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4年第11期上,报导了苏联哲学研究所一年来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哲学问题方面的情况,现将这篇报导摘译如下: 1963年未,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组之下设立了一个小组,研究历史科学的哲学问题。同时,在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设立了历史方法论组。这些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研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最近出版了《现代形式逻辑的哲学问题》一书。这是苏联最近时期出版的逻辑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从下面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书在苏联受到重视的情况:苏联科学院前院长涅斯米扬诺夫在他的文章“攀登新高峰的苏联科学”(《人民日报》1961年5月25日)中和Е.К.费道罗夫在“苏联科学院1960、年科学活动和科学工作成果运用的总结”(《科学通报》,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三期上报导,今年内苏朕三个主要出版社将出版下列哲学著作。苏联科学院出版社今年计划出版的著作有:斯捷潘年(Ц.А,Ствпанчн)主编的集体著作《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辩证法》;米申(М.ИМишин)的专著《论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道路与非和平道路》;奥西波夫(Г.В.Осипов)的《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学》;马斯林(А.Н.Маслин)和阿诺尔多夫(А.И.Арнольдов)主编的《共产主义和文化》;切特科夫(В.П.Чернков)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核心》;瓦赫托明(Н.К.Вахтомин)的《论本质和现象范畴在认识中的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科学委员会和哲学研究所已开始出版十卷本的集体著作:《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自然科学》。凯德洛夫的《各门自然科学的对象和相互联系》一书就是其中最先出  相似文献   

6.
1962年10月召开了苏联科学院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社会科学的大会。会上听取并广泛讨论了苏共中央书记、科学院院士伊利切夫的报告:“对社会发展进行领导的科学基础——发展社会科学的若干问题”。大会材料已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并在我国报刊上得到了广泛反应。这些材料已在《哲学问题》1963年第一期上作过概述。伊利切夫的新出版的著作《社会科学和共产主义》(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莫斯科1963年),是他在苏联科学院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基本原理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凯德洛夫是当前苏联哲学界相当活跃的一个哲学家。据苏联《哲学百科全书》在介绍他时所加的正式头衔是:“苏联哲学家、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他在1960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被选为院士。凯德洛夫生于1903年,是苏联共产党著名政治活动家M.C.凯德洛夫(1901年入党)的儿子。凯德洛夫小时候曾随其父侨居在伯尔尼。列宁从1913年夏起曾多次到他家做客。凯德洛夫本人于1918  相似文献   

8.
据《哲学问题》1977年第5期报导,1976年11月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执行局召开例会,讨论两个问题:(1)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研究方面的当前任务(总结讨论上述问题的全苏第七次讨论会);(2)关于“实验——模式——理论”国际讨论会(1976年10月,柏林)的总结。 M.B.波波维奇和德施列维就第一个问题作了报告,萨奇科夫就第二个问题作了报告。波波维奇说,逻辑和方法论是一个鲜明地显示  相似文献   

9.
这个专号(1962年第29期)中选登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控制论专家的十篇文章,题目如下: (1)A.别尔格:《机械·自动控制·控制论》。本文是苏联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莫斯科自动化和遥控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讲稿,曾收集在苏联的《控制论哲学问题》一书中,原来俄文题目是《控制问题和控制论》,这篇文章对控制论作了全面阐述。作者是苏联科学院控制论问题学宋咨询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0月,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柏林举行座谈会,讨论“实验、模型和理论”问题。会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布尔院士致开幕词,接着,听取了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M.阿美里扬诺夫斯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G·格尔茨所作的两个主要报告,以及苏联《哲学问题》主编弗罗洛夫等人所作的十六个补充报告。阿美里扬诺夫斯基通讯院士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哲学問題》杂志1962年第4期报导,今年二月在萊比錫召开了第一次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杂志編輯部会議。参加会議的有苏、德、捷、波、保、匈、罗等七国的哲学杂志編輯部代表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哲学界的一名代表。会議听取和討論了下列三个报告:苏联《哲学問題》杂志主編米丁院士的报告《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和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領域內的科学工作任务》;捷克《哲学杂志》編委卡拉勃敎授的报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設的哲学問題》;《德国哲学杂志》主編艾希霍恩博士的报告《关于資产阶级哲学批判》。这里譯出的是米丁报告的全文。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日至4日苏联科学院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根据苏共中央六月全会的决议讨论了科学院的任务,通过了苏联科学院新章程,改选了科学院主席团和各学部机构。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哲学和法学部主任Π.n.费多谢耶夫院士以“科学与思想生活”为题作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为苏共纲领及其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民族解放运动、关于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论点作辩护,二、谈到目前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和存在的哲学问题,指出苏联哲学与社会科学现在面临的任务,三、最后,提出“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若干实际措施。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以供批判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于去年出版了哲学研究所Ю.П.米哈连柯的《休谟哲学——二十世纪英国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一书。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本书不是全面地研究休谟的世界观或者现代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而是只打算阐述休谟哲学在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现代英国分析哲学的影响。本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休  相似文献   

