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军辉 《学海》2007,(3):183-187
通过对民事诉讼目的论发展过程的分析,厘清了目的论的主流为当事人权利保护说、法律秩序维护说、纠纷解决说之争。在追问民事诉讼目的论的阶段性和地域性问题后,表明民事诉讼的目的具有跨越历史与地域的特性。分析民事诉讼的起源及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可以证明解决纠纷仍然是最恰当的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理测试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心理测试符合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的观点予以认可,但法律制度对民事诉讼证据法律属性的规定却是具体而明确。由于民事诉讼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应变性、反复性等,因此对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应在完善其法定程序、形式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心理上有助于当事人化解纷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诉讼法上的协议管辖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民事诉讼法上的协议管辖制度刘敏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是指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依照法律规定协商确定第一审管辖法院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协议管辖制度因其适应商品经济需要,早在古代的罗马法中就已确立。其后,这一制度被近现代世界上大多...  相似文献   

4.
禹华初 《学海》2006,(6):98-10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公司,是不以羸利为目的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关。这种性质使其在不良资产处置诉讼中处于有别于普通民事诉讼主体的特殊性。本文结合我国司法和法律适用的实践,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诉讼主体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相关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唐东楚 《学海》2008,(1):149-154
相较刑事诉讼而言,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似乎前景暗淡,但其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衰而不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它在民事诉讼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首要基础是人民大众尤其是具体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将具体案件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如何选择人民陪审员的选择权交给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现行民事陪审制度的好思路.  相似文献   

6.
程丽庄 《学海》2007,(1):157-160
实际的民事诉讼往往以“要件事实”为核心组建,因此,作为法律人,只有熟练掌握要件事实理论方能在诉讼中游刃有余。同时,要件事实理论已经成为日本法律人的共同语言,必可对我国法律人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9,(5)
习惯的司法运行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当事人或司法者对习惯的查明、司法者对习惯的认定与适用。其中,习惯的查明要解决查明的客体、主体、程序、技术和后果五个问题。习惯的认定依习惯性质之不同而应适用不同的程序:对于未为官方确认之习惯,通常须经历当事人一方举证、对方质证和法庭审查等程序;对于对方当事人自认的,或众所周知的,或已为官方确认的习惯,提供方无须举证,法官在审查其与本案关系密切后可直接予以认定。习惯可以在当事人约定、法律规定、法律变通、法律默许、法律解释、法律修辞、法律漏洞填补、法官裁量等八种情形下得到适用。习惯适用的目的在于证明法官对证据、事实、协议之性质及内容认定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增强司法裁判结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及裁判文书的权威性和可接受性。当然,习惯的适用还会受到来自法律、习惯性质、法官偏好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的最后阶段,规定了一种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得以实现的程序,即执行程序。执行程序又称强制执行程序,是指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以国家强制力强制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所适用的程序。作好执行工作,对于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宣传法制,教育群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刑峻法是我国法律自古以来的特色。在当今社会中,废除和缩减死刑是世界各国发展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死刑罪名,并且在相关司法解释中一再强调要尽量减少司法实践中死刑的适用。法律赋予了法官关于具体量刑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也导致量刑不均衡现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现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TRIPS协议中的临时措施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 《学海》2003,(4):147-149
TRIPS协议第 5 0条有关临时措施的规定是该协议知识产权执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新修改和颁布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表现为诉前停止侵权。本文通过比较美国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临时禁令、初步禁令和永久禁令三种禁令救济制度 ,对诉前停止侵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界定举证责任分配出发 ,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架构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关于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学说的历史生成、哲学基础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途径 :( 1)基本理念转换 ;( 2 )相关立法完善 ;( 3)司法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2.
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患纠纷的最终解决是通过传统的民事诉讼途径,然而,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医疗案件本身的特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对医疗诉讼的制度设计重新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的法律与道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医患纠纷的最终解决是通过传统的民事诉讼途径,然而,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医疗案件本身的特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对医疗诉讼的制度设计重新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5.
邓红梅 《学海》2005,(2):169-175
法律正义,是指体现在实在法的原则和规范中以及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正义,是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总和.罗尔斯的四个阶段说揭示了社会正义原则向法律实质正义的转化过程,这个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正义标准向法律正义的转化.法律正义不是介于法和正义两者之间"第三种规范",它既在法律之内,又在道德(正义)之中.法律正义的结构体系问题旨在探讨法律正义的内在结构即分类、相互关系和具体内容等问题.通过对法律正义的结构体系的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我们将对法律正义形成一个更全面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争论甚嚣尘上的当下,神经法学的学科合法性论证也在稳步进行。这其中,关涉到民事诉讼法学的神经认知科学运用及与此相关的分支学科建构是应当被考虑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在民事诉讼中,神经认知科学主要运用在主观证据的真实性认定、法律事实中的主观真实判断以及正当程序的感染与缓解作用扩散三方面。而若要充分发挥神经认知科学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与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效能,需要在学科体系与实践方法的完善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纠纷引起的经济诉讼案件必然有所增多,而经济案件诉讼是民事审判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强调当事人举证是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首要环节。然而,在民事诉讼中要解决好当事人的举证问题,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而且还需要解决好如何指导当事人举证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当事人在何种条件下举证才具有法律效力及如何指导当事人举证进行探讨,以期对审判方式改革有所稗益。一、举证责任的时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9,(4)
在包容性、开放性与多元性财产概念的理论体系下,具备经济利益价值且能被企业所持有控制的企业数据可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益客体。从法律属性上看,企业数据权益既不是物权、也不单纯只是一种知识产权或财产性权利,它是由不同权益集合而成的权利束,囊括了法定化权利及受法律保护的利益两种类型。企业数据利益应受严格限定,符合"非类型化、正当性与保护必要性"三个条件方可构成受法律保护的企业利益。采用确权保护模式与行为规制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保护企业数据权益,可克服确权保护模式的封闭僵化问题,给予法官在个案中足够的自由裁量空间,也可妥善解决因科技迭代发展、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新的数据纠纷。在适用行为规制模式保护企业数据权益时,应秉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谦抑性,遵循利益动态平衡原则,严格限定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  相似文献   

19.
罗马法是罗马时代订立的种种法律和其精神的体现。自公元5世纪起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多采取与罗马法不同的习惯法作为其法律基础,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带有罗马法痕迹的法律和法典渐渐在日耳曼地区的法律条文中显露。经过从外部留学归来的法律学者的不懈努力,罗马法逐步战胜了以《萨利克法典》,《萨克森明镜》为代表的日耳曼习惯法。随着新的法律条文的传播,在地域和学术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社会大众的行为思想,产生了具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梅强 《周易研究》2012,(3):80-89
在严格区别《周易》、王弼《周易注》及《周易正义》三者不同思想的基础上,厘清《周易正义》所蕴含的法律思想是《周易正义》法律视角研究的当务之急。作为《周易正义》法律思想的表征体系,《周易正义》中的刑罚适用原则可简述为: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轻刑原则、重刑原则。这些原则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