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命运是俄罗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人们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从俄罗斯民族心理特征、俄罗斯性格特点、俄罗斯理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极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遗憾和迷茫。依笔者看来,俄罗斯的命运显然并非某种神秘的天意支配下的历史演变,而是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俄罗斯各民族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由自身内在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历史轨迹。在众多因素中,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最根本因素,而透过对东正教信仰的多方位分析,是解开俄罗斯历史之谜的钥匙。本文试就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觉醒、民族的性格形成、社会结构确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内在关系的分析,揭示出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峰 《世界宗教研究》2004,1(3):103-113
东正教从拜占廷帝国传入俄罗斯后,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适应俄罗斯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些新特点表现为俄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俄东正教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俄东正教的排他性和不宽容;俄东正教的依附性;俄东正教的传教术等。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是俄罗斯东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镇。中俄之间历史与现实的政治关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是哈尔滨东正教产生与演进的基础。哈尔滨东正教史,既有与中国其它地区相似的一面,又在教会产生原因、组织机构、根本任务、历史阶段、录属关系等许多方面,有着自己非常特殊的历史轨迹。对世俗政权的高度依附性、鲜明的侨民性、对哈尔滨影响的复杂性等三个方面是其主要的特征。中俄两个异质文明之间的交往,是我们理解哈尔滨东正教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东正教热"是一个引起世界瞩目的当今世界重大事件之一.凡是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为宗教(主要是东正教)对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影响有着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东正教遭到苏维埃政府的压制。随后在三年的俄国国内战争中,大批保皇派东正教人士随落败的白军逃离海外,并于1920年正式成立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最高管理局,由此开始了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长达八十余年的分裂。而后由于出现了对教会管理权与教区自治等问题的分歧,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形成以塞尔维亚卡尔洛瓦茨为中心的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以巴黎为中心但隶属于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的西欧主教区和以纽约为中心的北美高级主教区。在苏联时期,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得以相对自由地保护和传播东正教传统文化,并且成为俄罗斯移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东正教在政教关系层面具有"依附性"的观点一直为国内学界所认同,甚至已经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演化为解析当代俄罗斯政治生活的重要范式之一。本文对前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被学界泛化为解释工具的依附性政教关系,并非东正教之原初政治理念。后者缘起于拜占廷帝国,是由东正教的"出世性"价值取向所界定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尊崇世俗权威的表象之下,所彰显的是"教会-国家共同体"观念。与之相对,自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东正教会更倾向于在行政意义上突显世俗权威的核心地位,进而使其政教关系陷入了某种依附性悖论:即教会对世俗权威的行政依附程度愈深,则对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感就愈加弱化。  相似文献   

7.
“圣徒”与“圣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教传统中的重要概念,尽管两者隶属于不同的宗教文化系统,但两者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着颇多的契合之处.本文拟从成圣的准则、受封的对象及类型、祭拜的形态、与统治者之关系、20世纪“同”亦“不同”的历史命运等几个方面考察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与我国的孔庙从祀制之异同,在二者显明的迥异之处,挖掘其相通之点,在二者相似的表象之下,探求其本质性的差异,以期凸显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的变通性、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思想文化繁荣的"白银时代"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思想家的宗教哲学思想,特别是"神与神人类"、"神权政治和圣灵的王国"等独特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以后,历史将俄罗斯东正教会推上了俄罗斯社会舞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它在国际国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普京主权民主论的支持者、诠释者和实践者,被其人民看作俄罗斯民族之精神、道德、文化和语言的守护人。但是它仍植根于社会之中,它要生存,就得拓展自养空间,它要实践和发展,就得扩大传教渠道。就目前来看,它的活动应该说没有越出常轨。而俄罗斯的复兴之路,亦正有赖于把此良好的政教关系推向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俄罗斯民众道德滑坡严重,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此情境下,国家与教会在教育领域展开合作,形成了东正教文化教育的新局面.东正教文化教育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道德为宗旨,在教学大纲、组织原则、教育宗旨、教师培训、教学内容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当然在具体的东正教文化教育实践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王立 《法音》2004,(9):16-16
本刊讯8月25日下午,俄罗斯东正教外事局副局长马克主教一行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蘧俊忠副秘书长的热情接待。马克主教简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宗教情况。他说,俄罗斯宗教就像中国五大宗教一样,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传统宗教有4个,即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我们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唐戈 《中国宗教》2000,(2):42-43
谈到东正教,就离不开俄罗斯民族。中国的东正教主要随俄罗斯人的入境而传入,最早在清康熙年间。鸦片战争后,因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东正教传播速度加快。除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内地城市外,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发展,沿铁路线传播。二是俄国农民越过两国的界河,把东正教带入中国。第三个途径与三个少数文化群体有关,这三个群体早年均生活在俄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东正教。他们移居中国后,把东正教也随之带人,分别是蒙古族之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之通古斯部和雅库特…  相似文献   

14.
东正教的礼拜歌唱具有祈祷、交流和传达教义的功能,其歌词内容来自《圣经》和教会传统,歌唱特点为无乐器伴奏,方法有单声部的伴唱、对唱以及后来俄罗斯东正教会运用的多声部合唱等。俄罗斯东正教歌唱经历了符号歌调、基辅歌调、道路歌调、多声部合唱、作曲家作品等形式。教堂钟声在俄罗斯东正教生活中不仅是报时的工具,指示礼拜时间,而且能够表达快乐、痛苦与喜庆。  相似文献   

15.
谈谈东正教     
姚民权 《天风》2013,(10):44-45
读《天风》今年7月刊曾刊登一篇文章《古老的东正教堂——基督教文明札记》,引起我的感触,也引起一些年轻信徒的兴趣。这几个星期常有青年问我东正教的历史,我想趁此机会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东正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地处俄罗斯西北部的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便与俄罗斯有很深的积怨。20世纪初期,尤其是三国相继加入苏联以后,其境内的东正教教会在领属问题上多次变更,在莫斯科牧首区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区两者之间徘徊。近年来,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等国的矛盾加剧,波罗的海三国的东正教领属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波罗的海地区的东正教会领属问题与地区间政治博弈有关,也是苏联时期大批俄罗斯移民在解体后遗留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今俄罗斯东正教会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三层结构,即堂区、主教区和牧首区各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来源。蜡烛是堂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余为小商品销售和主持圣礼所得。主教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其领土上的修道院、工厂和作坊。牧首区下属工厂和旅馆的收入占其总体经济规模的一半以上。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宗教组织,俄罗斯东正教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教会内部关系的商业化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参与非法经营,甚至卷入经济犯罪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圣像在东正教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宗教艺术。我国宗教学界对此了解很少,本文从圣像与绘画的区别、神圣性的艺术表现、圣像语言的象征性等方面简要说明了圣像的宗教含义和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19.
修女院是俄国东正教修道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基辅罗斯时期修女院的建立、莫斯科公国时期修道院的发展及圣主教公会时期(1721-1917年)的修女院等方面阐述俄国修女院的发展历程。同时,由于修女院的特殊状况,使得男女修士共有修道院在俄国长期存在。修女院在教育和慈善救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在中国的宗教影响,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传教团开始将办学范围扩展至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及浙江等省。然而受各种条件制约,俄人所办学堂大多规模偏小,存在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也少有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