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位哲学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美"的字义主要为外观形式之美,而孔子所认同的美为形式之美与内容之善相互结合的美。以实用的观点来评价孔子的美善合一是一种理论的误判,因为孔子的美善合一观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在目的性的结合。道德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引入无可非议,相反它能使艺术的体验从情感的形式快感提升到更为广阔的、整全的、有机的生命境界。就孔子美学研究方法而言,确实不能仅仅抓住一个"美"字,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美学研究是离不开"美"这个字的,可以从"美"这个范畴开始研究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3.
各位乡老,朵斯提们:色兰!真主晓谕世人说:“众穆民,只是确信真主和使者,然后毫不怀疑,能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的人,这等人;确是诚实者。”(49:15)在这段文辞优美、气韵浩沛且含义精深的经文中。  相似文献   

4.
何恃坚 《天风》2007,(6):38-40
这是一个迟到的新闻。2006年8月21日,浙江义乌稠城街道向阳社区一位90岁高龄的何金兰老人在家中安详地辞去,走进天国。自愿前往送葬的队伍达400余人,大小汽车46辆,大家秩序井然,默送老人远去……这是一个和谐家庭的典范。闻者、视者、知情者、采访者,无不被他们家庭生活中一段段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实情感所打动,或暗自流泪,或赞叹不已,或四处传颂。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90年的岁月旅途中,竟有48年零2个月躺在床,感受着家人近半个世纪的精心呵护,不可谓不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是什么,在演绎着一位老人的生命延续?是情,是爱,在演绎着生命奇迹的永生。  相似文献   

5.
享受忙碌     
意大利有一位叫阿尔多·阿尔马蒂的老人,是滑雪和登山运动的爱好者。他5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滑雪和登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在他88岁那年登上了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区海拔2999米的拉瓦雷多峰。登峰成功之后,他经常对家人和朋友们说:“懒惰能生百病,忙碌能祛百病。”  相似文献   

6.
自然生态美是地球经过长期发展演化而创造出来的自然本身的一种生境之美。自然生态美直接地呈现为一种整体的自然生命样态之美,具体地表现为自然生态的生机美、季相美、整体风貌美与和谐美。对自然生态美的把握与感受,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生命间的一种默契与相合,它不是一种置身自然之外的对象化感受,而是感受者与被感受对象处于同一时空境域,是一种互含互摄的、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是人全身心的投入与融合,是以人的全部生命熔铸于自然整体生命中而获得的一种"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合道"的超越性生命境界美。  相似文献   

7.
正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愿望根本达不到,于是放弃工作,开始创业,希望能一夜致富。 五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还有花店,可惜每次创业都失败了,也陷家庭于绝境。心力交瘁的太太无力说服他重回职场,在无计可施的绝望下,跑去寻求高僧的协助。高僧了解状况后跟太太说:"如果你先生愿意,就请他来一趟吧!"这位先生虽然来了,但从眼神中看得出来,这一趟只是为了敷衍他太太。高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诗文中"心"与"象"的呈现方式,是"言"与"意"所具有的生命诗性美的更高级形态——生态之美。他通过系统地整合"形与影"的生命本质、"言与意"的生命诗性美,以艺术审美的诗性语言带领阅读者走向一个审美的艺术世界,同时再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完美融合,从而带给读者一种超越生命经验本身的审美体验,引发出人如何生存的生态思索。  相似文献   

9.
周濂 《世界哲学》2016,(1):133-141
罗尔斯主张"财产所有的民主制"是实现正义二原则的理想政治经济制度,并把它与福利国家资本主义作出明确区分。但是"财产所有的民主制"并非左翼自由主义的专享概念,在现实的政治世界里,它一直是英国保守党在20世纪最重要的施政纲领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斯克尔顿、艾登、撒切尔以及罗尔斯等人的著述和观点,探讨了不同版本的"财产所有的民主制"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10):74-75
福建省南平市梅山基督福堂仁爱老人院始终秉持"为国家分忧,替政府解难,助子女尽孝"的宗旨,实践着"博爱、忍耐、奉献、舍己"的院训,视老人如亲人,做老人的好儿女,让老人院成为一个汇聚爱的地方。460、170、75、105……这一串毫不相干的数字组合在一起,清晰地记录了南平市仁爱老人院的心路历程。开办14年来,老人院共接纳460位老人,现有入住老人170位,平均年龄75岁,最长寿入住老人年龄105岁,入住时间最长的老人为12年。老  相似文献   

