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新著《唐五代禅宗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唐五代是禅宗成立、迅速兴起的重要历史时期。很多被后世禅宗奉为“祖师”的代表人物的活动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佛教和社会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然而迄今中国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唐五代禅宗成立和兴起的断代史专著。《唐五代禅宗史》的出版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中国佛教史和唐五代思想文化史的内容。一、全书结构和内容中国禅宗史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禅宗兴起时期,隋唐至五代;二、禅宗兴盛时期,两宋;三、禅…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3.
潘桂明先生所著《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一书已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部积作者十年研究之心得,洋洋四十余万字的佛学专著,详细剖析了中国禅宗思想形成、发展、变质和衰落的全过程,成为迄今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禅宗思想史,故自出版之日起,就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禅宗是我国众多佛教宗派中的一支,也是最为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支。在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与传统儒家学说、老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禅宗思想是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相融合后并以佛教思想为主旨的中国化佛教思想。禅宗在"见性成佛"中所达到的本我境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作为意识主体得到的不是客观理性的深化认识,而是情感净化后满怀欣喜的感性认识的升华。禅宗思想对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唐宋时期崛起的禅宗美学,曾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美学及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举凡诗论、画论、书论,以及诗歌、绘画、戏曲、小说、书法、雕塑等各个艺术创作领域、艺术理论领域和美学领域,几乎无一不受到禅宗美学的冲击、渗透和熔铸。本文拟对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作些简略的分析和勾勒,以便在本质上和形态上进一步阐清禅宗美学的特点。一、摆脱羁绊的精神解放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是一个最大胆地举起反叛旗帜的思想流派。禅家这种惊世骇俗的反叛,不仅加速了中国传统佛教的瓦解和崩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影响和启迪了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的转化与变迁。众所公认,禅学系列的“六祖”惠能,才是禅宗的真正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6.
禅宗早期思想研究的重大突破──《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评介韦志林关于禅宗,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对禅宗早期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青年学者洪修平的近著《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可以说是国内较早地系统研究禅宗尤其是早期禅宗的一部力著。作者立足于大量的第一手禅宗史料,特别是新发现的敦煌经卷,对禅宗东土五祖、东山法门、禅宗的初创与分化演变、南北禅宗对峙的形成以及江南牛头禅、神秀北宗禅和惠能南宗禅的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对禅宗的研究,过去往往是就禅宗论禅宗,使得研究不能深入。《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却另辟蹊径,把禅宗放到整个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与研究。佛教自传入我国以后,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作者把这一过程概括为佛教的方术迷信化、儒学化和老庄玄化等三个方面,指出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共存并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各有侧重。作者正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这一大背景下,具体考察了禅学在中土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禅宗的理论渊源。最早来华传译禅经的是东汉末年的安世高,他传译的是小乘禅数之学,由于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主张"以心见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佛心宗。宋时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在禅宗思想传播的过程中无一不受其影响。中国绘画首当其冲,禅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内容、构图方式、意境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之初 ,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宗典籍的发现 ,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 2 0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 ,与此同时 ,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案研究也不断深入 ,新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惠能评传》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为洪修平、孙亦平。本书以十章 ,凡三十四万字的篇幅 ,对惠能的生平事迹、《坛经》的形成和流变、惠能六祖地位的确立、惠能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惠能禅学的主要内容与基…  相似文献   

9.
禅的源流     
本文指出中国禅是印度禅定思想、《般若》空理和中国老庄思想融合产生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同时也简略地叙述了中国禅宗的源流及其中国禅的特色。并介绍了中国禅宗的一些主要寺院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当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接受老庄思想影响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禅宗在形式上于五代北宋已经衰落,但其思想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文人士大夫。禅对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取向是深远的,尤其是文人画。禅宗的“物我同化”思想使文人画艺术家彻底挣脱了绘画承命之作的束缚。禅宗在影响这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的同时,绘画的表达也不自觉的适用了其自然、简炼、含蓄的表现三者合一的艺术思维方式。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禅宗赋予了文人画更多想象的成分,增添了空灵、活泼、洒脱等迷人的神韵。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9,(1)
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二千年思想文化之影响极为深远。直至今日,禅宗仍然是教界的主流,仍然在支撑着整个中国佛教。我写此文的目的是透过禅宗对中国佛教文化之影响,来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一、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  相似文献   

12.
禅宗是中国的产物。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就与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不断渗透融合的过程,终于产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禅宗。禅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多层次的思想内蕴。以在对禅宗的分析研究,多集中于它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这一视角,对禅宗作一新的审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是设计师们在对西方古典园林深入研究过程中,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来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设计。其以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彼得·沃克的泰纳喷泉、911纪念广场、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等西方极简主义设计代表所包涵的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梵我合一等禅宗思想,为中国传统造园设计融入禅宗思想提供借鉴。并让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14.
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宜春地区的美术家在充分吸收禅宗文化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突破传统美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开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远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画风。文章结合禅宗文化,从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入手,具体阐述了禅宗文化对宜春美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流派。“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原意为“思考”或“静虑”。由于禅宗主张修习禅定,即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安静地沉思,在彻底的寂静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思想状态,禅宗即得名于此。又因禅宗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故亦称为佛心宗。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作为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修身思想与人格培养、生态自然观与和谐社会的思考、伦理道德观的铸就、喻理论证方法、行为自律的社会价值、处事和交往的行为准则、精进不止的求索精神、独特的教化方式、独具特质的语言观以及其穷究义理的思辨方法等,都对我们有着诸多启示,对于当今社会传承禅宗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17.
扎实研究纵深发展《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潘桂明著。40万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文溪。禅宗是我国众多佛教宗派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支。禅宗的形成和演变,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研究禅宗,不仅可以拓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而且可以启迪当代人...  相似文献   

18.
沙欣 《中国宗教》2023,(7):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沙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中唐开始,禅宗思想逐渐渗入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译为“思维修”。禅宗的“自性论”,强调个体的“心”对外物的决定作用,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画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它的“顿悟说”,主张直觉式顿悟思维方式,沟通了中国古代艺术家整体性思维模式,对意境论、妙悟论等美学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总之,禅宗促进了中国文人画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发了文人画艺术家的个性天地,使他们摆脱了承命之作的羁绊,达到精神与创作自由。由于禅宗的超然特性,容易与萧疏清旷的山水融为一体,因此禅宗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