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生我才     
一个故事曾经让我感动了很久:日本“大谷电工”的创始人大谷米太郎当年靠一块银币闯东京,在“食无米下锅,穿无衣蔽体”的情况下,从一天一日元的搬运工干起.在积累到30日元后,他开始挑着担子沿街卖甜酒.结果卖一个星期就卖不下去了,第一次做生意便遭到失败。之后,他又开始做搬运工,当蔬菜售货员,拉人力车,做米店伙计,当相扑  相似文献   

2.
虫唱     
去药店的路上,与一个卖蝈蝈儿的汉子擦肩而过。毒日头下,他挑着两座闹嚷嚷的山,引得路上几个小孩子拽着大人朝他跑。我本无心购买他的货物,却倏然想起了一个怪怪的名字——"驴驹儿",兀自笑出了声。"驴驹儿",是我冀中老家对  相似文献   

3.
老街     
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一直往深处延伸,街道的尽头显得窄小、幽深,一个挑着竹筐的老人,慢悠悠地从街道深处走出来,他高声吆喝着,“卖秧苗子哟——卖秧苗子哟——”那声音传到老街的石墙上、木门上,又折转回来,在清幽的衔面上回荡。  相似文献   

4.
油与皇历     
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卖油郎有个勤俭的妻子。每次他挑油出去卖,他妻子总要舀上一勺藏起来。到了年底,卖油郎正为没钱过年而叹气,妻子端出一坛油叫丈夫卖了过年。一个卖皇历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在自己老婆面前夸卖油郎的妻子。卖皇历人的妻子听了,说“这有何难,我也能做到!”到了年底,卖皇历的为还不了债而发愁。她老婆捧出一大堆老皇历,对丈夫说:“你把它卖了过年。”卖皇历的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创业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取信于人"的老情节。大家都说,温州人很会做生意。温州人是怎样做生意的呢?中国有个地板大王,叫卢伟光,就是温州人。十多年前才开始从事木材生意的他,已经成为中国的木材大王。他的创业过程完全是乱枪打鸟。为了寻找地板货源,他到当时掌握巴西货源的台商的木材工厂里参观,偷偷抄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自己打电话到巴西订货。他只会讲英文,根本听不懂葡萄牙语,对方又与他毫无渊源,怎么可能把木材卖给他?  相似文献   

6.
正7岁那年,我父母离婚了,我跟着妈妈。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时候都有一项必修课——听父母说对方的坏话。我是听着爸爸的坏话长大的。离婚之后,妈妈、外公、外婆每天轮番上阵,在我耳边念叨一件事——你爸是个人渣。其实他们一点都没冤枉我爸,爸爸是个瘾君子,败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我和妈妈最后是被他逼走的,因为他卖了房子,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爸爸卖了房子之后,准备去海南做生意翻身,结果赔得血本无归。爸爸  相似文献   

7.
正丈夫的一个朋友是个生意人,豪爽霸气,不拘小节。我第一次见他时,悄悄对丈夫说他长得像李逵,单从外貌看,总觉得他属于十足的"粗放型",不过他做生意很精明,也很能吃苦,这些年赚了不少钱。这位有钱的朋友,很快又成为我眼中的"土豪"。"土豪"一词刚冒出来的时候,我怎么都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封信。这信是一位女青年写给我的。权且让我先摘录一段如下: 我是一个双子座的女孩,人家都说双子座的人比较花心,以前我从不相信这些。但最近我是真的同时爱上了两个男孩,于是陷入感情的漩涡而不知如何办了。我有一个谈了4年的男朋友,当时因为他家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所以在谈恋爱的两年里,我父母极力反对。但我还是坚持要和他在一起。在我的鼓励下,他去外面做生意,我知道这是我们惟一的出路,他的专长也只有这条路而已。刚开始出去的时候,我真的一点也不习惯,我可以冲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板车     
正板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是常见的,繁盛时候几乎到了每家一辆的地步。七十年代,庄稼活儿主要是人挑肩扛,随便哪里一走,都是挑着担子努力前行的农民。板车是八十年代初进入家乡的。最先有板车的是喜子一家。他的父亲在车队上班,看到儿子身子单薄,就从北方倒腾来了一辆板车。它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父亲围着板车摸了又摸,按了又按,看着板车眼睛都移不开了,就连柳荫都摇不走他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人世娑婆     
正佛说,娑婆世界。娑婆为"堪忍"之意,人活一世,要学会忍受。祖父早逝,父亲年幼时就随祖母闯关东,从山东来到北大荒。整个童年饥寒交迫,十七岁时与成人们一起修水利,稚嫩的肩膀挑着一筐筐沉重的泥沙,一顿饭只有一个玉米大饼和一碗盐水汤。穷困潦倒写满了父亲的全部青春。但是,父亲一点点熬过来了。他勤劳肯干,自学成才,无数个夜晚,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张褪色的照片,好像带给我一点点怀念。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流浪猫睡熟在摇晃秋千,夕阳照了一遍他咪着眼……"夏日午后,慵懒的萎着听歌,听同样节奏慵懒、歌词慵懒的《老街》;歌手李云浩唱的也懒洋洋,人越发困倦。抬眼望窗外,灿若骄阳。还好家里清凉如水,这真是一个慵懒的夏日午后。昏昏沉沉胡思乱想,倘若能穿越,自在选择生活的朝代,人们会挑什么年代?毫无迟疑,予选宋  相似文献   

