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世义 《天风》2012,(10):20-21
耆英、晚辈和政府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营造幸福、和平、安居的家国。经文:《以弗所书》6章2至3节当今世界,老龄化"海啸"越来越逼近,引起人们恐慌、忧心。据调查显示,中国已是世界上老人最多、老龄化最快的国家,到2013年,  相似文献   

2.
姜太公墓之谜张龙海姜太公墓在何处,是个难解之谜。史书记载主要有三处:一、山东临淄。魏人王象、缪袭所撰《皇览》日:"吕尚家在临淄县城南十里。"《齐记补遗》云:"太公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的更为具体:"太公衣冠家,在...  相似文献   

3.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法"《管子·...  相似文献   

4.
系统科学哲学探讨中值得注意的二个问题王雨田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系统研究的新学科、新学派相继出现,系统科学及其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国内,自拨乱反正以后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关于系统研究的分期。在前期(70至80年代前后),主要是补课。通过大量的引入与评介,我国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逐渐注意并了解这些新学科、学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到1985年前后出现了以"老三论"为主的所谓"系统热"。这可算作第一阶段。在这前后,我国科学界,特别是在理论物理与数学领域中一批学者密切注视着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非线性系统、混饨理论分维与分形理论的研究进展。在1985-1990年前后,进入到以学习与讨论"新三论"为主的高潮。这可算作第二阶段。从1990年前后以来,系统研究进入到第三阶段,逐步形成对"新三论"中的自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哲学探讨的高潮。第二,从所探讨的问题来看,总的说来,在这十几年中的前一个时期,主要是围绕着系统伦比锡u是一般系统论)来进行哲学与方法论的探讨的,对于系统、信息这类基本概念,对于系统规律,特别是系统规律与唯物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参考国内外的意义治疗研究并总结前期经验,构建了"意义治疗三步骤法"的本土化意义治疗方法.应用"意义治疗三步骤法"对符合要求的50名宁养院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和McGill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估.经过治疗后,94%的患者能有效心灵沟通,患者治疗后的生命意义感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因而"意义治疗三步骤法"是一种有效的本土化意义治疗工具,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渊声 《天风》2012,(5):60-60
问:我是一个多年在教会服侍并即将步入中年的牧师,由于教会工人少而每日忙碌,根本没时间顾家,常常忽视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为此,妻子十分不悦,时有怨言,甚至说:"你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管理好神的教会?"(参提前3:5)而我整天劳累后筋疲力尽回到家还要受太太的"数落",心里也非常委曲,就反唇相讥:"人若爱上帝不胜过爱妻子、儿子,就不配做耶稣的门徒!"(参太10:37-38)……就这样,我们常用"神的话"争吵,想想也实在不应该。可是,面对繁重的牧养任务与压力,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7.
林孔华 《天风》2011,(4):18-19
经文:创37:1-20"无梦"的人生空跑一场;"失梦"的人生迷失方向,"有梦"的人生充满希望。约瑟一生围绕着一个"梦"字,是梦"害"了他,也是梦成就了他。在父家做儿子时,他是"做梦的人",因两次做梦招致哥哥们嫉恨,结果被哥哥们出卖沦落异邦;在埃及护卫长波提乏家为奴时,他是"追梦的人",敬畏神不甘堕落,情愿蒙受不白之冤,承受牢狱之苦也不放弃心中的"梦":在监狱为囚犯时,他是"解梦的人",为膳长和酒政解梦的他,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对象和分期问题聂振斌对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般对象与方法,近几年已有不少学者发表了看法,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史是研究审美意识淡展史的。审美意识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抽象的理论形态;二是具体的感性形态。广义的美学史把以上两种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而狭义的美学史则仅研究抽象的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第二种意见反对把美学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认为美学史的对象范围只能是审美意识中已经形成为理论形态的那一部分。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美学史应当研究中国的艺术美和体现这些艺术美的理论。我认为美学史研究的对象范围,除了专门的美学家的思想、著述外,还要把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艺家、文艺批评家等思想体系中的审美观点、文艺观点包括在内。至于审美对象(艺术、社会、自然)史只能作为历史背景材料和某些理论观点的具体印证而被吸收到美学史的撰写范围之内。关干中国近代美学的历史分期习惯套用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分期,即以"五四"为界.把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分为"近代"与"现代"两个住质不同的社会阶段,并作为美学史的划界依据,我认为应该依据美学思想自身的发展过程,不应该机械地套用一般历史学的分期  相似文献   