12.
<正>一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伊斯兰教大力提倡的一种美德,也是广大穆斯林积极实践、完美信仰的一种善行。仁爱、慈善是穆斯林追求的崇高境界。伊斯兰教教义中包含有丰厚、深刻的社会公益慈善思想,如《古兰经》要求穆斯林:"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又说:"谁赞助善事,谁得一份善报"。  相似文献   

13.
盆景的雅趣     
正生活无处不美,空余闲暇,临窗而立,面对阳台上的一方盆景,品赏雅玩,自得其乐,别有一番意趣。盆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苏东坡可谓盆景发烧友,写了好几首赞美盆景的诗。"五峰莫愁千峰处,九华今在一壶中;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中。"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的核心"关键词"应当是"生命",因而首先必须对"生命"范畴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说"生命美"。而"生命"的宽泛性,决定了"生命美学"是一个极为宽广的美学领域;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生命运动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美,因而出现和构成相应的美学学科分支。美学的"+"时代,是多种学科互补、互动、互促、互进,创新、变革、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仅以人的生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为例,生命美学与生殖美学、生育美学、生存美学、生活美学、生产美学、生态美学、生死美学等亲缘学科相"+"、深度融合,就足以看出新世纪美学发展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广阔性。  相似文献   

15.
"生命美学"的核心"关键词"应当是"生命",因而首先必须对"生命"范畴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说"生命美"。而"生命"的宽泛性,决定了"生命美学"是一个极为宽广的美学领域;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生命运动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美,因而出现和构成相应的美学学科分支。美学的"+"时代,是多种学科互补、互动、互促、互进,创新、变革、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仅以人的生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为例,生命美学与生殖美学、生育美学、生存美学、生活美学、生产美学、生态美学、生死美学等亲缘学科相"+"、深度融合,就足以看出新世纪美学发展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广阔性。  相似文献   

16.
毛颂赞 《天风》2014,(3):40-41
<正>在瑞士,不同年龄公民用的户籍卡都相同,所以即使是孩子也有"财产状况"这一栏。而瑞士人习惯在这一栏为孩子填上"时光"。的确如此,生命是上帝在每一个人账户中存放的一笔储蓄。昨天,已经是你花出去的;明天,是你不能预支的;只有今天,才是你带在身上的现金。人的生命太短了,折算天数,也就是三万多天不得了啦!但是,实际上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好这"三天",就能过好一生。昨天,它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昨天的日子很长,说不清有多少天,但不管有多少天,我们千万"不可忘记他的一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咨询室内,李先生谈起太太的死因一脸迷茫。虽然太太自杀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但每当想起,李先生仍然会眼角湿润,他说:"我们俩口子的感情一直挺好,我父母也为人厚道,很照顾她。可太太生下孩子后,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我妈给她炖鸡汤,她说吃了  相似文献   

18.
规矩     
正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墨林博雅好古,不走仕途,倾其一生所能,购买心仪的藏品。据后人统计,他的书法收藏总量相当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半,几乎撑起了半部中国的美术史和书法史。世界上很多博物馆的中国书法类藏品都来自于他。项墨林出身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他继承了家族的大部分财产,有雄厚的资金满足这个"奢侈"的爱好。只要是看中的藏品,无论价格多高,他都会买下。  相似文献   

19.
李晶 《美与时代》2003,(9):11-12
审美活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在对同一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时,为什么有人认为美,而有人认为不美呢?美感与快感可以等同理解吗?“距离产生美”有道理吗?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区别美与审美;美感产生的心理过程;审美的心理主导作用。一、 美与审美同是一幕晚霞,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青人看到的是辉煌,是气势磅礴的灿烂,是火样的情怀,是跳动的希望。而一位衰萎的暮年老人眼中,那就是生命最后的挽歌,凄美而苍凉。甚至同人同景,当我们心情好时看晚霞,觉得它是梦中的景,令人向往;而心…  相似文献   

20.
"拙"一词虽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灵巧、不巧之意,但是在文艺理论创作中不仅是一种创作原则,也是一种审美标准,更是一种高尚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旨归。中国的诗书画和园林建筑中,都将"拙"发挥到了极致。"拙"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其中生命意蕴是其最凸显的美学意味和生命哲理。"拙"中体现着一种自然浑成、天人合一的生命率真美,也蕴含着拙中藏巧、超越本体的生命智慧美,更是一种极炫充实过后的生命自由美。对"拙"的生命意蕴进行发微,旨在为现代浮躁多欲的物质社会的人们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和生活哲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