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论对于佛教道德哲学的基础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有生无灭即彼有生无灭的缘起论是佛教道德哲学的核心理论,体现了佛教伦理的关系性思维。佛教依此建立起道德哲学体系中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法印等基本原理,体现出无我、平等、慈悲、民主、超越等基本伦理精神,显示了佛教作为道德性宗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李承贵 《现代哲学》2007,49(1):110-117
欧阳修对佛教的理解是表层的;欧阳修评论佛教的基调是批判的;欧阳修排佛立场是终其一生的;欧阳修佛教观具有“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特点;在欧阳修所制定的消解佛教的策略中,不仅使佛教获得了养息的机会,而且使儒学得到了伸展的空间,从而为佛、儒关系在宋代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佛学论争是晚明佛教复兴的重要助力。钟惺通过撰著《楞严经如说》参与佛学论争,表达了他复兴义学、重整戒律、推尊净土、宣扬华严的四大佛学主张。钟惺凭借文官身份和文坛巨擘的影响力兴办佛教事业,助力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他以难能可贵的论战勇气和鲜明的佛学宗趣,打破晚明佛学界圆融思潮泛滥的局面,推动佛教理论深化完善。不同于晚明僧人着重发扬佛教的宗教属性及社会属性,钟惺重点发扬佛教哲学及佛教学术,探索复兴佛教的新方向、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太虚的佛教教制改革思想通过僧数、宗依、整理制度和筹备进行等4个方面表现出来。太虚的佛教教制改革思想是要把佛教引入理性的发展轨道,虽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但依然对民国时期政教关系的法律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均颁布了一系列寺院规条,对寺庙财产、僧人登记等作出规定,形成了以政教分离为基础的关于政教关系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星云大师继承太虚大师的宗旨,在台湾地区把"人间佛教"思想实践风生水起、大有可为之际,赵朴初先生也在中国大陆作出了积极地响应。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佛教内部的情况,赵朴老"人间佛教"思想呈现出不同于星云模式的别样特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间佛教;基于振兴佛教的教团教育;基于大乘精神的僧众圆融;基于社会主义的完美人生;基于世界和平的人间净土。赵朴老"人间佛教"实践的特殊贡献是:在大力推进僧团自身教育的基础上,大陆佛教寺院兴盛、佛学院林立;积极促进了中外佛教之间以及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友好交往;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团结教众,提高及完善众生生命境界;理顺政教关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