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2.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有自身的界定和特点,它包括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空间的利用和组织、时间观念、服饰、目视行为和触摸,探讨服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的含义和作用,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能更好地诠释服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霞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34-134
培养高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英语对话课,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傅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28-128
小学开设英语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有其较强的特殊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初步形成对英语的语音、语调的感知,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点,遵循其原则。  相似文献   

5.
方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32-132
培养高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英语对话课,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然而,反思一下近年来高中英语对话课的教学实践,对话课教学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无声的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指出:“我们用声带交谈,但是我们是用面部表情、声调乃至整个身体去表示和传递感情的。”因此,了解和掌握人的体态语言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要求。美国教育家马尼林·梅普勒认为:“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读懂’别人无意识中表露出来的一些东西,那么,你就能够有效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态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与信息,所以体态语言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仅程度上必须有所控制,种类上也要有所选择1.服饰。服饰是一种静态无声的语言。参与劳动时,朴素的工作服,无形中缩短了自己与其他劳动者的心…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的状态,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际信息,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口语交际具有能力的综合性,交际过程中不仅需要听说能力,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发展,和人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上完这节课后,笔者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论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结构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能力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讲话的能力;(2)听话的能力;(3)言语交际的知识和策略。每一能力又由许多子能力组成。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同认知发展紧密联系,具有不平衡性,可以由学习和训练提高。培养儿童的言语交际能力,对改进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非语言交际中身势语的概念、常用身势语的种类以及身势语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对当前我国公众言语交际实际情况的调查为基础 ,提出了建立语言伦理学的基本构想 ,并探讨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阐述了该交叉学科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该学科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外语教学中,针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取得共识。而外语教学不仅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互动中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完善和知识的意义构建,而且文化教学应始终贯穿在语言教学当中,使得跨文化外语教学成为必然。跨文化交际本身就包含着双向沟通,学习外语“引进来”的同时更应该“走出去”。本文作者以学生的身份,结合自身的感受探讨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究如何在教学中采取更加具体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顺畅交流成为以语言或非语言为途经、以文化为环境的一种信息传播,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要教授学生两种规则,注意语境方面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水平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目的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真的无法想象,离开了语言,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因为语言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面的“文”更多指的是语言的修辞。那何为修辞呢?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英语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taskbased)。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交际”。因此,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听、说教学,而忽视或淡化了语法教学,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强调功能意念,不重视语法教学(或不讲语法)。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要不要教学语法?语法教学应占一个什么位置?怎样教语法?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包括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和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听与说活动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75%以上.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口头交际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在初三学中做过一次关听力测试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近50%的学生以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最为头疼的是听力理解与口头表达,37%的学生感到每次考试之后听力部分是最没有把握的,而绝大部分同学是无法用英语开头表述的,听力理解障碍何在?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佛经的翻译自东汉至宋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这样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作为外来文化,大量佛教经典通过翻译传人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其教义和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圣经》不仅确立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促成了西方国家生活习俗的形成,而且对于其得以传播的载体——语言,尤其是英语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运用对比、举例和叙述的方法分析比较佛经翻译对汉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与《圣经》翻译对欧洲语言文化的影响的异同,从而增加读者对圣经翻译与佛经翻译的知识,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go for it》,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A、B两部分并附Self check部分。教材的总体特征是:内容详尽清晰,层层深入,对广大教师理解,运用教材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言语打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个常见语言现象。不同类型的打断在整个会话语流中皆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在河北省三所三甲医院实地录音语料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医患交际中的打断现象,以期探求医患交际的结构及本质,为临床医患交际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学海》2008,(1):205-208
各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产生了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即一种事物在另一种文化里不存在,或者一种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及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这种不同民族文化间普遍存在着的语言空缺现象,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