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中国学者开始对祖国历史上出现的“实学”进行反思和研讨。围绕着实学的涵义、实学的价值、实学的近代指向诸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笔者以为,从中国、日本和朝鲜(李氏王朝)这一宏观角度,对东亚实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客观、公允地评价实学,故撰文请教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仁。中国、日本和朝鲜是地处东亚、唇齿相依的三个国家。17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年间,中、日、朝先进的社会人士,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独立生存、体会的进步开化、人民的独立自主,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2.
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的荀子“乐数”理论,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上的重要观点,而且具有伦理学上的丰富内容。基于“化性起伪”的人性理论,他把“乐教”作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达到从善如  相似文献   

3.
“合理”这一说法,是人们常常用到的。例如人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合理等等。但人们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准却并不相同。我认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合理”这一说法。一,“合理”意味着“合乎事实及其规律”。也就是说,“合理”以“真理”为基础,而建立在谬误基础之上的想法和做法则必然是不合理的。“合乎事实及其规律”,意味着从事情的“已在”来讲,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而从事情的“未来”来讲,是“可能”的,而不是“没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使自己的行为是合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常以"音乐"、"乐曲"等概念来解释先秦文献中的"乐",这是有局限性的。其实,先秦时期的"乐"是综合了"诗辞"、"乐曲"、"舞蹈"等艺术元素而近似于"戏剧"的一种社会活动。除去借助"乐曲"之演奏来影响受众之听觉外,"乐"更通过舞台表演对受众之视听感官产生协同作用,影响和塑造受众的德性人格,从而达至"成教"的目的。这种"以‘戏’解‘乐’"的理解方式在诠释相关文献时更具优势。同时,我们应该在"以‘戏’解‘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乐’中之‘音’"、"‘戏’中之‘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上朝峨眉,下朝宝顶"是四川佛教流行的民间信仰,本文考察了这一说法的来历,认为此说法应在南宋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明代方正式成立。同时对"下朝宝顶"的衰落,做了更多的研究,指出这与整个中国佛教的形势有关,大足的佛教不能脱离中国佛教的兴衰命运。文章还指出,"上朝峨眉,下朝宝顶"的说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除了在宗教学的信仰领域表现之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对当代大足的现实文化与经济发展也将会起到一个推动与拉动作用。"下朝宝顶"是与佛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怎样去理解与运用佛教的影响力,从而做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利用宗教界为经济建设服务做贡献的要求。大足所有的佛教石刻与历史都是建筑在佛教载体上的,只有对这个载体作出更加合乎事实的说明,才会把佛教石刻内涵更加全面深入地表现出来,让它们的鲜活生命力重新绽放出来,再次实现"下朝宝顶"的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6.
时下“文人下海”,鸡年我也下海了,经营一个公司,自负盈亏,做法人代表。 人人都说做生意赚钱,人人又都说生意难做,我下海想从搞“实体”着手。一月份,赶上是阴历过年,为了搞一、二个产品,我无心过年,奔波于铁路线上。从原料采购,到组织生产,到产品合格,所费功夫不少,并且达到了试剂级标准,质量不错。但最关键的是落实市场用户。幸好有家试剂厂与我挂钩,要收购我的产品,条件是把我的产品降为工业级价格销售。  相似文献   

7.
朱子学精深博大,古人和今人对之研究者甚多。全面分析朱子学者有之;探求朱子学逻辑结构者有之;研究朱子学分化演变者有之。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着重分析朱子学“理”范畴及中日朱子学“理”范畴的异同。“理”是朱子学的核心范畴。剖析朱熹“理”范畴的建构,可以看到它具有三重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来,朱子学在引领中国本土思想潮流的同时,对东亚思想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朱子学在日朝两国的发展境遇却截然不同。朱子学在朝鲜王朝开国时就被奉为"国学",始终享有"独尊"地位;反观日本,却呈现出朱子学、古学、阳明学、折衷学等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导致日本学者在与朝鲜通信使开展笔谈交流的过程中,在认同朱子学的同时,也表露出对其他哲学思想的追捧,不可避免地与朝鲜通信使产生思想交锋。通过《朝鲜后期通信使笔谈唱和集》,即《支机闲谈》《长门癸甲问槎》《对礼余藻》三种文本,可探究日朝两国文人朱子学思想的异同,进而考察朱子学在日朝两国的具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七月流火,金风送爽,朝鲜天主教人协会中央委员会代表团,应中国天主教全国“两会”的邀请,在委员长张在哲的率领下,一行四人于1990年7月17日——8月,2日在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柏年陪同下,访问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相似文献   

