非常合乎逻辑,你们不可能去锯木屑的。”须德先生说。“因为那些木屑都是已经锯下来的东西了。”生活中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当你在为已经做完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也是在锯一些木屑了。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宽恕之道     
“那时伯多禄前来对耶稣说:‘主,如果有弟兄得罪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呢?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七次,而说七十个七次’。”(玛18:21-22)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主耶稣所说的七十个七次,当然不能理解为四百九十次就可以了,而是要我们不断地宽恕别人。为什么要宽恕别人呢?因为主耶稣说:“如果你们不从内心宽恕你们的弟兄,我的在天之父也必将同样对待你们。”(玛18:35)为什么要不断宽恕别人呢?因为我们常常犯罪,也不断常常祈求天主宽恕我们。如果我们不遵照耶稣的教导,不断地宽恕别人的话,那么天…  相似文献   

10.
济群 《佛教文化》2011,(4):124-124
吃饭能否成为修行,关键就在于对待饮食的心态。丛林的斋堂又名“五观堂”,也是要求僧众在受供时“食存五观”。五观的内容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想着自己所吃的每一口饭,会有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我们不耕不织,却在此安然享用,由此生起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1.
圣母玛利亚不仅是义人、无罪者的母亲。圣母曾向圣女彼利日大说过:“为一切罪人,只要他愿意改恶迁善,我也是他们的母亲。”一个决心改变过去生活的罪人,一旦投奔到这位仁慈之母的膝下,你将见到她会比任何人间的母亲,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把他紧紧抱在她胸怀中,帮助他、提携他。为此,谁有意进入这位尊严母亲的孩子们的行列中,他首先应当弃绝罪恶。《箴言》31、38告诉我们:“他们站起来了,她的孩子们。”圣老楞佐Richard de Saint Laurent)要我们注意这句话的结构:首先是说“他们站起来了”然后才说:“她的孩子们。”他继续说:这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著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见到一个只有桌子那么高的小女孩,便问道:“你们在‘儿童之家’都干什么?”小女孩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研究马列主义。”列宁夫人听后觉得问题十分严重,她指出:“如果孩子们象这样小就在说关  相似文献   

13.
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市佛教界希望工程每年两次举行募捐活动、直接对口救助失学儿童的感人事迹,在报刊、电台、电视台上广为传颂,在巴山蜀水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把倡导这一工程的惟贤法师称为“活佛”、“大师爷爷”,把积极支持和参与希望工程的明肠、宽霖、遍能、清定、隆莲等老法师称为“活菩萨”、“当代的玄奖大师”;失学的孩子热泪盈眶,紧锁双眉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想离开穷山村的小学校长、老师把卷起的铺盖重新打开,不走了,“再苦也要和孩子们苦在一起,把苦孩子培养成材”;社会上对佛教的误解冰释了;对捐款下落有疑虑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贮藏幸福     
沉默良久,他开口了:“我们分手吧,我认识了另一个女孩。”她没说话,捧出一个白色的水晶瓶子,那里面装了满满的一瓶硬币。她哗啦一声把硬币全部倾倒出来,轻轻拈起一枚,说:“你还记得我们往瓶子里放第一枚硬币的情形吗?”他的心一下被牵动,他怎会忘记呢?  相似文献   

15.
黄璇  张慧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48-148
在院“童心童梦”暑期实践队,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出发,以绘本为基础展开五大领域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乐享绘本。在这实践的十天,我们本着“童心童梦”的主题,和孩子们一起绘梦,并从中学习和成长了很多。  相似文献   

16.
不怕拒绝     
一生中,我们每个人不知要品尝多少次被人拒绝的滋味啊——当你带着热切的希望踏进考场,焦灼的等待之后,却是名落孙山;当你苦口婆心地向人家宣传、推荐一项新产品,听者只冷冷地回一句“走吧,没人买”;当你推敲了又推敲,终于写成一篇自以为很不错的文章,投寄了一家...  相似文献   

17.
“不给答卷抄,两棒打死你!”这逻辑,谁能看得懂!有太多的悲惨故事是关于孩子们的,有太多的眼泪是为孩子们流的。“如今的孩子们,你们怎么啦?”昔日听起来不痛不痒的一句话,现在已变得分量很重,很重——  相似文献   

18.
拿破仑在即将结束其战斗生涯之际,曾对亲信将士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在血与火中拼杀,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到底打了多少次仗已记不清了。大仗打了30次,但没有一次比得上‘冰上大战’的。”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建立在明确要求作为其基础的四条原理之上。第一条原理是:“有多少外表,就有多少存在”,这条原理是从马堡学派那里借用来的。比起这个含糊的命题来——因为“外表”这个用语含义模糊——我们更愿意使用“有多少显现,就有多少存在”这种严格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4,(6)
尊敬的净慧法师、诸位编辑:做为一名佛教学人,自然时刻关心佛教界的情况,近来对报刊上一些报道,颇有些感慨。举例如下:有报导说,某寺院“下海经商”,年盈利多少万元,接着对僧人服务态度和仪表进行一番描绘。看后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损于僧侣形象尊严,也无益于寺院的声望。又如报载:“大款们”纷纷到寺院进香、施舍.以求佛的保佑,一次捐款多少千元;而增人又以“魔术”般地回赠佛像等等,寺院似乎成了交易的场所。近又看到:公然宣称“少林寺”的和尚吃“狗肉、猪肉”等等,真让人难以容忍,还把赵朴老的话引用进去,不知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