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心随主     
沙光 《天风》2006,(15)
他来世上一无所有为赎我罪受辱蒙羞如光在世界被黑暗拒绝他仍将失丧的儿女存记心头众雀有巢,孤狸亦有洞主在世上却无处枕首他原统管宇宙万有离天庭,作仆人,为我罪担忧黑夜里,寒风瑟瑟,他轻叩我心门问曰:“为寻你—我心所爱我不惜被夜露滴湿荆棘路远从未停歇,你心归我否?”闻主恩言忙屈膝,千行泪涌流答曰:“主啊,若你不嫌弃我甘愿将万事化乌有背负十架跟随我恩友任领何往永跟随业匕生与主共喜忧。”峨,主为寻我撒下万有主为救我受辱蒙羞为赎我罪主悬苦架我心何忍片刻舍他止匕生紧随我恩友莫回首,天家在尽头我心随主@沙光!北京~…  相似文献   

2.
罪的定义: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接受“人人有罪”的天主教说法。本文从圣经文本入手,对罪的观念进行疏解,以期对这一误解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3日-6日,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重庆市华岩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联合组织举办了"基督教的罪与佛教苦学术研讨会",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杨玉辉教授、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重庆华岩寺方丈释道坚法师以及来自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基督教的罪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佛教苦的内涵及其对人间现实关怀的意义、苦与罪的内在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卢龙光  美瑞文 《天风》2008,3(4):40-42
引言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牧养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有何分别?至于如何进行辅导,往后必谈. 辅导这个专业,乃源自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传统里,辅导素来是教会的专职.可是,现代社会却把这个职事逐步夺走.  相似文献   

5.
王学富 《天风》2004,(2):38-39
教牧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有所区别,大体表现在这些方面:我们相信上帝是爱,这是我们教牧辅导的最基本的原则,教牧辅导是具体彰显上帝的爱。我们相信人是整全的生命,包括生理、社会、心理、灵性(精神)四个层面(或者,体、智、德、群、灵五个层面);我们关注这些层面的整体发展,促成人的身量、智慧和爱上帝、爱人类的心一起增长。我们会把“罪”纳入到辅导的考察范围,但反对把所有情绪困扰或心理障碍简单地归因于“罪”。 我们相信,邪灵影响需要慎重鉴别,一个基督徒要为自己在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承担责任,而不是把一切都归咎于魔鬼。圣经是教牧辅导的基本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圣经的教导与原则可作辅导的指南,但还需要应用其他具体的辅导方法。教牧辅导可以利用祷告的力量来帮助被辅导者,但也不是用祷告包治一切和取代一切。教牧辅导不是布道,而是进入当事人的生命经验,从而提供更为切合的支持与帮助,使当事人在体、智、德、群、灵各个方面都健康成长,活得幸福和有价值。教牧辅导不仅要求辅导者具有个人品格和专业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灵性成长经验。  相似文献   

6.
引言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牧养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有何分别?至于如何进行辅导,往后必谈. 辅导这个专业,乃源自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传统里,辅导素来是教会的专职.可是,现代社会却把这个职事逐步夺走.  相似文献   

7.
左稀 《道德与文明》2021,(2):130-140
纳斯鲍姆的《女性与人类发展——能力进路的研究》是一部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也是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成熟版本的能力进路的著作.纳斯鲍姆认为,能力进路是一种特殊的普遍主义,它既能为女性主义讨论提供统一的基础,也能安置差异性思想.与功利主义进路和罗尔斯的实质性善的进路相比,能力进路呈现出明显的理论优势.在宗教和家庭这两个容易引发棘手的女性问题的领域,这种理论也具备良好的应用性.尽管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它对女性和人类发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探讨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关于人性的阐释,尼布尔是以伦理思考为出发点来阐释人性这个问题的。他认为人同时具有自我超越性和有限的被造者两方面的属性。尼布尔对人性的看法主要表现在:1.上帝的形像和人的自我超越;2.人是被造的和有限的;3.罪的不可避免性。此外,尼布尔也提出人性"焦虑"的根源和道德意义范畴中的罪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丁认为,人的被造的本性决定了人必须在对终极实在的爱与顺服中才能保全自己.罪之为罪正是表现为人的意志偏离了终极实在,转向了低于终极实在的其它存在物.罪的根源在于人的自我中心性,人试图荣耀自身而不是那最高存在者.由于自我中心性,人的存在趋于虚无,人性开始陷入一连串的衰败之中,从而产生了人的各种阴暗的欲望,并失去了节制这些欲望的力量,权力欲正是这些阴暗的欲望之一.由于人的这一本性的败坏,人的救赎必须依赖恩典.  相似文献   

