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常妙  罗喻臻 《法音》2007,(3):67-68
本刊讯2月12日,来自中印两国的政府官员、高僧大德、各界嘉宾300余人云集印度北部比哈尔邦那烂陀,隆重举行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工程竣工庆典。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12日,来自中印两国的政府官员、高僧大德、各界嘉宾300余人云集印度北部比哈尔邦那烂陀,隆重举行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工程竣工庆典。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中印两国政府确定的中印旅游友好年。2月12日,中印两国在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仪式,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印双方宗教及文化事务官员,以及两国近百名佛门弟子共同出席了这一盛典。这不仅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也为中印文化交流写下了新的一页。2月26日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修复完善玄奘纪念堂项目总负责人齐晓飞,纪录片《玄奘之路》导演金铁木,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纪念堂竣工典礼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湛如法师作客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接受了主持人鲁健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近读唐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宛如亲聆法音,善莫大焉。全书十二卷,记玄奘西行并周游所亲历者一百一十国,得之传闻者二十八国的山川、城邑、物产及习俗,成书于公元646年,是研究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卷一有“梵衍那国”。据考证,即今阿富汗的巴米扬一地。众所周知,公元2001年3月12日,当时掌权的塔利班集团不顾国际社会的强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6,(3)
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三周年之际,日本《中外日报》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发表了从日本奈良时代到室町时代(即我国唐代到明代)两国著名高僧互相往来、从事佛教文化交流的简要情况。兹译介如下,供读者参考。来华的日本高僧一、入唐僧道昭奈良元兴寺僧人,公元六五三年入唐。曾在长安大慈恩寺从玄奘学法相唯  相似文献   

6.
2月12日上午,雨后的印度那烂陀空气格外清新湿润,身处旱季的人们内心充满着喜悦,他们同时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竣工庆典,迎来了一大批来自远方的中国朋友。作为展示中印传统友谊的窗口,玄奘纪念堂项目在200“6中印友好年”结束之际圆满完成,在2007“中印旅游友好年”即将开幕之际举行竣工典礼,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印友好,利在双方,惠及亚洲和世界。中印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渊源,是在轩辕黄帝的上古道统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姜太公的道学理论、孔子的儒家思想,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同时,法显、唐玄奘和义净等大德高僧到印度求法,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传播到印度,奠定了中印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2)
1991年12月4日,首都及河南近30位学者汇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座谈加强玄奘思想研究和修复玄奘故里问题。唐代高僧玄奘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因明家、翻译家和旅行家,世界文化巨人。几个月前,全国十一位著名专家、学者发出了“开展玄奘研究,修复玄奘故里,修建玄奘纪念馆”  相似文献   

9.
学诚 《法音》2015,(6):6-7
(2015年5月13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莫迪总理将中印两国比作"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盛情邀请莫迪总理访问中国时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今年,莫迪总理在即将来访中国之际,又通过新浪微博说到:"今天我们谨记佛陀的理想和使命,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0月18日,为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主办的"国际玄奘论坛:文明互鉴与中印交流"学术会议在西安市及网络会议平台联合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十位中国学者,及来自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加尔各答大学(University of Calcutta)、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4日,首都及河南的近30位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座谈会,讨论加强玄奘思想研究和修复玄奘故里等问题。玄奘是唐代高僧,我国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因明家和翻译家,世界文化名人。他不畏险阻,舍身求法,西天取经,声隆五印。他学成回国,先后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两部新因明经典著作,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对中国逻辑史和世界因明史作  相似文献   

