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郑杰,源于学校为教师订阅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了,便喜欢上了,还有这本书的作者郑杰。“精神虐待猛于棍棒、为当教师寻找充足的理由、教师要有赤子之心”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建议我早已拜读过,他的文字,总会让我抱着强烈的渴望去寻觅心灵的甘泉。我敬佩他能以极大的勇气抛弃那些万无一失却毫无思想创新的“常规”,独自去寻觅一条更具智慧的路。他,是一名思者,因此也是一名智者。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专栏”是本刊为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们提供的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难,献出自己的建议和良策,交换彼此的经验与心得。在这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个分享与收获的契机,期待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王莺 《天风》2009,(9):59-60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顾名思义是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过去和现在与学术界、教育界的密切关系.阅读<科学与基督徒信仰>一书后,我试着在书中寻找下列问题的答案,"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矛盾吗?""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历史上是如何联系的?""基督教教义对现代科学实验有贡献吗?"  相似文献   

4.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26-27
教育是充满生机和灵性的鲜活过程,教育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有一所以幸福教育闻名的学校——蒲江中学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堪称奇迹的学校,建校短短7年,却蜚声全国,成为教育部“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首批项目学校,荣获“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四川省川派名校”、“成都市新成长型学校”、“成都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冯芳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2-102
笔者就宁夏大学教授崔保国《写作教学笔记》第七页“写作能力形成阶段”中的几段话,做了印证论述。一、“据研究,人的第一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在幼年,过了13岁就难以习得。”电视剧《下一站幸福》中的梁晓乐只有5岁,一口气能说很多意思比较复杂的句子,其智力水平超过了落后地区的成年农民。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幸福,把幸福区分为“相对的幸福”与“绝对的幸福”,而只有人类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绝对的幸福.并指出唯有通过教育,完成人的自我建设,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于是,他用最大的力量发展创价教育事业,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其人本教育思想,经过四十载的发展,构建起人本教育的思想体系,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具体来说,一是他揭示了教育的使命是为了民众的幸福与和平;二是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谋求人类幸福的人格;三是探索了一系列促进人类幸福的人本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教育的探索,自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从未停止,“教书”博大的内涵和“育人”无穷的魅力在脑海里也越来越清晰可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短短的一年时间,在大学南路小学的跟岗学习在我的教育之路上又增添了几许幸福的风景,也让笔者不断探索着、历练着、成长着……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初,恩师林崇德先生送给我一本他刚刚出版的《林崇德教育演讲录》,翻看一页页带着油墨书香的演讲稿,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先生激情澎湃演讲时的音容笑貌.《林崇德教育演讲录》共收录25篇演讲稿,是他在三十多年来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教师,每到开学,接手新的学生,必须去了解学生的过去,看他们犯过什么错误没有,有什么坏毛病没有,家长素质如何等等,这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方便”,这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因此,在刚步入教师行列的几年,我也如法炮制,但总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很如意。  相似文献   

10.
孙琪 《天风》2014,(3):52-53
<正>"幸福"历来是生活于世上的人们最朴素的首要问题和最后问题,虽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卷首写道:"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我们却很难为"幸福"进行定义。无论文学经典还是周遭的现实生活,往往都告诉我们,幸福的内涵并不相同,而现代人普遍追求的生活平安、广有财富、有权有势也未必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单渭祥牧师的新书  相似文献   

11.
56号教室让我着迷的地方很多。首先打动我的是那里没有恐惧。我经常会控制不住对教室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发脾气,然后为看着变乖的学生觉得自己在他们心中有威慑力而感到骄傲,看了雷夫老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我已经一不小心踏入了错误的陷阱。因为我的暴躁,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他们渐渐学会看我的眼色行事,渐渐学会为了讨好我去努力有好的表现,他们时刻担心我会批评他们,担心我会不喜欢他们。而我本人也在学生的“崇拜”中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何老师,上次您谈到宗教问题,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尤其是记住了把灵魂托付给别人确实是重要的事,要十分慎重。但是,在我的同学和朋友中间,我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即他们并没有宗教信仰,好像也没打算去信教,但是普遍都对一些神秘现象感兴趣,有的还沉迷于其中。  相似文献   