10.
自然律的倾向进路,也称作自然律的新本质主义。当今哲学家认为它是对自然律必然进路的超越,也很好地解释了自然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然而笔者发现:自然律的必然进路存在的问题,即无限倒退和恶性循环,自然律的倾向进路依然存在;自然律的必然进路不能克服的问题,即卡特莱特提出的所有定律都是其他情况均同定律,自然律的倾向进路也不能对其进行解决;不仅如此,自然律的必然进路能够轻而易举说明的问题,即能够很好地解释范畴规则,自然律的倾向进路却不能给出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卡尔·巴特被视为"20世纪基督教教父"。这是因为巴特不仅在教会实践上以普世运动的方式促进新教和天主教的协和,而且在教义学上不断回归教父传统,发展出自己的"教会教义学"思想体系。然而,在罪的来源、人性本质以及意志自由的根本问题上,当前学界的一种新兴观点认为,巴特拒斥奥古斯丁主义的原罪说、人性观和"意志的捆绑"理论,认为奥古斯丁由于缺乏"天性及本质存有(Wesen)"与"存在存有(Sein/Dasein)"概念区分,其"天性的扭曲"的人性观、"善的缺乏"的罪恶观以及"无能力不犯罪"的意志决定论,误导了拉丁西方神学传统在罪与人性问题上的基本进路。本文将回归巴特和奥古斯丁关于这些问题的文本诠释,重新评估当前巴特研究的这种立场。本文认为,巴特的批评并非是对传统奥古斯丁神学立场的反叛,而是在回归教父传统基础上对奥古斯丁宗教人类学视阈下的罪与人性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原罪"释疑     
高喆 《宗教学研究》2005,2(3):156-158
在基督教教义中,"罪"和"原罪"的思想在中国历来是被误解较多的两个概念.中国文化的语境下,"罪"是与对法律的违反和道德上的"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样的理解与基督教对"罪"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原罪"的理解则更为困难.本文试图借助基督教思想史上对"罪"和"原罪"问题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述,对基督教语境下"罪"和"原罪"的含义进行辨析,以区分它们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对"罪"的理解之不同,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国人对基督教所讲的"罪",特别是"原罪"的普遍曲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当代阴谋论发展现象作一个认识论诊断。本文首先对当代阴谋论发展现象的两种进路进行了批判。"超批判"进路认为,阴谋论的发展表明"批判思维"的缺乏,因而开出的药方是教学生只有自己证实了才能相信。作者认为这种"认知个体主义的"策略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因为对阴谋论话语的一项研究表明,阴谋论恰恰是受到了一种个体主义修辞术的滋养。作者所拒斥的第二种进路否认"阴谋论"这种成问题的现象的存在,这种进路的主要依据是难以确切地界定何为阴谋论精神状态。作者的回答是,阴谋论应被界定为认知个体主义的加剧,也即界定为在区分可靠的证明来源和不可靠的证明来源方面的无能。  相似文献   

14.
也談"罪"     
劳睿 《天风》2001,(3):26-26
"罪"字在中文的翻译中,往往会让人有一种被无辜判罪的感觉,好像从没偷过东西的人被迫承认自己是小偷.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关于“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引人关注:“科学性的描述,使得道德既不通达‘天理’(因为形而上学被否定了),也不脚踏实地(因为‘道德’变成了对概念的词义分析,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而不指导生活和行动)。”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作出回应,并澄清一些问题。按照笔者的理解,邓安庆在《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批判》一文中所作的并非是对分析哲学本身的批判,也不是对整个分析进路的伦理学的批判,而只是对那种不适当地把分析哲学方法应用于伦理学研究的某些“范式”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6.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及道就是因缘的佛法参悟。  相似文献   

17.
一日.在公园与一老者闲聊.当老者谈起自己的一生时.感慨地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三条主要进路都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认知运气,但各自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对"运气"统一的、明晰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认知论进路能够完全满足排除认知运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进路的丰富传统与前提可以在地理边界学这门有关边界的新学科中,区分出多个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或者后现代的连续的理论进路。每个阶段都会看到结合而不是替代始终在不断加以完善的传统进路,来应用新的进路(明吉,1963;鲁姆莱和明吉,1991)。诸如历史地图绘制、类型地图绘制、功能地图绘制和政治地图绘制等等传统的进路,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已经早有描述(科洛索夫和奥洛克林,1998;科洛索夫和图罗夫斯基,1998;科洛索夫和米罗年科,2001)。我们在这里将论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10年之间出现的后现代进路。地缘政治进路全球化和一体化对于政治边…  相似文献   

20.
美在哪里?     
一路行歌 《天风》2009,(9):58-58
离开伊甸园的人类,追求美,向往美,却得不到真正的美,因为人类的美感被罪性辖制了,因为撒但嫉妒我们通过审美的途径去认识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