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孝辉 《天风》1997,(6):13-14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建设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需要也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当前 ,尤其要在城市建设中加大精神文明的含量 ,并把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宝坻区在开展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发挥民族精神激励、窗口行业示范、道德实践深化、先进典型引路、环境建设熏陶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吴朝国 《学海》2001,(5):175-177
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骨干力量,在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校园与社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目标与手段、领导与群众的若干关系,要加快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使其走在全社会的前列,成为排头兵.  相似文献   

5.
从社区体育看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守明 《学海》2005,6(5):185-188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体育既可以强身健体,满足个人的健康、娱乐的多方面需要,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体育在古代被视为一项神圣的、普及性的公益活动,今天的体育,尤其社区体育已发展成为一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福利事业,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社会福利、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社会化与现代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社区体育与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区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宗教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肯定宗教在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人需要有信仰,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望、信念、目标,一种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望、信念、理想,也就是缺乏一种生命的冲动和创造力。当然,人更需要理性,它是人生道路上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霞 《管子学刊》2003,2(2):54-59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推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之中,既是提升价值观自信、探寻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此,当下必须秉持"良法善治"的制度建设理念,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制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坚定价值观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多层面并实现宽领域联动,进而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归属感和自觉践行力.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保证、事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位的新认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是江泽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以德治国"方略、"文化利益"共享、"主旋律"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色内容;"关注文化多样性的现实、高度重视理论建设、重视网络技术和各种文化载体的运用"是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途径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要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资源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构件 ,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性质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并为其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具体内容和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共通和重合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 《天风》2011,(10):61-61
现状之简述: 在当今中国,宗教媒体不但是宗教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也是宗教理念和利益的重要表达渠道,承载着宗教传统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而教会日益发展的时候,基督教传媒事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但教会自传有需要,社会也要通过宗教媒体更多了解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7,(4):46-47
南京教会认真学习第六届全国会议文件 江苏南京市教会在中国基督教第六届全国会议后采取了多条措施,认真传达和贯彻这次全国会议的精神。市两会印发了会议的主要文件,如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等发给市两会、各区县两会的同工人手一份,供他们学习、研读。同时又作出了拥护全国会议精神的决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建构多维视角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这个多维视角至少包含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方面.与之相适应,应该包含三个核心问题,即共产主义信仰与精神文明培育机制问题,社会主义道德与精神文明评价机制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预警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光荣使命,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教会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天主教自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以来,还没有完全融入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而被社会上一些人仍称之为“洋教”。尽管解放50多年,中国天主教走上了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但是还有少数教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特别是宗教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存有误解和偏见。这些人对教会的本地化和怎样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很好地理解及进行深入的探索,思想还停留在50年代初期,并把极左时期给宗教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党的宗教政策混为一谈而不能自拔。这些人从信仰上没有摆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对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宏观认识上存有偏差。  相似文献   

16.
17.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当物质文明建设达到某种高度后,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宗教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宗教道德的约束力在公民道德中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问题是国民的素质问题,也是人生的准则问题。宗教作为公民的信仰,受到宪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方略,是通过将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制度的层面,从而夯实社会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加强对立法、司法和行政制度的伦理设计和道德监管,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伦理教育和道德约束。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和善恶鉴别力,以弥补法治之不足。同时德治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种思想建设,归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随着“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光训 《天风》1997,(2):2-3
各位: 我们非常高兴,第六届基督教全国会议在今天开幕。 我们许多同工同道,从全国各地聚集在北京,一起来商量我们教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