12.
中印佛教思维方式是指中印两国佛教学者的认识结构,思考问题和阐发理论的方式、方法,属于佛教文化的高层内容。研究和比较中印佛教思维方式,有助于了解两国佛教学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格局,加工思维信息的操作方式;了解两国佛教学者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具体形态;了解两国佛教学者乃至一般佛教徒的心理结构和民族性格。这对于研究宗教学、哲学、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着重通过阐述中印佛教思维方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6)
<正>(2015年5月13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莫迪总理将中印两国比作"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盛情邀请莫迪总理访问中国时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今年,莫迪总理在即将来访中国之际,又通过新浪微博说到:"今天我们谨记佛陀的理想和使命,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它可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求法的高僧。法献是继法显、宝云、智猛和法勇等之后的又一位西行求法僧。法献的西行,往返均取"青海道";在西域,法献先后游历了吐谷浑管辖的鄯善国故地,和芮芮控制下的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国。法献取得的佛牙,是从乌缠国流入于阗国的,乌缠国即汉代的乌秅国、法显记载的於麾国,也即玄奘记载的乌铩国;佛牙来到汉地后,曾经由陈武帝、隋文帝和唐宣宗等帝王公开供奉,流传有绪,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玄奘精神     
黄心川 《法音》2000,(12):8-10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旅行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今天我们集合在这里共庆玄奘三藏院的落成、玄奘顶骨舍利安奉、增勤法师方丈升座仪式暨“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感到无比的兴奋。在此祝贺大会成功,并向到会的高僧大德、专家教授致以衷心的敬礼!  玄奘毕生追求的事业和奉献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为我国各族人民和亚洲各地的民众所珍视,显现出万丈的光芒。近年来很多国家的学术界、出版界和新闻媒体都发表了不少有关玄奘生平事迹的著作、影视作品。印度和中国召开了一系列纪念玄奘的…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求法的高僧。法献是继法显、宝云、智猛和法勇等之后的又一位西行求法僧。法献的西行,往返均取"青海道";在西域,法献先后游历了吐谷浑管辖的鄯善国故地,和芮芮控制下的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国。法献取得的佛牙,是从乌缠国流入于阗国的,乌缠国即汉代的乌秅国、法显记载的於麾国,也即玄奘记载的乌铩国;佛牙来到汉地后,曾经由陈武帝、隋文帝和唐宣宗等帝王公开供奉,流传有绪,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忠义  王金红 《法音》2006,(10):33-35
本刊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佛教协会、成都市佛教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印度、日本、越南、尼泊尔、孟加拉、比利时、美国、韩国、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宗教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共119人出席会议。玄奘法师曾在成都居住5年,并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与成都有着深厚的因缘。因此本次研讨会特在蓉城举办,以“玄奘与当代社会”为主题,全面深入地探讨玄奘的学术成果,揭示玄奘精神的时代意义,同时配合“中印友好…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9,(10)
正10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分别赴印度金奈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首次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印、尼两国政府和人民热情的欢迎。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为促进中印、中尼乃至中国同南亚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增进地区人民的互信与友谊搭建了新平台。11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指出,中印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交流互鉴绵延至今。两国先辈们克服重重障碍,开展广泛交流,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发展和传播,双方均受益良多。中印人文交流大有潜力可挖。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参观了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从菩提达摩到少林禅宗,两国领导人追溯中印文明互学互鉴渊源,擘画两国人文交流对话蓝图,感悟两国古老文明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智慧启示。在访问尼泊尔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尼泊尔《廓尔喀日报》《新兴尼泊尔报》和《坎蒂普尔日报》  相似文献   

19.
正义净"是中国佛教史和翻译史上开辟一个新纪元的高僧,是中印文化的传播者,是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赵朴初曾作词《鹧鸪天》赞云:"又现长空万里身。看教日月作双轮。一池春水观南海,万顷清荷赏白云。寄归传,念艰辛。今朝弹指几由旬。大鹏金翅当青鸟,纸椰香傥足珍。"义净从7岁时,先后师从善遇和慧智学习,他们都是著名佛教大师佛图澄弟子竺僧朗的法嗣。义净师承佛门高僧,有深厚的自身修养与文化素质。唐贞观二十年(646),义  相似文献   

20.
义净“是中国佛教史和翻译史上开辟一一个新纪元的高僧,是中印文化的传播者,是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赵朴初曾作词《鹧鸪天》赞云:“叉现长空万里身。看教日月作双轮。一池春水观南海,万顷清荷赏自云。寄归传,念艰辛。今朝弹指几由甸。大鹏金翅当青鸟,纸椰香傥足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