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哈利·威尔斯所著“实用主义:帝国主义的哲学”一书已经译成中文,介绍到我国,对我们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自从前年威尔斯这本书出版以来,引起了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批评和讨论。这里发表的霍罗维兹一篇书评和康福斯与霍罗维兹两篇通信,其中意见虽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威尔斯这本书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与毛姆都经历了乏爱的青少年时代,相似的生命体验使他们产生了相通的人生态度,而认同凡俗人生、为读者而写作的创作思想,更是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使博采众长的张爱玲在创作中深受毛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最近,为纪念列宁的伟大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出版50周年,苏联《哲学问题》、《共产党人》等杂志均出版了专辑或辟了专栏,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等科学研究机关,还出了纪念文集。在《哲学问题》杂志1959年第5期纪念专辑中,除礼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现代思想斗争”外,还发表了十五篇内容丰富的论文,其中有莫·罗森塔尔的“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贡献”,莫·卡马里的“列宁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符·凯门诺夫的“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和现代资产阶级艺术的危机”,阿·叶戈洛夫的“列宁的反映论和美学中的修正主义”以及哈里·威尔斯的“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反对美国实用主义的斗争”,等等。  相似文献   

4.
苏恩 《天风》1998,(12)
在人类历史洪流中,曾经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叱咤风云,震撼一时,但到底哪一位在人们心坎里留下最久远的痕迹呢? 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威尔斯给的答案——耶稣。威尔斯本身不是基督徒,他以专门知识,经过长久的研究和客观的分析之后,不得不承认耶稣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久远持续的影响力。 德高望重的伟大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耶稣基督是最崇高之道德标准,是至圣至善的超人。” 举世闻名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  相似文献   

5.
导言 葛多马在1747年9月9日生于英国威尔斯的比冈市。在大学的时候,因阅读谢乐会督所著的《耶稣见证人的考验》与韦达斯宾约翰写的一本小册《更生》,而开始灵性追求的旅程。他在1770年6月10日受任为会吏,继于1772年8月23日封立为圣公会牧师。 他的第一次牧职调派是在森玛实郡的南比达顿市任副牧师,虽然崇拜是读形式化的讲章,但开始工作时已充满着热炽的心;年轻的葛牧师已定意追求一种具有深度的信仰。阿伦所著的《给未悔改者的警报》影响他至深。稍后,再阅读卫斯理约翰和费理查  相似文献   

6.
推销技历在企业、商界举足轻重。生产出来的新卢品或初次购来的货物,不管质量多高,若无高超的推销技能,一般是很难打开销路的。但是,若妙用发散思维搞促销,结果就会截然两样。_英国名作家毛姆20多岁写了一部小说,因当时未成名,作品出版后无人问津。。C急如焚的地狠心施出一条妙计,在国内各大报纸上登出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位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愿娶一位和毛好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为妻。”许SA看了“启事”后,争先恐后去书店抢购毛姆那部小说,不到三天,伦敦各家书店的毛姆新作全被购完。再看茅…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说家,毛姆有着不同于专业批评家的文学观念.他坚持文学的娱乐功能至上,反对将小说视为道德宣传和教化的工具,这种观点在他的文学批评集《巨匠与杰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此书专注于作家生平,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书,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因此,他认为对十位小说家的性爱隐私、心理冲突、神经官能症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读者了解到经典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他们的作品(乃至小说这一文类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找到一位像毛姆小说中主人公那样的女子做终生伴侣。”这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前为推荐其小说而在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广告。他巧妙的运用人们在爱情上的好奇心理,以征婚为诱饵达到使小说畅销的目的。可见,广告中的一句奇语,可以招来八方财源。好的广告语言,恰恰是动用了心理学原理,顺应人们的心理欲求,显示出强烈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召力。一、利用逆反心理一家饭店在门口的一个大木桶上写着:“不许偷看!”结果是路过的人们个个驻足窥探,只见桶内写着:“本店出售…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我们好像能自然而然地理解时间旅行的意义。有趣的是,时间旅行其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幻想。人类在过去数千年里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是我能前往未来,那时的世界会什么样?要是我能穿越回到过去,有可能改变历史吗?而威尔斯是第一个想到通过制造时间机器来实现时间旅行的人。许多科学家公开反对威尔斯的点子,他们认为这会误导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因为时间是一个固定维度,我们永远不可能用一分钟的时间度过两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六经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经,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经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同,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礼记·经解》也说:"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诗》以赋、比、兴等形象思维,宣发人们的情感、意志,描述对劳动的歌颂、对爱情的憧憬,对  相似文献   

