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前提,也是舞蹈者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舞蹈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可通过强化基本功训练和表演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外部形象;通过加强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对舞蹈音乐的把握来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大学生中间开设舞蹈教育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跨世纪的人材、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国各地的很多大专院校正在大力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并将舞蹈教育和形体训练作为美育课程之一引进校园。舞蹈形体艺术不仅能展示人的形体美,抒发人的情感,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生在健全完美人格的大学生涯中,通过学习和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能更加具备优美的形体、健康的身体和富有朝气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各种艺术形式所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法,审美主体对不同的审美客体的感受特点,以及对客观对象反映方式和手法的比较来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舞蹈艺术的物质外化形态和内在的本质属性及展现方式特点来看舞蹈所具有的艺术特性。用比较法多角度地对舞蹈艺术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舞蹈学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逐渐走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幼儿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学习舞蹈,不仅可以作为他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与完善,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升学手段,而从事专门的舞蹈表演或教学;中老年人学习舞蹈,不但可以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他们休闲娱乐方式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门运用肢体语言抒情表意的舞台表演艺术,不仅要求演员拥有优美的体态,还需要具备丰富广博的文化修养。学习舞蹈艺术专业史论、了解不同学科文化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必不可少。文化修养对演员来说,有助于掌握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也有助于强化主体情感的能动表达,赋予舞蹈生命力。舞蹈艺术的成功演绎离不开文化修养的滋润,了解相关艺术特点,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深入观察体验生活,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是提高舞蹈演员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篇章。由于舞蹈艺术不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这就给舞蹈的记录和保存增加了难度。在传统的记录保存工作中,演员的舞蹈动作多通过文字、照片、录像进行记录。然而,这些手段只能从几个有限的角度以二维的方式对舞蹈动作进行记录保存,无法实现对舞蹈舞姿准确且全面的记录保护,而且传统方法保存下来的数据只能进行简单的复制传播,不能加以利用、开发和创新。因此,将运动捕捉技术应用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保护工作中,运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该少数民族舞蹈的空间三维姿态,经数字化动作还原等优化处理,从而建立起该民族舞蹈艺术动作技术数据库,并结合原生态文化氛围及其他保护方式,准确全面地保存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的精华,为全国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及体育实现数字化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以及为今后的创作和舞蹈还原提供精准的数字平台,对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丹 《美与时代》2014,(7):71-71
美是客观存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是训练学生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松 《美与时代》2007,(9):42-43
许多舞蹈专业教师为了展示给大家更高的课堂教学质量,把教学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了结果上,因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重视.我们要了解舞蹈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弄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探询新型舞蹈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舞蹈艺术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学校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中,开设舞蹈课,不仅是使学生了解舞蹈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质的一种途径,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形体教育,达到塑造优美体型、培养气质风度的目的。对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课中,应根据学生条件,以肢体律动为基础,以相关的舞蹈组合为载体,配以适当的音乐为意境,对学生进行灵活性、协调性和表现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孙倩 《美与时代》2004,(9):61-63
"舞蹈艺术赏析"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赏析"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驾驭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我们进行舞蹈审美创造活动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比较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独特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吴晓邦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杰出的舞蹈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吴晓邦的舞蹈艺术思想很丰富.作为我国新舞蹈艺术的奠基人,吴晓邦的艺术之路始终遵循着源于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吴晓邦一贯重视学习和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在中国舞蹈教育史上率先提出创造力教育观念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田钰 《美与时代》2014,(10):101-101
众所周知,从舞蹈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和舞蹈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需要音乐来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而音乐则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关于两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舞蹈艺术是创作者把不同的艺术手段(舞蹈形体动作和音乐音响)结合起来的产物,无需强分轩轾。在文中笔者着重进行了对舞蹈和音乐异同的探讨,试图阐述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殊性,阐述了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进一步表明舞蹈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2004至2008年,笔者曾多次对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宗教舞蹈羌姆、以及民间和藏戏舞蹈等作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拉卜楞寺羌姆舞蹈的起源、种类、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舞蹈编导们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这种气质和心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使其作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更为清晰准确,对编导自身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促成,而是在漫长的学习与积累中慢慢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林怀民编创的现代舞蹈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他的舞蹈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老庄哲学思想。老庄哲学的审美观与林怀民舞蹈艺术达到了高度契合,使林怀民的舞蹈呈现出了"忘我""虚静"的艺术审美,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舞蹈风格,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9.
路耀武 《美与时代》2014,(11):83-83
舞蹈艺术在表演方面具有着其自身的独立性,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景展现,还是从人物精神性格的刻画等方面,都与舞蹈演员的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舞蹈演员成为当前舞蹈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唐代是一个具有开放精神的朝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融汇一处,对唐代佛教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佛教舞蹈因其广收博采、兼收并蓄的特点,在舞蹈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中国舞蹈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