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经认为金庸大侠是命运的宠儿,备受胜利女神的青睐。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作品的影响力,这一点堪称奇迹,让人仰之弥高。读了《金庸传》,方知他历经过情场失意、中年丧子、事业磨难等人生苦痛,或者说是灾难,但他勇敢地活下来,积极地面对生活,最终成为杰出的成功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读蔡澜先生的《江湖老友》一书,为许多新鲜有趣的名人趣事而忍俊不禁。其中一则,写的是金庸先生藏巧克力的故事,颇耐人寻味。一次,与大病PK之后,医生向金庸下了禁令:不得吃甜食。金庸呢,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医生越是禁止,他就越想吃。当然,医护人员和家人是不会主动将巧克力送到他手里的。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来源苟波“神魔小说”受道教影响的痕迹不仅在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上表现出来,同时,也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有所反映。正如其名称所言,“神魔小说”的主要形象是一些身份和能力皆有异于常人的“神仙”和“妖魔”。而且几乎每部小说,皆有一个互...  相似文献   

4.
金庸先生曾说:武侠小说就是成人世界里的童话。可是武侠、江湖毕竟是小说中的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难描难画。有一位西北姑娘,却开了一家"金庸侠客岛"酒吧,以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和大侠作为酒吧的主题,让正在做着童话梦的成年人圆了梦想!开酒吧,主题不明前途惨淡  相似文献   

5.
池田:金庸先生信奉佛教,且对佛学甚有造诣,先生皈依佛教,是缘于什么呢?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池田:请往下说。金庸:1976年10月,我19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雳,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  相似文献   

6.
“神魔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道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魔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道教内涵苟波“神魔小说”中处于对立状态的“神仙”和“妖魔”不仅在形象和行为上迥异,而且代表了人性中‘善”与“恶”两极。通过对“神魔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的“神仙”人物实际上是人性中诸种善因的象征,而“妖魔”则是影...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创造了一系列19世纪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思想上具有超验的、超时代的独特价值.由于托尔斯泰对人与社会的思索始终指向人存在的终极意义,在他看来一切问题的根本都要回到人本身来解释,所以他对人的自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与同时期尼采的“超人”思想有着共通之处,两者都有着道德上的理想主义,这在当时具有着鲜明的进步意义.直至现代性的范畴内,人的危机愈演愈烈,托尔斯泰式的超人对于完善人的整体性、寻求生存的积极意义来说,仍然有着可借鉴的力量,考察其超人的具体特点与价值,或许对探求人如何更好地生存这一永恒主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视为一部对人性审视的范本,其中的故事情节蕴含了中华民族某些良好品质。这些小说,若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不仅仅是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同时也是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极富教育的意义。自古我们讲究忠、孝的行为与精神模式,特别是在草莽社会——江湖,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行为与精神模式,这就是"侠、情"。金庸小说中的"侠、情"实际上是"忠、孝"在社会生活的扩大化,同时在这两个范畴之中达到了自身的辩证与统一,以期人们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任侠果敢、至情至性的精神。金庸所说的侠士境界,包含"儒侠"、"道侠"、"佛侠"和"丑侠",强调了人性对于真诚与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众多的“武侠迷”对金庸的小说爱不释手,而金庸先生《连城诀》中的一段故事更令许多读者难以忘怀: 铁骨墨萼梅会笙有一本《连城剑谱》,异常珍贵。他的三个徒弟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为争夺这本剑谱不惜杀死师父,并同门相残。一日,万震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前,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寓所安然仙逝,引发各界的哀悼和追思。钱钟书先生曾评价饶宗颐先生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则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而金庸先生则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饶宗颐被学界尊称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更因为有了饶宗颐、钱钟书、季羡林这三位大师,文化界学术界有"北钱南饶"和"南  相似文献   

11.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是一部佛教文化色彩极为浓厚的作品,它以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来象征世间的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是书中人物的真实写照,生死、善恶、恩仇的界限最终都归于消灭,每个人物都在因缘和合中生死流转,全书弥漫着浓厚的佛教气氛。笔者拟对书中所体现出的佛教文化思想进  相似文献   

12.
锋利与柔软     
正还是在学生时代,金庸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灯光摇曳,促膝长谈。文学,拉近了俩人的距离,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在张印通的宿舍里,金庸看到了张印通收藏的许多文学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学名著。金庸的刻苦和勤奋博得校长张印通的赞许和好评。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是当时浙江省一所重点中  相似文献   

13.
“神魔小说”中的仙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神魔小说”人物形象的设计,“神魔小说”的“神仙救世”和“凡人修道”双重主题的产生,以及“神魔小说”天—地—天情节结构方式的由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道教观念及道教仙传故事对明清“神魔小说”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庸是蜚声中外的武侠小说大师,他生于1924年,今年是其90华诞。金庸一身江湖侠义之气,可谓江湖群龙之首。虽已年过九旬,可他仍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到处讲学游历,这与他坚持独到的养生秘笈密切相关。金庸保持了一份顺应自然的心态。他说:“我们中国人认为,虽然死不可避免,但生时应该过得好好的,应该去帮助别人,心平气和的,讲究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5.
《古船》和《双城记》这两部作品中都拥有极为庞杂的人物角色。但在这众多的角色当中,两部作品却恰巧都存在着“怪异”性格的人物形象,即隋不召和卡顿。在《古船》当中,隋不召是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他见证着镇上的发展进程,历经一切悲苦与磨难,改革与创新。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他自己的,不听任何人的常规的召唤,正常的伦理道德与权势判决不了他。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潘长江表演的小品版《将爱情进行到底》令人印象深刻:因为网络,“杨过”和“小龙女”恋爱了,并相约到桃花岛见面.但最终,“过儿”见到的竟然是自己的前妻。网络如梦境,爱慕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中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一个小品。但或许也曾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婚外网恋已是“时尚”新婚外恋,但是许多人也因网恋离婚甚至自杀、犯罪。  相似文献   

17.
贪、嗔、痴,佛教称之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五欲有两解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声、香、味、触:二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嗔是愤恚无忍,与人不能合群,个人修养差。痴是愚顽无明,不懂为人为僧的道理。这“三毒”,严重危害佛教徒的身命与慧余,不但不能修成道果,而且使僧尼丧失了起码的资格。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去世,金庸先生写了一副挽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二人的成就、影响,世有公论。金庸称梁羽生为“大前辈”,自称“自愧不如”,谦抑、冲淡的境界,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19.
正有记者采访时问:"据说您是您那个时代写影评最好的?"金庸认真地回答:"我不是写得最好的,但我是最用心的。"记者又问:"为什么您不写当代生活的小说?"金庸很谦虚地说:"我不敢,写当代小说比较困难,我喜欢写武侠。"在金庸封笔后的许多年里,每当听到有人盛赞自己时,金庸常常谦虚地称武侠是小技,上不了台面。谦逊若此,令人钦敬。金庸先生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又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他谦逊、低调的品格,已经融化在  相似文献   

20.
戏说金庸     
金庸小说横空出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景观。一个小说家能做到金庸这样,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的。金庸是一个谜,为了更传神地解开这个“谜”,这里使用了一种“天方夜谭”式的隐喻……———作者题记缘起:金庸何许人也?世人难为其说曾遇一风尘异人,讶其多识,偶与言及金庸,其笑谓:“此卿本佳人,前身曾是一代名妓!”大惊异,茫茫然追问谁何?但笑不语。将去,乃告以清人吴梅村两句七言行歌,曰“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才知其隐射竟是那个致使大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苏州名妓———陈圆圆!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