10.
陈嘉明 《哲学分析》2023,(6):88-99+192
解释以理解为目的,这在科学哲学或知识论中都是一种主流看法。但是否所有的理解都须经过解释,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利普顿声称存在着不经解释的理解,卡万维格认为只在因果关系的决定性系统中存在“解释的理解”,而卡利法则认为在逻辑与或然性等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解释性理解。这一问题涉及什么是解释、解释的关系以及解释的标准,可将解释的关系看作一种给出理由的关系:如果解释项a对被解释项b的性质、关系、样式等给出了理由上的解释,使人们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明了事物的“之所以然”,那就是给出了一种解释。正是这种理由关系使得我们能够把事情说清楚,由此能够把握事物的根据,获得理解。  相似文献   

11.
简论“道德失范”范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作为伦理范畴的“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本质属性,从理论上区分了“常态下的道德失范”与“转型期中的道德失范”两种类型,指出“道德失范”是社会发展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它在社会新价值体系或意义系统的形成和更替中体现的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五德终始”学说,发轫于战国,勃兴于两汉,它影响深远,从纵的方面来说,魏晋,隋唐,元明清之士都在谈论它,从横的方面来说,它神奇地渗透到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甚至文学之中,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家族中一个不该存在而事实上又已经存在的成员,它是人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不应该理解而又必须理解的知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这门学说的形成、内容、封建统治者对它的利用以及它在史学界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人学”,而借以反映这一基本特点的基本范畴便是“仁”。自原典儒学创始人孔子将“仁”加以系统化、哲理化之后,“仁”便成为展现早期儒学“人学”内容的重要范畴。“仁”集中阐述了为人的规范、待人的方式、修己的途径,明显体现了作为人的个体人格的价值、理想和归宿等,究其实质,就是儒家倡导的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而要把这种道德观念转变为道德行为,伦理精神转化为伦理行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忠”。笔者以为“仁”固然是中国早期儒学的重要范畴,但是,在强调“仁”重要性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儒学中的重要性。“忠”发端于殷周,至春秋战国时与孝、仁、义、礼成为重要的伦理范畴。后汉马融撰  相似文献   

14.
庄子艺道观重在强调道对技的超越,历代学者多承此论。陆西星在此基础上认为由技而道尚需技进而精顺理而处等不同层面的努力,并且认为由此可虽应万变而神不劳,达到对心神的养护。与此同时,陆西星发展了庄子艺道观,形成由适意入忘形,由忘形而物化的主体境界论,以及无心无情大心等修养论。本文旨在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陆西星对庄子艺道观的发展,突出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同时丰富对陆西星这位道教学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墨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它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相媲美。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阐述了丰富的逻辑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不可忽视的一笔财富。本文仅就《墨经》中的直接反驳逻辑方式“止”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简论“实践主体”及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石。实践性是主体性的基础,主体性是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其实践性批判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性的近代唯心主义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其主体性批判了“不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的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形而上学。正是以实践的主体和主体的实践为理论的切入点,马克思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所以,正确澄明实践主体的内涵及其品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简论朱熹之“小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先生认为:“中国的教育从传统上来说和儒学是不能分的。因为中国虽然有诸子百家,有其他学派,以及后来有佛学传入,可是从教育来说,主要还是儒学。不管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儒学,这一点是客观事实。”(见朱汉民主编(中国书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28页)这是一个历史学家考察历史尔后作出的事实判定。本文认同李先生的这一事实判定。本文要进一步确认的是,不管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儒学,也不管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儒学的总体教育思想,但是儒学关于“小学”的教育理念,却是十分有价值的。下面我们着重以朱竟在这方面的论述为…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北京市和日本京都市的各一所幼儿园小班幼儿园团体进行了自然观察,利用动物行为这的社会等级距等方法分析幼儿园之间围绕一定资源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幼儿团体中的所有关系是否由它们之间的支配-从属关系或等级制度所规定。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中日幼儿团体的社会等级矩阵的稳固性与直线性都比较低;(2)他们在社会等级矩阵上的等级和由班主任评定的争夺之量分数,领导分数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3)从幼儿之间  相似文献   

19.
20.
李建欣 《佛学研究》2004,(1):386-387
2004年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日学术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各高校、各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约10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