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各级学校班集体人际交往心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学校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结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各级学校班集体人际交往有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对各级学校人际交往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学生班集  相似文献   

3.
教师变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名小学数学教师与这些教师所教班级的1691名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两个测量工具评价了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的55节数学课进行了录像;并按照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与课堂对话的特点进行了编码,采用问卷法测查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与态度.多水平分析表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课堂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课堂师生对话的权威来源与教师运用学生想法的程度对学生数学学习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数学学习观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班主任求助:今天班主任非常着急地和我沟通班级中一位学生闹闹的状况。闹闹是二年级学生,在升入二年级的时候,他在学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有时闹闹就因为找不到一支铅笔而在课堂上大哭大闹,致使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而闹闹周围的学习环境也是乱遭遭的,书包掉落在地上,书本也会不同程度地散落出来围在闹闹的桌椅旁边,闹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着。在人际交往方面,闹闹也自认为在班级里没有朋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但班主任反映其班上同学其实很愿意帮助闹闹的。班主任还告诉我闹闹自己会说脑袋中有个声音,  相似文献   

5.
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利用互帮互助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班级里弱势群体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改变了以往这些学生一上课就想睡大觉或人在心不在的现象。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高效课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学生不赋予社会的期望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通过对109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和306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生学业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在控制教师所教年级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的班级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3)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效能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越高,学生学业效能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越弱,反之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感低的班级,学生学业效能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句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个体的人尚且如此,那作为学生群体的班级也一定是这样。一个班级内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等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驾驭知识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表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上,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其中融合的思维成分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滞塞,兴趣不高,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习惯上把这部分学生定义为“学困生”。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得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能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班级团体依恋问卷、自悯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编学业满意度问题对6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当代初中生对其所在班级的团体依恋和自悯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后,(1)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2)自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3)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从班级团体依恋和自悯的角度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班级集体效能问卷,选取26个班级的1125名初中生作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班级集体效能对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影响。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后,结果发现:(1)班级集体效能与学习倦怠具有直接的关联:班级正向联合力越高,则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越高;班级负向联合力越高,则学生的情绪与生理的消耗越严重;班级优秀成员的效能越高,则其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越低,师生关系越疏远、生理消耗越严重;而班级成员的自我效能越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越高、情绪的损耗越小;(2)班级集体效能对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级的正向和负向联合力越强,则学业自我效能对师生疏离的负向影响就越弱;班级的负向联合力越强,则学业自我效能对情绪耗竭的负向影响就越小;优秀成员效能越高,则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习低成就感的负向影响就越大;而成员自我效能强,则学业自我效能对师生疏离的负向影响也强。  相似文献   

10.
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个体的自我认知、成就目标、认知能力等个体因素以及班级、家庭、课堂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学业情绪,且自我认知是环境因素影响其学业情绪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另外,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异性。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学业情绪的界定和具体结构的深入探讨、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对特殊群体学生学业情绪的关注以及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使学困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教的高一(1)班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特别差,学习非常困难。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能集中,甚至睡觉等,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业和班级的整体成绩,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来帮助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12.
苏洁 《美与时代》2014,(5):59-59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课程上的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生在面对美术这种较为放松的课程上,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知识、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良好、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实现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素养的提升,美术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当中,建构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通过测试57名大学生对五种问题解决策略(自由产生、类推、逐步分析、形象化重构和整合)在三种情景(人际交往、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三个维度(经常使用、有效性、易于使用)下的评估,发现大学生使用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他们普遍认为这五种策略最适宜于用在学习情景中,在人际交往中的用处不大。这种结果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大学生认为几乎每一种策略都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四种思维能力,其中自由产生策略需要用到更多的能力,包括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美学生存在课堂学习行为差异的现象得到了中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作者推测,中美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的结构取向和深度取向的差异,是导致他们表现出不同课堂行为反应的一个原因.本研究采用学习风格量表和课堂学习行为量表对281名中国大学生和206名美国大学生施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学生存在学习风格与课堂学习行为的显著差异;学习风格的结构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深度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构取向的学习风格在文化组别与课堂学习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结构取向至少能部分地解释中美大学生之间的课堂学习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探讨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考察专业认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采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取向问卷对582名特殊教育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在感知班级氛围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直接路径,也调节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即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特殊教育职前教育理论,对提升特殊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教学观念首先要转变,这样才能围绕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和发现出更多的、有效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怀勇  郑意颖 《心理科学》2022,45(3):591-598
学习投入是预测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习投入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然而,以往鲜有从课堂公平的视角进行的探索。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以621名高中生为被试,探讨课堂公平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师生交换关系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机制。发现:(1)课堂公平与师生交换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投入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课堂公平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投入,而且还能够通过师生交换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投入。研究结果揭示了课堂公平对学习投入影响的内部心理机制,为通过营造课堂公平而改进师生交换关系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更好地提高中学生学习投入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撒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50-151
初中政治课最主要的特点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学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课十分的枯燥难懂,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征,所以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言。若要彻底的摆脱这种尴尬的学习境遇,就要积极的探索政治教学的新办法,提高学生时政治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对长期以来具有争议的中美学生存在课堂学习行为差异的现象,研究者推测中美学生由于具有思维风格的差异,造成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处理方式的区别,从而影响他们不同的课堂行为反应。研究对来自于中国学生、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学生三组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文化组别和学习动机因素后,思维风格仍能显著预测课堂学习行为,并能部分地解释中美学生之间存在的课堂学习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教学幽默风格模型(Instructional Humor Styles)和教学幽默加工理论(Instructional Humor Processing Theory)为基础,通过构建多水平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幽默与学习投入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幽默与学习投入无显著相关;(2)在学生层面,仅学生感知的与课堂相关的教师幽默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3)学生感知的与课堂相关,与课堂无关和攻击性的教师幽默均能通过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此外,自我贬低的教师幽默仅通过消极情绪对学习投入产生作用。本研究首次将教学幽默风格理论模型拓展至在线学习环境中,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验证了该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此外,本研究验证了教学幽默加工理论,揭示了教师幽默对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这对改善在线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