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光清主教1917年4月1日生于汉口的一个天主教家庭,自幼家境贫穷,很小便失去了父母,他排行第五,上有三兄一姐,二、三兄为躲避壮丁,外逃至今不知死活,一姐外嫁,逃难在外,杳无音信,他跟随长兄嫂生活。约8岁时,长兄离开人世,兄嫂改嫁他人。年幼的董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非常刚性的、男性的一面,《周易》以“乾卦”为众卦之首,这个纯阳之卦,就是一个父亲的形象,男人的形象,圣人的形象。儒家的传统非常强调做人,以为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成人”,做什么人、成什么人,实际上就是成一个男人,做一个男人。这些人没有感情,“圣人无情”,认为人生有比儿女情长更重要、更伟大的事情,这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些人永远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他们始终有一个远大的抱负,有坚强的信念,知其不可为而为,哪怕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哪怕“任重而道远”,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恩光 《天风》2012,(5):52-53
当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无论男女,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自然也会遇到全新的挑战。在一个小家庭中,如果说丈夫决定家庭的方向,那么一个合神心意的妻子则会决定这个家庭的生命与质量。如何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的妻子?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家庭更好地行在神的心意中呢?  相似文献   

4.
性感女郎在广告中的实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充满性感的男人或女人的形象或这些男人和女人的语言来做销售广告,是现代电视广告和印刷广告的一个重要特点。广告设计者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这些充满性感的田生和女性的形象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确实是一条真理。心理学学曾用杂志上的广告做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读者在阅读  相似文献   

5.
有两个年轻人都很喜欢画画,一个年轻人很有绘画天赋,家境也很富裕,而另外的一个年轻人则资质差一些,家庭贫困。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两个人都默默无闻,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开始不耐烦了,开始抱怨成功遥遥无期。另一个年轻人则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跟人学做木匠,可是  相似文献   

6.
女人可以嫁到男方做媳妇,男人也可以上门做女婿。近年来,从妻居——一种不同于古代“入赘”的家庭新组合方式在都市兴起,据对北京、沈阳、上海、南京等城市调查,从妻居的家庭在青年夫妇中已占到21%。做媳妇有做媳妇的烦恼,当丈夫也有当丈夫的苦恼,“嫁”给女人的丈夫们心里也有千般感慨万般滋味。就象亲儿子伟和敏恋爱两年,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开始为结婚作准备。伟兄弟二人,大哥已婚,没房子,住在父母处。大嫂几乎天天同婆婆吵架。本来就拥挤的房子也实在挤不出  相似文献   

7.
高学鸿 《天风》2011,(1):16-18
王革清姊妹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从小对圣经中的做人理念耳濡目染,因此立志要做一名有爱心的基督徒,力争在有生之年通过为社会多做贡献而荣耀上帝。  相似文献   

8.
家庭传承家庭伦理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家庭道德记忆。家庭道德记忆是家庭兴旺发达的伦理基础。一个家庭不是依靠物质财富或权势实现兴旺发达的,而是主要依靠家庭道德记忆兴旺发达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道德记忆。这不仅指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风,而且指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道德文化传统。家庭道德文化传统既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无论一种家庭道德文化传统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它都是基于家庭道德记忆建构的。  相似文献   

9.
缺憾     
有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宽裕幸福的家庭里,但是一出生却发现肢体就是残缺的,是一个残疾人。另一个孩子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就在出生的前一天,父母离异了,一出生就面临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一对夫妇郎才女貌,相亲相爱,各自都有可意的工作和美好的前程,但是妻子却因为生理原因不能生育,使他们失去了做父  相似文献   

10.
王以诺 《天风》2006,(4):12-13
做传道人的应当做一个无愧的“工人”,正如保罗对提摩太的要求(参提后2:15);同样, 做基督徒的就应当做一个无愧的基督徒,今天主要与大家分享以下三点: 一、无我的爱心神是慈爱的,爱是神最主要的属性之一。基督徒作为神的儿女,应当要有爱心,才是一个无愧的基督徒。我们都知道世上每一个人都需要爱,首先,每一个人都需要亲情的爱,也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父母亲的爱,兄弟姐妹的爱。如果一个人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但是得不到亲人的爱的  相似文献   

