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心理咨询”这个词在我国还鲜为人知。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的“心理咨询”也开始传入我国。当时由于人们不太了解“心理咨询”,所以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早就有了没有必要换个洋名;  相似文献   

2.
网络心理咨询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的咨询方式在中国已有了初步发展,本文介绍了网络心理咨询的定义、形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心理咨询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网络心理咨询如何更好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心理咨询业存在着诸多乱象,整体行业管理和规范也有较多问题和困扰。现代心理咨询流派中,很多创始人都是基督徒,现代基督宗教也发挥了心理咨询的作用。本文试图梳理基督宗教与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内在相似性以及相互关系,探究基督宗教在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罗静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3):32-34,81
由于一些原因造成了中国心理咨询市场的不规范发展,使得很多人对心理咨询都存在着很大误解。本文就这一问题,试图澄清心理咨询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来访者解决问题,更在于发展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文章首先介绍了造成大众对心理咨询产生误解的原因,其次阐述了“发展”心理咨询的定义,最后告诉大家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即“发展”心理咨询能为你带来什么帮助,以期大家重新认识心理咨询的意义,为心理咨询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隐喻治疗在大学生常见的三种类型问题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介绍了隐喻治疗的思路,具体的操作过程、方法、技巧。探索隐喻治疗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以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隐喻治疗有所了解和关注,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中国心理咨询大典》系根据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大纲及应广大心理咨询者在实践中的需要而编撰的本词典,在解决心理咨询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比较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及心理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当前心理咨询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于 80年代初 ,是在心理科学长期遭受摧残 ,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雨中匆忙登场的 ,是在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框架还未形成、从业人员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起步的。因此 ,近十五六年来 ,我国心理咨询的产生与发展 ,可谓是一个艰难探索的历程。众多的心理咨询实践者在各自不同的经历中形成了对心理咨询的不同观点和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性质、对象、方法以及学科界限和行业管理等均有不同看法 ,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这些争论突出地表现在心理咨询模式问题上 :一种观点是否认医学模式心理咨询 ,认为只有西方的教育和发展模式心理咨询才…  相似文献   

8.
1.儒家思想和心理咨询 杨国枢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中国文化其实是形塑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非常重要的资源。研究中国人或者解决中国人的问题是不能回避儒家的。”由此可见,从儒家经典中找出有利于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促进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中国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筹)将于2003年7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国性会议。一、会议主题:21世纪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二、会议征文范围: 1、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忧思王建军(华东石油大学社会科学系)1引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迅速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1990年11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进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郑莉君 《心理科学》2003,26(1):167-168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地发展了起来。我们看到,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对个别心理障碍问题咨询发展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少数学者的宣传、实践发展到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自发的学术活动发展到政府教育部门的一项工作.发展迅速。我们作为这项事业较早的参与者,深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感到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对发展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此,我们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你对国内精神分析的发展现状了解多少呢?欧美发达国家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又有什么样的最新发展呢?国内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现状谈到精神分析,很多人最先联想到的是弗洛伊德、催眠和梦的解析。随着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近一二十年来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与"精神分析"感到好奇,但除了少数正在学习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理学文化转向热潮的兴起,心理咨询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因素,一般从两个途径去探讨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心理咨询的。基于对本土研究成果的理解,以及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本土心理咨询模式的架构应从中国本身的思维特性及对自我的认识入手,发展出本土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心理咨询伦理是指心理咨询师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包括咨询师应尽的责任与应禁止的行为。与大多数新手咨询师一样,在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关注力完全在咨询的技术上,比如说我应怎样去共情、怎样去运用一些影响性的技巧、怎样去分析他人的问题;而对于伦理从来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是单单了解从课本里面学习到的保密、价值中立等。  相似文献   

15.
心理督导对于我们中国的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既时髦又陌生的名词,时髦是因为当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近年来大量涌人大陆时,大家注意到它在西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培训体系中所占有重要地位;陌生则是由于它才刚刚被我们认识,还未形成规范的督导体系。在我们当中并没有多少人曾接受过专业的督导。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热线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SARS在中国一些地区的流行给社会公众在心理上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SARS流行期间期间及时开通了面向公众的心理咨询热线,成为了广大公众寻求心理支持的有效途径,为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正常秩序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文结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非典心理咨询热线”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咨询热线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怀斌 《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文章强调,不宜刻板化否定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基于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文章初步讨论了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可能有贡献的9个领域:人生意义、应对、生死教育、哀伤辅导、心理调节、人际认知、社会生活技能、人格发展、心理咨询技术等。进而,讨论了以儒家思想为资源,以心理学为目的,通过整理和发现、发展、操作化和验证等环节,构建儒家心理咨询学说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研讨会召开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研讨会.在各方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已于1996年5月8日在武汉圆满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09名。他们...  相似文献   

19.
张田  傅宏 《心理科学进展》2013,(9):1660-1666
在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享有获得治疗权、同意治疗权、拥有隐私权和个人名誉权等权利。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于来访者权利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公认,但作为特殊的群体,儿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权利常被忽视。就中国文化而言,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研究者认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方式是偏向社会取向的,这种社会取向有4个内涵,分别是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因此,当以西方理论为主要指导的儿童心理咨询运用到中国社会时,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些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儿童父母或民众观念的影响,进而冲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现招募2010-2011届会员。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是国内心理咨询行业中的先驱们共同倡议发起的,旨在为心理咨询师提供各方面的督导,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理论技能与操作技能,推动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