14.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团一行五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六名代表及哲学界同行,于1990年11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学术讨论会。会上,苏方发言的学者有: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  相似文献   

15.
据《德国哲学杂志》1962年第四期报导,柏林德国科学院于1962年1月17日成立了哲学部。哲学部的主席是G.克劳斯,副主席是G.海登和W.苏芬豪埃尔,委员有16位:E.阿尔布莱希特、D.柏格纳、R.O.克罗普、M.克莱因、H.科赫、H.科尔希、A.柯森、H.赖依。G.门德、H.社勒、R.苏尔茨、K.茨韦林、M.布尔、W.艾布霍伦、O.克劳尔及  相似文献   

16.
苏联妇女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亚非哲学研究室主任莫·特·斯捷潘尼扬茨教授1985年10月26日下午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陈筠泉、姚介厚、余丽嫦和金顺福等同志进行了座谈。双方介绍了各自研究所的概况和学术研究情况。斯特潘尼扬茨说,约夫楚克·敦尼克等主编的多卷本《哲学史》现在看来内容比较陈旧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在主持编  相似文献   

17.
以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主而编写的《哲学词典》已于一九六五年出版。参加这项编写工作的单位除了哲学研究所以外,还有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室以及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的逻辑和认识论专业和历史唯物主义专业等,大小人物近三十名,其中主要有:民生德国科学院院士,哲学学部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G.克劳斯、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副主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舆论研究院副院长G.海顿、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副所长M.布尔、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德国哲学杂志》主编R.基尔希霍夫、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德国哲学杂志》副主编A.考辛和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主任H.舍勒。如主编人在前言中所说的,这本词典主要是解说哲学范畴、哲学概念、普通哲学术语以及介绍哲学流派的,它不包括人物介绍及其它。全书共六百多页,约六十万字,仅次于苏联一九六四年出版的、由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哲学词典》。编者在他们的前言中口口声声说,他们的这本词典的阐述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为出发点的,然而,他们实际上却在不少地方肆意歪曲和窜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的观点,贯彻他们的修正主义学说,以期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他们在解释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硬说,当社会主义取得完全和彻底胜利之后,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无产阶级专政从社会的内部条件来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它的镇压职能就消亡了,剩下的只是经济组织和文化教育职能。又如,他们在援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如果说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这段话时,故意把“运用暴力”这四个字删掉,以便达到他们窜改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的目的。本刊从这期起,将陆续介绍这本词典中的某些概念和述语的解释,使读者了解民主德国哲学界的修正主义思想。现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概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居国际社会学会议于1962年9月初在华盛顿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57个国家的一千多名代表。美国派出了由550人组成代表团,苏联派出了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研究所所长Ф·В·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代表团,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均派有代表团参加。会上讨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社会学、政治活动家和社会团体;二、发展的社会学;三、社会学理论的实质和问题。苏联《哲学问题》1962年第11期上发表了关于此次会议的详细报导,并以头条位置发表了康斯坦丁诺夫在会上所作的题为“社会学与政治”的报告。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L·M·阿尔汉格尔斯基(1925—1982)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博士、教授。他生前曾任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他一生写了很多伦理学专著和论文,特别重视对伦理学范畴的研究。在1974年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中,他写了专篇《价值哲学问题和伦理学范畴》,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伦理学范畴。本以简要介绍他的这部著作中有关伦理学范畴的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著作集》共四卷,第一、二卷分别于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由莫斯科思想出版社出版。该著作集由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编辑委员会主席М.Б.米丁,副主席 A.B.古留加,成员有И.С.纳尔斯基、Т.И.奥伊则尔曼、E.B.索科洛夫等十人。俄译文均据莱氏原用文字译出(其中大多数是拉丁文,其次是法文,少数德文)。据B.B.索科洛夫在卷首的一篇四万字的题为《哥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哲学综述》的论文中说,这四卷的内容是这样编排的:第一卷:一般哲学问题、主要是形而上学问题;第二卷:《人类理智新论》及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