12.
老爸买瓜     
正天气一天天热了起来,我家楼下也有人摆起了瓜摊。老爸经常下楼买瓜。他过日子精明节省,看到瓜摊有时候有破瓜卖,价格极其低廉,老爸说:"其实这些破瓜都是在搬运过程中摔破的,我们买回来就开着吃,味道一点都不受影响,还可以便宜那么多,很合算。"那天我和老爸一起去买瓜。瓜摊的老板已经和老爸很熟了,就招呼他过来买。老爸  相似文献   

13.
    
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嗦。"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溜冰场的座位席上坐着一个年轻人,他静静地坐着,看着在眼前不时闪过的那些溜冰人,此时溜冰场上空的温暖阳光可以让他很享受着这种美好的时光。自从他卖掉了家传的卷烟纸厂后,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他正琢磨着如何借着这笔钱再发一次横财。在溜冰场旁边有一家咖啡店,每次他到溜冰场的时候,都会在这个咖啡店里喝上一杯。这家店的咖啡很合他的口味,最后他把这家小店买了下来,自己卖咖啡。一年后,他成立了一家咖啡  相似文献   

15.
快乐急转弯     
禅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整日在一个路口哭着,人们不明所以,只见她光哭着,就称她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见到此种情形,便不由上前打听。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眼下卖不出去,因之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卖鞋的女儿,想起她的布鞋一定卖不出去,因之伤心。所以,无论晴天雨天,她便总是哭。禅师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鞋的女儿生意兴隆呢?禅师的一句话,街头上就多了一个成天乐呵呵的“笑婆婆”。  相似文献   

16.
云居山怀远     
程然 《佛教文化》2011,(1):114-115
云居山,在江西省的中部,因虚云老和尚生命中的最后六年在这里度过而闻名. 这一年的春天,我的师父从山上归来.他给我带来了云居山的消息.他说,此处甚好,不可思议.我越发地向往.夏初,我踏上去往江西的路.江西,湖南,禅宗兴盛时,僧人们往来于长江两岸名刹,始称"跑江湖". 我也踏上了"跑江湖"的路.不知道能看到怎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老师     
正秋分刚过,张大春的嘴就笑得合不拢来。今年风调雨顺,他种的两亩无花果,黄绿色的果子压弯了树枝。按照今年的行市,一定能够卖个好价钱。张大春盘算着,女儿要的裙子,老婆的风衣该买了。今天早上,张大春两口子就早早地摘好无花果,他们要挑到镇上去卖。虽然是秋天了,太阳依旧很大。他们家离公路只有几分钟的路,挑着无花果刚到公路边时,身上就冒汗了。张大春把担子放下,一边歇气,一边等车。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教堂     
李昭君 《天风》2004,(11):41
燕执势燕墉介首年祈砖蜂季神粤浩荡,崭新的教堂正拔地而起,才卜卖的女老乡亲算林带…故乡的教堂@李昭君!江西  相似文献   

19.
一梦成囚犯     
项庄村的项成粗通文墨,特别好钻研《周公解梦》一类的迷信书籍。一觉醒来,他先想想梦境,再对照书思考思考,然后决定这天出门做生意上哪方顺当。 这天早起,他一起床,心里就像压上了一块砖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从浙江来到这个城市,准备投资开一家饭店,让我帮着选一下地方。我住的这一条街,做生意的门店很多,有做服装的,也有卖五金配件的,还有搞美容美发的,就是没一家饭店。恰巧有一家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