11.
闫秋霞 《美与时代》2007,(5):105-107
毛姆和张爱玲的小说都受到了通俗文学的影响并具有明确的审美追求.本文分析了"故事"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占据的分量和地位,并指出二人所具有的故事情结.透过"故事"读者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的领悟,并由此进入作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王竹波 《现代哲学》2012,(4):105-111
礼是春秋社会的核心观念。六经通于礼,《春秋》自身即为"礼义之大宗"。《左传》与周礼关系密切,其通过"礼物"、礼制、礼义三个层面系统深入论述春秋时期的礼,有"唯礼是从"的"唯礼主义"倾向;《左传》与《春秋》之间,《左传》"以礼解经",以礼释《春秋》之事、以礼释《春秋》之制,以礼释《春秋》之义,其解经可谓"以礼为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王弼易祖尚费直,历代学者多同此论。《汉书·儒林传》言费直治《易》"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表明的是费氏解《易》不同于汉易诸家之师法:以且只以《十翼》解《易》或曰以传证经。"亡章句"一语清儒王鸣盛以为:"直未尝自为书以传,解经者乃口说其义耳。"~(1)可见费易原无章句,惟依经本口传其说。后世所辑费氏易注  相似文献   

14.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 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今文经学家极为重视《论语》,致力于贯通公羊学与《论语》,以申发《论语》蕴含的微言大义。康有为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论语注》中以孔子改制及三世说阐释《论语》,康有为以刘歆与曾子为两大对话系统,极力清除二者对《论语》施加的影响,以还原孔子思想的原貌。康有为将《论语》视作受到刘歆伪经影响的曾子之学,乃抑《论语》之经为曾子一家之学。  相似文献   

16.
在王阳明思想中,良知与孝是体用、本末的关系,孝仅仅是良知发用中之一事。由于王阳明良知学是从对《大学》的诠释中拈出,故随着阳明学的发展,其后学便将《孝经》纳入了良知学的体系内,以《孝经》来解释《大学》,采用以经解经的方式印证良知之说。至罗汝芳而提出以孝弟证成良知,以孝弟为良知本体,故以良知学注解《孝经》便成为必然,虞淳熙的《孝经迩言》就是晚明时期以良知学注解《孝经》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春秋》以隐公为记载之始,"《春秋》何以始乎隐"是《春秋》学所展现的第一个问题,《春秋》三传对此各有不同的理解。《穀梁传》以"无事"与"谨始"为中心,赋予隐公以"正隐以治隐"的意义。《穀梁》隐公叙事以此为核心,通过对仲子与子氏身份的不同诠释,建构了隐公至正的地位,进而以"至正"贬隐公之"不自正",从而成立了《春秋》"何以始乎隐"的《穀梁》解读。  相似文献   

18.
1、以杂华装饰的无限大的佛华严——持杂华庄严佛《法华经》是讲述妙法的经。而《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以“佛”为重点。《法华经》是说法的经,而《华严经》是说佛的经。作为大乘佛教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就是《法华经》和《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通常略称为《法华经》,竺法护(约230—308)  相似文献   

19.
《易传》作为《周易》理论化的标志性成果,其对于社会治理提出了大量理论观念,其中又以《大象传》最为突出。清代学者将《大象传》视为《周易》的核心精神所在。在笔者看来,《大象传》以"德治"思想为核心,详细论述了君子从自身道德建构到以德治世的道德扩充,同时,《大象传》也提及在道德的约束下展开"法治"。这种以人性善为基础的法治理念有着浓厚的儒家特色,其以诚信为基础的治世理念对于今日的社会治理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易》哲学思想简析李居洋《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