13.
刘小妹 《天风》2005,(6):51-51
读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本书,让我对神更加的敬畏赞美。身为21世纪的儿女,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和自豪,同时也为着我们的先辈感到愤愤不平,虽然那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但当我们看到帝国主义是怎样利用各种各样残忍的手段来欺压老百姓,怎样利用鸦片来毒害人的生命,一些传教士是怎样利用来华传教的借口来瓜分原本属于中国人民的土地,如鸦片战争中《望夏条约》,《天津条约》……等等,都与传教士脱不了干系。罗冠宗先生编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言中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正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日渐成为教育的主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传递人类文明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是在学校的师生之间进行的。教师是造就人的设计师,其具体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主观的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与老师偶尔发生冲突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通过对八(上)《思想品德课》第六课的教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缘由。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同样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同样是一间普通的教室,为什么第五十六号教室是一个奇迹呢?带着好奇阅读了此本书,尽管看得不是很仔细,但看完之后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想建设成像雷夫老师那样的和谐班级,孩子们能在老师不在时表现优秀,遵守纪律,让老师放心。  相似文献   

17.
我的身、心、灵都与丁光训主教在其新书《上帝是 爱》中表达的神学观点产生了共鸣。在阅读和反思丁光 训主教的文章时,我止不住又一次感叹,在人类历史如 此纷纷扰扰的时刻,上帝奇妙地带给中国和世界这样 一位深刻的、注重实践的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借用旧约 《以斯帖记》中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为现今的机会(for such a time as this)(ESther 4:14),"上帝在我们中 间真的兴起了一位有着特别学术造诣、高超教会领导 才干、以及光辉基督徒人格的信仰典范,上帝让他引领 着中国教会穿越二十世纪的风暴,迎接二十一世纪的 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房赢 《天风》2010,(12):68-68
<正>在繁忙的社会生活中,很少有人安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婚姻幸福的基础是什么。有些人认为婚姻幸福的基础莫过于有足够的金钱、有好的工作、有房子、有车子、有孩子……但稍加思考,我们就会知道,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的婚姻真正地幸福。  相似文献   

19.
张丽红 《天风》2012,(4):54-55
每次在教堂里听到那悠扬的琴声,心中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一位和蔼可亲、热心侍主的老人丁保全老师。 丁老师是一位心系基层教会的义工。我所在的教会是一个乡村教会,教会经费紧张,各样支出都十分节俭。崇拜所用的是一架破旧的风琴,2003年秋,琴键哑了一个。丁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默默地记在心里,不久就购置了一台雅马哈电子琴奉献给我们教会……  相似文献   

20.
刘宇 《道德与文明》2024,(1):96-111
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界定为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但在伦理学中并未阐述实现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是如何实现幸福的。由于运气的存在,德性本身并不能保证幸福。这个任务是通过《诗学》中对悲剧的系统论述来完成的。悲剧主人公具有较好的习俗德性,但因缺乏实践智慧而尚未形成完满的德性。当其信守习俗德性并执着地进行合乎德性的行动时,便可能遭遇德性的单一性所不能容纳的实践复杂性,进而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通过编制一个完整的悲剧情节,实践的整个过程得以被统观,从而使人们能够理解习俗德性的局限性。这种理解培育着悲剧智慧。将悲剧智慧把握到的实践整体意义结合到当下情境的实践之中,便孕育着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把握住每一个具体实现活动的善及其与整体善的关联,由此便可能超越实践中的运气带来的不幸,走向幸福。就此而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实践哲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如果说伦理学论述的是幸福的可能性,那么诗学则论述了幸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