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今年3月,阿富汗著名的巴米扬大佛毁于塔利班之手,至今人们记忆犹新,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民对这种毁灭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与惋惜。时过一月,中国成功地为一尊世界著名大佛———乐山大佛做了整容手术,此事同样引起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的幸运与巴米扬大佛的悲惨形成了两种强烈的反差无疑给了有良知的人们一个震动。本刊在今年第二期曾经对巴米扬大佛事件作了详细报道,现在则对乐山大佛做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1,(3):6-6
据报道,阿富汗塔利班决定毁掉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巴米扬大佛在内的阿境内佛像等文化遗产,对此我们感到震惊和痛心。  佛教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佛教界对这种伤害佛教感情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希望能立即停止这种行为。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阿富汗塔利班毁掉佛像发表谈话$中国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3.
新千年伊始,全世界的人们正沐浴在21世纪的阳光下,展望新的未来。但是就在此时,一则消息惊扰了世界,2月26日,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Mullah Mohammed Omar)发布命令,销毁在阿富汗境内的所有非伊斯兰教的塑像,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高的巴米扬立佛像。乌马尔称,这些塑像“都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因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只有一个,这些塑像放在那里被人供奉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捣毁它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们都将不再是人们供奉的对象”。 巴米扬是犍陀罗僧人、商人循丝绸之路通往中亚和中国的始发站,也是中…  相似文献   

4.
近读唐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宛如亲聆法音,善莫大焉。全书十二卷,记玄奘西行并周游所亲历者一百一十国,得之传闻者二十八国的山川、城邑、物产及习俗,成书于公元646年,是研究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卷一有“梵衍那国”。据考证,即今阿富汗的巴米扬一地。众所周知,公元2001年3月12日,当时掌权的塔利班集团不顾国际社会的强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2,(3)
寺院的来由和沿革佛教创立之后,随僧团之扩大,信众之供养,佛陀及其出家弟子们起先那种以天地为庐舍,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简朴生活条件,有了改变,建起了名为“僧伽蓝”(Sa ngharama)的固定居止处所。僧伽蓝意译“众园”、“僧院”,指众僧居住办道的园苑庭院,从房舍的角度亦名“精舍”,意谓精进修行者所居宅舍。由给孤独长者施建的祗树给孤独园,和迦兰陀长者、频婆娑罗王施造的竹林精舍,为佛世的两大伽蓝,佛陀于中说法多年。《十诵律》卷五云:“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佛听许众僧接受布施的地基园苑,营造伽蓝,并制定了营造伽蓝的基本法则。佛弟子如大迦叶尊者等,皆亲自带头建造僧舍。当时的僧伽蓝,只是众僧集体居止修行的处所,其建筑主要有僧房、讲堂、食堂、浴室等,并无  相似文献   

6.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赵朴初●中国汉地佛教向以显密圆融为特色,在供佛、念诵、修持等方面都反映了这一特色。目前神州大地堪称佛像之最的在五个方位上也形成了五方佛的格局。依建造年代的顺序,北方有云冈大佛,中原有龙门大佛,西方有乐山大佛,南方有香港天坛大佛,东方有现在建...  相似文献   

7.
晨钟暮鼓,经声佛号,甘泉寺已经成为信众学佛共修的清净之所;又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成为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饮泉观景的胜地。在中国,以"甘泉"命名的佛教寺院甚多,山东枣庄的甘泉寺,却是独特的一处。甘泉寺建于平山(明代称云谷山)南麓,西有庙山,东有蛤蟆山,南有卓山与  相似文献   

8.
公元632年,也就是贞观六年,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师历经艰辛来到中亚一个叫“梵衍那”的地方,不由得惊叹于巨大佛像的辉煌壮丽,多年以后在他那本举世闻名的《大唐西域记》中回忆说: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20日"首届弥勒大佛学术研讨会"在乐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乐山大佛研究中心举办,来自海内外学者龙晦、杨曾文、龙显昭、温玉成、王荣国、邢东风、朴永焕、陈永革、黄夏年、张总、陈德忠、徐文明、董群、黄连忠、杨维中、成建华、张培锋、屈涛、王雪梅、果波、宗音、坚意等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1年3月,塔利班政权一声令下,就从人类文化宝库抹掉了有1300年历史的巴米扬大佛。世上最珍贵的宗教文化艺术品之一就这样消失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认为这种野蛮行为是“人类对人类自己的罪行”。代表南传佛教世界的大菩提会2002年3月已经提  相似文献   

