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阿拉伯文书法传入中国后的演变,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在书法艺术领域的重要体现。一伊斯兰文明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交融,孕育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中国化的阿拉伯文书法,就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由来已久。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在磨合中找到了可以互相借鉴的切入点。在伊斯兰教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包含了许多与儒家文化可以互相融合的内容。如儒家学说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与伊斯兰教的"人道五典"都是相通的。再比如在修身方面,儒家讲"慎独";在帮助老幼上,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  相似文献   

3.
刘智思想对西道堂影响浅析马德良,丁谦伊斯兰教传人中国,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生根、开花、结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艰难发展的道路,终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明清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诠释伊斯兰教经典著作,阐扬伊斯兰教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宗教工作的历史进路,中国化始终是我们党关于宗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坚持的根本方向。伊斯兰教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从理论生成看,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赓续繁荣中,追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旨归看,要从正确处理我国伊斯兰教问题的深远意义中,理解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时代诉求;从路径探赜看,要从伊斯兰教思想、文化、制度、组织、人才建设中,把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重要成果,也是以刘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化宗教阐释传统和话语范式。马启西继承刘智建构的话语脉络,创新中国化宗教阐释路径,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话语谱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话语内涵就是用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阐述伊斯兰教,进而生成具有本土性的文本阐释与实践传统,为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和构建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匾额、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其语言精炼、遣词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韵味隽永,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以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为载体,形成了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在中阿文化的滋养、润泽中,回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匾联文化,借鉴了中国文化中匾联的传统形式,用来表述本民族文化的内涵,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容,也是中阿文化相互交融借鉴的有力表征。在遍布全国各地的众多回族清真寺中,书写、雕刻和悬挂着大量的匾联,反映了回族精神世界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清真寺中的…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饮食作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其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价值观、审美观;是伊斯兰教天职观念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延伸;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经验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穆斯林成功协调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社会及文化间的关系,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婚姻、丧葬等)与中国传统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中国穆斯林在强调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伊始,就自觉的向中华传统文化靠拢,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适应或与中华文化交融发展。因此,如今中国的伊斯兰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1.
宁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中国化的院落布局,使用中国化的建筑元素,吸纳中国化的装饰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宁夏伊斯兰教的建筑独具特色。通过对宁夏传统风格的清真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庭院设计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充分认识伊斯兰教建筑之美,深刻体察以回族群众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正"伊儒会通"是历史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过程和文明成果~((1))。明清时期,以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在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汉文翻译、撰写、诠释伊斯兰教经典与著作,掀起了意义深远的汉文译著活动,推动了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开创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新篇章~((2))。学界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从文化路径上分析,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既需要解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时代课题,逐步形成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信仰体系,又需要丰富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优秀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正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自唐宋时期传入我国后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始终走着一条中国化之路。如何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化语境两个维度认识伊斯兰教,以及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议题。近日,《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名家谈中国伊斯兰教与研究》的出版就是针对上述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这是一部以口述史为主,对伊斯兰教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访谈录,全书25万字,分四个专题,收录了16篇访谈稿。  相似文献   

16.
正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关键在实践,要在继承传统中体现优势,要在开创新中找到位置。伊协、清真寺和阿訇大有可为,也会大有作为。一、充分发挥清真寺践行中国化的主渠道作用清真寺是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的主渠道。恪守爱国守法、坚持正信正行是伊斯兰教界一以贯之的做法。走入清真寺就能看到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宣传挂图,爱国、团结、诚信等理念已经根植穆斯林群众心中。2017年11月,云南省伊协举办了以"品诗词经典、扬中华精髓、树时代新风"为主题的云南省伊斯兰教界诗词比赛,紧紧围绕着"不忘初心跟党走、同心共筑中  相似文献   

17.
正伊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自觉与儒家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沟通与交融,内容涉及哲学、修养和习俗等诸多领域,其中哲学层面的"心性会通"和道德层面的"修养会通"是核心内容。实际上,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与儒释道等各家思想文化的全面会通,只因伊斯兰教与儒家之间的会通是基础和重点,所以被称为"伊儒会通"。  相似文献   

18.
马利强 《中国宗教》2017,(10):56-57
继承和弘扬伊斯兰优良文化传统,进一步探索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自从其传入中国开始,伊斯兰教就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穆斯林在经济场域、政治场域和文化场域中逐渐形成了持久的经济互惠、政治认同和文化自觉的特征。准确把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场域特征,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圣墓与巴巴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圣墓与巴巴寺●阿依先中国的伊斯兰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些建筑汲取了阿拉伯式建筑的样式,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式样,还有不少融合、混同中西建筑样式的作品。在这些建筑之中,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宗教文化内容。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有清真寺、教经堂、陵墓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