11.
李晓 《思维与智慧》2014,(10):42-43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里,陆焉识,一个沉睡已久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被他从坟墓里拉出来,活脱脱地返回到人世间来。 从影20多年来,他早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顶峰。曾经,他出演了《围城》里的方鸿渐,一夜名满天下。也有年少轻狂的岁月,但很快就过去了,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躁动的名利圈子,很多东西都是浮夸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样做一个正常的人。此后,他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很倔强的,做一个人。这种人,就是简朴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2.
形象学的科学指向与定位形象学是研究形象的。这似乎是一个用不着问的问题。然而,由于人们对形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关于形象学的对象也就模糊起来了。从认识史的实际看,人们对形象的界定主要有三种:一是把形象看做人和物的外表。这样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对象。现今的美容业即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女士们把单眼皮割成双眼皮,她的形象就漂亮一些了。在许多美容店的门面上都写着“形象设计”。这里所谓的形象也就是指人的外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商品的包装也看做是对形象的塑造。据说,以前中国有好多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  相似文献   

13.
杨联涛 《天风》2001,(1):20-21
她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热心的基督徒,从小沐浴在上帝和父母的慈爱之中,并不知道忧愁和难过,也没有过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由于父母都是基督徒,自然,她也对于信仰多少有了些认识,也成了一个比较顺服的信徒。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开始,她也带着丈夫去礼拜,慢慢  相似文献   

14.
要让一个家庭在婚后长久的岁月里始终保持新鲜和谐的气氛,妻子的角色尤为重要。婚后调节和控制自我心理和外在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女人自结婚后就开始放任自己,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缺乏自身形象的塑造,不注重生活的艺术和质量,家庭生活渐渐变得苍白而无生机,日复一日,生命的活力便失去了。青惕的“特工”,却看不住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家庭,和谐,温馨。但是妻子敏感多疑,她时常感觉丈夫在拈花惹草,总是放不下心来。有一天,她接一个电话,“喂”了两声对方没出声就把电话挂断了。她的心立刻惊恐起来,冷汗也从脊背上…  相似文献   

15.
曹思聪  缪绍疆  童俊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12-1821
家庭是进食障碍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已有众多西方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进食障碍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时间发展脉络来看, Minuchin等学者首先对此进行了经典临床研究; 随后有众多量化研究出现, 对此可以依据不同的测量水平、研究变量和被试视角进行梳理; 近些年, 有学者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重新对此进行探讨。进食障碍家庭研究的发展趋势表现出:重视本土化研究、对家庭做多水平的探讨、兼顾家庭结构和家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天风》2011,(7):58-59,61
若问我们姊妹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心愿,大多数人恐怕会说,一个幸福的家庭,有情投意合的丈夫,有健康活泼的孩子,有稳定的生活,等等。即或是没有结婚的姊妹,绝大多数都希望上帝给自己预备一个合神心意也合自己心意的男朋友,最终指向,也是希望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高祖权 《天风》2002,(12):57
上帝希望我们作得胜者,而不是受害者;要展翅上腾,而不是往下沉;要得胜,而不是被打败。今日的情形也一样。如果全家人都遵行上帝的旨意,他们就会享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即使家里只有一个人在努力实践圣经的原则,也总比家里没有人这样做要好。使徒保罗写道:“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  相似文献   

18.
林时新 《天风》2011,(12):56-57
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这叫我们知道上帝造人的目的,是要人来彰显他的荣美。上帝又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这是人类家庭的开始,人类第一个家庭是极乐的家庭,所以叫做乐园。上帝要我们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就是乐园的家庭。怎样才能建立基督化家庭?在此提出四点:  相似文献   

19.
鲁斌 《思维与智慧》2012,(12):38-39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两名大学生助手,曾做过一项经典的实验——他先让其中的一位助手去请求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让她们将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精美小标语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显然是一个很小的、对她们无甚妨碍的要求,所以很多家庭主妇都答应了。两周后,他让第二位助手更大范围地访问那里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起一个宣传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这个招牌特意做得很大而且很不美观。结果,在答应了第一位助手的要求的人中,有55%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如林高楼中的一个个窗口构成了现代社会。家庭总要生存、繁衍,于是就有了家庭消费。不同国度、不同社区、不同家庭出现了不同的消费文化。 一、家庭消费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通常所言的家庭消费,是指家庭中的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一个家庭要生产就要有工具、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消耗,要生存又要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