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希庭  郑涌 《心理学报》2000,33(1):30-35
用画圆测验和完成句子测验,配合时间标定作业,对201名大学生被试的时间透视特点作了探讨,结果发现,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方面,高自我认同组被试有着更大的现有广度,更积极而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以及更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组则是过去广度更大,其时间分裂及未来中断的现象理易发生。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建立在时间体验与自我概念的整合基础上的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2.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Ⅱ.心理功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涌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0,32(1):36-39
以24个人格形容词为材料,对11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三择一式的迫选反应实验,再配合时间标定作业。结果不仅验证了前文的研究结论,即不同同一性状态的被试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心理结构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已表明了整合自我信息的不同的功能机制。不过,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积极词上,在消极词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郑涌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8,21(3):201-204,200
用自编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和时间秀视体检量表对641名大学生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关系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自人达成型与扩散两种没的同一性状态下,不仅对过去、现在、预期未来和理想未来的时间体验上均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在各种时间体验之间的结构关系上,前者的结构更为清晰,后者更为混乱,从而初步证实了自我同一性状在时间透视体验中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晓玲 《应用心理学》2009,15(2):139-147
该研究对大学生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从远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可能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理想主义价值;当个体从近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当前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实用主义价值。但是,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并非遵循严格的线性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上述规律只出现于个体对自我的知觉中,个体对他人的时间透视并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未来时间透视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永进 《心理科学》1998,21(4):373-374
1引言未来时间透视是个体单位时间内对其未来时间的长度、密度和清晰度等的预期。研究它,将有助于理解个体的现实行为。由于个体的生命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慢,心理时间则显得越来越快,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未来时间透视可能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由于个人的过去经验、所处环境不同,未来时间透视的特点也可能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成人未来时间透视的年龄特征及其个体差异。2方法2.1被试19~23岁的西南师大外语系、化学系95级大学生167人(男63,女104),28~40岁的西南师大951、96级进修教师46人…  相似文献   

6.
宋其争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3,26(3):498-500
时间透视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Frank论述时间透视的文化哲学文章中,后被Lewin所采用。Lewin认为时间透视是“在特定时间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未来和过去所持有的观点总和”。而JosephNuttin认为,“就它们实际存在于行为功能的认知层次上说,过去和未来的事件影响着人们现在的行为”,时间透视是控制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时间透视、应对方式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问卷法调查了589名青少年(M=15 07,SD=1 37)的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透视占优个体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进一步说,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严重PIU是类似于物质使用的一种新的心理行为问题,但严重PIU可能具有不同于物质使用的某些特点,即现在定向占优个体比未来定向占优个体更容易感知到PIU,但不同时间定向占优个体都可能感知到PIU。研究证实青少年更多采用"问题解决"一种应对方式与较少使用"幻想、发泄"两种应对方式,有利于其受益互联网使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时间透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时间透视的概念作了概述,介绍了测量时间透视的两种方法类型及一些具体的相关方法技术,简要总结了时间透视研究中的两大争议点,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瑞光 《心理科学》2007,30(3):650-653
在心理时间的研究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心理时间是以整合的方式呈现,心理时间的整合是对各种实验结果所得出的时间经验的概括与综合。另一种观点将心理时间进行分割,时序信息加工通过知觉重组和外部计数操作反映出来,这些活动受一个目标间隔内发生的事件结构的层次性所支配,分割心理时间的观点强调时距估计中期望的作用,但它不能解释非时序信息加工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未来时间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4,27(2):121-127