11.
六、佛化两大弟子舍利弗及目犍连 1.尊者阿娑耆首说甘露法 尔时婆罗门大臣及余人民,王奉施如来僧伽蓝,皆悉踊跃,生随喜心。 尔时频昆娑罗王施僧伽蓝已,心大欢喜,以额头碰触佛的脚面,退还所住阎浮提中。诸王见佛,频昆娑罗王,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普遍信仰关公,不仅得益于历代朝廷的加谥崇奉、话本曲艺的塑造渲染、神迹的显灵传说,同时还得益于佛、道二教对关公这一神祇信仰的拓展。关公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将,尊为伽蓝菩萨,而在道教中则演绎为惩恶扬善的关圣帝君。  相似文献   

13.
袁牧 《佛教文化》2013,(1):75-78
“伽蓝七堂”(或称“七堂伽蓝”),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却又含义模糊,带来了大量的误读。就笔者所见,众多寺院的介绍中都称伽蓝七堂为其建筑制度,不少寺院建设时以此为参照。一些专业机构也受影响,专门介绍称:“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修建若干殿堂,殿堂建筑大致按以下顺序……”《汉化佛教与佛寺》中称“唐宋时代,按常规,佛寺须有‘七堂伽蓝’,即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4.
永惺 《佛教文化》2007,(5):64-64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诞节,也就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纪念日。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佛教医院诊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法音》2003,(5):30-32
民国时期上海佛教界创办了一些医院和诊所,将医学与佛学结合于弘法活动中,以佛法医治人心之痛苦,以医术治疗人身之疾苦,使人们获得身心俱治的效果。佛门的慈悲精神在此得到了最完满的体现。兹介绍如下:佛化医院佛化医院1936年10月由陈其昌发起创立,得到印光、圆瑛、聂云台、屈映光、李貌丹、江易园等人的赞助,并集资购下霞飞路金神父路(今淮海中路瑞金一路)口采善堂旧址为佛化医院院址。陈其昌曾任中国肺病医院院长多年,于1935年秋创办观音救苦会,发行《大生报》,劝人戒杀放生、持斋念佛,向化者颇众。又发行观音救苦丹,相传能治百病。佛化医…  相似文献   

16.
当新千年的曙光照亮整个地球的时候,人类昂首迈入了新的世纪。方兴未艾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正悄悄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文明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当我们感激祖先创造了光辉的文明,使我们得以继承和发扬,从而进一步推动文明向前发展时,从阿富汗──一个饱受战争磨难的小国家却传来了一个足以让世人为之震惊的消息;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已摧毁了该国境内所有的雕像,包括具有千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佛。尽管我们知道,阿富汗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但我们还是不明白,作为阿富汗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巴米扬佛怎么就成了塔利班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后快呢?紧接着,又传来了印度右翼教徒焚烧《古兰经》的消息,我们不禁困惑了:难道,不同文化之间就不能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吗?对于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能不能多一些包容?  相似文献   

17.
释索 《法音》2001,(4):11-13
跋涉过两千多年的漫漫长路,中国佛教已经沐浴在新世纪的晨光里。  两千多年来,佛教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无我,既有风和日丽中的悠然自得,又有刀光剑影下的喘息挣扎,而且始终在这种"因果链"中沉浮,难以达到所期求的"涅槃寂静"的境界。那么,佛教又将如何顺利地通过21世纪的时光隧道,让佛日能够闪耀在更广阔的时空呢?  只有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现在,关于这一话题的议论,已经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再讨论"要不要"的问题,也不需要再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去作理论的阐释,而是要思考"要怎么做"的方法问题,去引导、推动、光大、完善…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4,(10)
正金秋十月,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在供奉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所在地陕西省宝鸡隆重举行,场面宏大,万众瞩目,内容丰富,好评如潮,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创立于1950年,64年来已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联系和团结世界各国佛教徒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承认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中国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世界佛教运动"的理念,启发了斯里兰卡马拉拉博士创立"世佛联"的伟大构想;太虚大师高足法舫法师更参与了"世佛联"的筹备工作,并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了在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的"世佛联"成立大会,因而中国成为"世佛联"的创始会员国。经过各方的  相似文献   

19.
常正 《法音》2008,(10)
本刊讯9月29日上午,河南平顶山佛泉寺阳光灿烂,佛旗招展,万头攒动,中原鲁山释迦大佛的开光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儒、释、道三教之间斗争、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不乏排佛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张商英与排佛尊韩(愈)的思潮开展论争,以捍卫中土佛教的正当合理性。张商英的思想中表现出对儒、佛、道兼收并蓄,并以佛为尊的特征。基于三教"犹鼎足之不可缺一"的基本认识,张商英的孝道思想继承了前人成果,提出系统的孝道观,认为佛教之孝尤具有优越性。但他的三教融合也突出了三教之间的差异性,其孝道观更多地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维护佛教伦理,因此具有会通性不足的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