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公民行政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春莉 《学海》2003,(6):80-84
一在现代行政法学中 ,有一个客观存在而又极有价值的行政发展理念一直被学界所忽视 ,这就是“行政参与”。“参与”是一中性词 ,即参加、加入某种活动或提出意见。从现有的但并不多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 ,学者们对参与的关注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在述及相关的概念时 ,有人将“行政参与”或称为当事人参与 ,或行政相对人参与 ,或参与型行政等 ,对如何理解“行政参与” ,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 ;有人认为 ,行政参与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对当事人合法权益产生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时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允许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 ,并可…  相似文献   

2.
韩承敏 《学海》2011,(5):126-128
在当代,公共治理主体由政府变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公民民主意识正在觉醒,政府与公民关系开始悄然重构,传统行政文化的官本位倾向遏制了公民参与热情;公共空间不畅,政府公信力不强,法治引领缺位,制度化程序的缺失,导致了参与无序。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的路径探索有五个方面:实现政府职能根本转变,建设公正社会;建立健全合理的参与制度保障体系;保证参与的合法性、程序性、可操作性;培养提升公民参与管理意识,公民角色地位得到厘清;引导公民的公共理性参与,保证社会管理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莉  陈如勇 《学海》2004,(6):143-146
行政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和有效性的程度,也是衡量民主发展的尺度。行政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民主宪政对新时期行政发展的特殊要求,代议制民主为行政参与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动力;代议制民主所蕴涵的公共权力在公民和政府之间存在委托与被委托关系这一价值理念为行政参与提供了逻辑起点。行政参与实现需要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行政公开对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对政务的知情权,以使公民真正具备参与的前提条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各级政府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公民参与作为其一项重要的参政议政方式而备受推崇,但是,许多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公民参与并不广泛,作用不明显,究其主要原因,公民的主体意识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我们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于儒家政治伦理及其治国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可以为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明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     
一 1.政治文明是政治辞典中的新术语,对这一术语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美国经常使用这一术语,美国政治学对这一术语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在美国,特别是在时事评论和政治理论中,政治文明时而指思想,时而又指智能结构,总之是指历史上(雅典政治文明)或某一国家(十九世纪的法国政治文明)或者某一国家集团、或者某种文明(西方政治文明和“伊斯兰”政治文明)中政治生活和主观活动的影响。世界上最经常谈的政治文明指的是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SWOT分析法,试图找出公民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中作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公民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中作用的策略,以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与政治文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自斌 《学海》2006,4(2):10-14
任何国家政治文明建设都以特定的文化为背景。文化和传统是政治意识文明的源头活水,是政治行为文明的内在根据,是政治制度文明的思想基础,对政治文明主体具有塑造功能。因此,文化和传统是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基督教福音派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和发展,基督教福音派在神学思想上摆脱了对社会参与的禁锢,在组织上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社会参与网络,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的重要行为体.福音派的跨国社会参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又显示出对美国霸权的强烈依赖,削弱了它在全球治理中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徒与公民     
陈付林 《天风》2001,(10):41
最近,有一牧师因有贪污行为,主内有人向有关部门举报。牧师听说有人告他,竟然说“我是神的受膏者,我犯的罪,只有神才能处罚我。你们无权过问”。在这里我想就信徒与公民的关系向主内弟兄姊妹说说。 作为一个信徒,同时你也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既然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1.
Changing pattern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bserved by political scientists 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 undermine traditional democratic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vast majority of democratic theory,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 in particular, either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assumes the need for widesprea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t requires that all citizens possess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and also that they take up this opportunity. But empirical evidence gathered 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 strongly suggests that many citizens do not have a meaningful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ys that many democratic theorists require, and do not participate in anything like the numbers that they believe is necessary.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that have been experienced by liberal democratic states in the 20th and early 21st Centuries, changes which are still ongoing, and which have resulted in declines in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trust, the marginalisation of citizens from democratic life, and the entrench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ies which have damaged democracy. The paper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n rejecting the idea that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lies in encouraging more widespread participation. The paper takes seriously the failure of the strategies adopted by many states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among the poor, and suggests that instead of requiring more of citizens, we should in fact be requiring less of them. Instead of seeking to encourage more citizen participation, we should acknowledge that citizens will probably not participate in the volume, or in the ways, many democratic theorists would like, and that therefore we need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a regime which can continue to produce democratic outcomes, and whi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equality, in the absence of widespread participation by citizens.  相似文献   

12.
13.
诚信与公民社会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本体特性之义和德性之义 ,“信”具有主体对客体的态度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行为 ,客体对主体的状态三种情形 ,“诚”与“信”之间略有差异。诚信不完全等同于信用 ,诚信的特点是主观性、渐成性和根本性 ,信用之所以具有伦理品格是由它的时间差、不确定性和不充分性等特性来决定的。公民社会异于威权社会 ,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 ,在平等交往、契约自由、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公民社会 ,诚信具有广泛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学理根据。维护公民社会的诚信要注重社会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尊重是对公民个体同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价值的肯定性态度和行为,是对公民人格和尊严的“认可”、“尊敬”与“重视”;“真实尊重”的形成有赖于真实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真实平等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尊重与相互尊重不仅是制度对公民个体的道德诉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关系在道德领域的现实要求,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大力提倡和加强公民尊重教育,将赋予公民个体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权利感,进一步增强公民道德的内在基础,促进公民社会和谐人际关系与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代议制政府》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对密《代议制政府》的重新解读,澄清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关系。密尔系统地阐述了代议制民主的问题,他的间接民主理论中包含着直接民主的因素。一方面密尔把人民亲自参政的直接民主视为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和前提,阐明了人民参政的直接民主的正当性、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又深刻地分析了人民参政的直接民主可能带来的弊病和危险。实际上,直接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克服暴政的武器,又可能导致多数的暴政;既可以成为自由的保障,也可能成为自由的敌人。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扬利避害,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中,正确地适度地运用直接民主的形式,保证人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