9.
吴志福 《天风》2018,(8):43-44
有位姊妹家藏一套祖传茶具,上有"龙纹"装饰。有肢体去她家探访时发现后,就要求她把这套茶具处理掉,因为上面有龙图案,是魔鬼的东西,基督徒不可留。这位姊妹感到很苦恼,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三匡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三匡解题王恩田《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等三篇。为什么要以"匡"字名篇?为什么要以大、中、小相区别?尹知章于《大匡》篇解释说:"以大事匡君",于《中匡》、《小匡》则无说。如果按尹注的说法推衍下去,《中匡》、《小匡》应分别解为"以中...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六书(续九)达浦生著第二章中心第二──行──阿麦里第一书信行合一中心第二,是行。"行"者,力行也。阿语:阿麦里()是也。"行"之道理甚多,新旧学家对于"行"发挥许多哲理,而宗教学家对于"行"亦阐扬不少精义。惟吾伊斯兰教经典中对"行"之道,,尤为...  相似文献   

1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廉政问题关乎政府的形象、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命运。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3.
刘淑媚 《天风》2012,(8):38-39
家是社会的主要单位,值得用心维系和保守。早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中就已表明:"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并应受社会和国家的保护。"家庭无论对社会、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家的好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犯罪年龄的年轻化、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等社会问题也有密切关系。然而,随着人们自我观念提高、思想开放意识不断拓宽,家庭的扰攘、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译词考释四则杨坚康《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军事家孙武撰著的一部军事理论专著。该书被后人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孙武也被称为"兵圣"、"兵学鼻祖"。由于此书倍受后人所推崇,问世以来注本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5.
景健美 《天风》2011,(8):46-48
随着中国教会的日益发展,"庄稼多,牧人少"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对于多数平信徒来说,每一次的圣职按立仪式都无比激动人心,送鲜花、拍照,为神的家又多了一位仆人感恩不尽。但也有人说"我只要为主作工,按立不按立无关紧要";也有人质疑"凭什么他能按立我不能按立"?还有人认为,"信徒皆祭司,不必按立圣职了"。如何理解"圣职的按立"?  相似文献   

16.
宋代郭若虚在其书《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篇中论及绘画中笔与意的关系,提出了绘画当"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的理论。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笔墨理论,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因"意"不周而导致的画之三病:版、刻、结。虽句句谈笔,却又句句关乎气韵,因此画之"三病论"实则论述的是气韵与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宗教界人士应该大力弘扬本宗教中"爱"与"和平"的教义教规,在维护和平,促进团结与和谐的努力中,贡献宗教的智慧和力量。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是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区。亚洲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也一同经历过苦难岁月。今天,  相似文献   

18.
郎木寺清真寺敏志俊郎木寺是四川省和甘肃省接壤的一个山区小镇。这里是白龙江的发源地,一条宽三、四米的小河把小镇一分为二,河北边是甘肃省,河南边是四川省。"郎木"为藏语译音,全称应该是"达仓拉姆",意即"虎穴神女"。"郎木寺"是草地民改后才起用的。这里有...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郎木寺清真寺敏志俊郎木寺是四川省和甘肃省接壤的一个山区小镇。这里是白龙江的发源地,一条宽三、四米的小河把小镇一分为二,河北边是甘肃省,河南边是四川省。"郎木"为藏语译音,全称应该是"达仓拉姆",意即"虎穴神女"。"郎木寺"是草地民改后才起用的。这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