220名大学生被试用秒、分、小时、日、星期、月和年7个时间单位和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39个不定的未来时间修饰词作经验赋值,结果表明:①39个不定的未来时间修饰词与秒、分、小时、日、月、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未来的心理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即以秒和分为计时单位的“较近的未来”,以小时、日和月为计时单位的“近的未来”,以及以年为计时单位的“远的未来”。③离现在越近的未来时间修饰词,词义模糊度越小,评量的把握度越大;而离现在越远的未来时间修饰词,词义模糊度越大,评量的把握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未来时间透视及其与控制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用修订的Fingman和Perlmuter的未来时间透视问卷、Lev-enson的控制观量表对167名大学生、46名进修教师和33名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年龄被试者的未来时间透视具有相似的模式,即关注近的未来,并具有显着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②被试者关注未来时间的长度与控制观的内控水平呈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两水平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关注未来时间的密度与控制观的三水平均呈微弱相关;但思考未来时间的清晰度与控制观的内控水平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两水平则呈显着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未来时间透视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进 《心理科学》2002,25(2):233-233,232
时间,象用符号表示的旅行,是用生活事件划分的。人的心理时间总是与他的具体活动、思想和想象相联系的。一些研究发现,被试者的未来时间透视与其已有的事件经历和控制经验相关,也与其预期的个人未来生活事件相关。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透视的特点及其与控制观的关系.但生活事件对未来时间透视的影响如何,国内尚未见有关文献报导。研究未来时间透视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对了解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成就动机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旨在讨论未来时间透视与个体经历过和期盼的生活事件的关系及其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过去时间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黄希庭  胡维芳 《心理科学》1998,21(1):1-4,16
408名大学生被试用秒、分、小时、日、星期、年和月7个时间单位和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40个不定的过去时间修饰词作经验赋值,结果显示:(1)过去时间和未来时间在心理结构上是对称的,分为三个心理时间段,即以秒和分为计时单位的“较近的过去”和“较近的未来”,以小时、日和月为计时单位的“近的过去”和“近的未来”,和以年为计时单位的“远的过去”和“远的未来”。(2)随着时间修饰词的词义离现在由近至远,其词义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5):1037-1041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并编制适合大学生使用的量表。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前人相关研究,初步确定了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结构和量表题项。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由3个维度、12个因素构成。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量表最终由53个题项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雷雳  李宏利 《心理学报》2004,36(3):335-339
通过问卷法调查了589名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拟探讨影响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变量。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定向可以通过不同人际卷入变量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指出,重视不同人际卷入变量(如积极同伴卷入与适度父母卷入)对于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中介作用,可能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受益于互联网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多感觉整合的时间再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通道刺激的时间同步性是多感觉整合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刺激物理传导与神经传导的差异, 它们在时间上并非完全匹配。时间再校准指大脑能够适应跨通道刺激间很短的时间延迟的现象, 反映了多感觉整合在时间维度上的可塑性, 表现为适应相继呈现的跨通道刺激后, 主观同时点向时间延迟方向的偏移。本文主要介绍了时间再校准的通道效应与潜在机制, 其初始加工阶段, 它与刺激内容加工的关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今后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索时间再校准能否发生于早期加工阶段, 检验其认知过程是否具有双向性, 探讨空间选择性注意的作用, 并结合神经机制的研究, 从综合的视角进行更完善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怡群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83-1587
最近的研究表明, 未来取向应对对于应激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一直是困扰应对研究者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 序列模型比平行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内在关系, 时间透视比威胁知觉更能解释预防应对的前因。本项目首次以时间知觉和内隐态度为切入点, 探索未来取向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内容拟包括:(1)以大学生就业为情境, 构建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 (2)以大学生入学适应为情境, 用内隐认知充实和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 (3)用时间折扣模型的任务范式, 探讨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4)用威胁性和中性的阈下面孔作情绪启动, 验证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本研究为发掘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及基于未来取向应对的干预在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润洲  毕鸿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64-277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本友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2,35(4):770-777
通过把面孔表情分割成三部分,按照不同的时间间隔以及不同的呈现时间相继呈现,考察了被试对面孔表情的时间整合效果,以此探讨时间整合的加工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面孔表情的时间整合效果受时间结构和刺激材料的影响。(2)分离呈现的面孔表情能否进行时间整合与SOA的大小有关。(3)面孔表情的时间整合存在类型差异。(4)面孔表情的时间整合是在一个有限的视觉缓冲器内进行的,图像记忆和长时记忆与面孔表情的时间整合过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选取120名大学生,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自我在心理时间旅行中的动力机制。研究1以核心自我评价为评估自我概念的指标,发现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对指向未来的心理时间旅行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力。研究2通过启动使不同类型的自我概念在意识中占优,发现互倚组比独立组报告出更多具体的事件,且更关注他人和关系。研究表明,自我概念能够引导个体对过去和未来事件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