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主体在解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其有目的的个性化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愿望是依靠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实观。从“康期坦次学派”尧斯、伊塞尔等人的经典学说到《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的若干论断,再到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续篇)等一系列惊世之语,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创造性思维多与解读与鉴赏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如果把文学作品的创作称为“一度创造”,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二度创造”,而“二度创造”就是对“一度创造”进行“同质异形”的再创造,从而满足和实现受体解读的“心理期待”或审美欲望。  相似文献   

2.
吴彬     
《佛教文化》2009,(5):2-3
吴彬(16世纪).字文中.莆田(原福建)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善山水.人物、明万历间以能画推荐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其画山水.绵密繁缛.景静魂奇。人物多为佛画罗汉.形状怪异.但却洁秀清新。十八应真(阿罗汉)为传统佛教画题材.而吴彬此幅,于罗汉.修短肥瘦.各尽其态;于龙虎龟鹤.诡异多姿。圈中乾隆皇帝弘历的题诗.对他们都一一进行了描述,称赞其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别开生面”,可谓知画者。又称吴彬为“不羁士”。按吴彬于都门阅邸报.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学     
道教文学,即以道教活动为题材内容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道教的活动也反映在文学领域中。这类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仅集中地见于藏内专集,而且也散见于藏外文学作品中。从藏内作品看,其中的赞颂、表奏、传记文集等类,基  相似文献   

4.
2000多年前,战国楚诗人宋玉有感于(山海经)所载的蕃草神话,以他那如椽巨笔写下(高唐赋》和(神女赋),精心编撰了一出人神相恋相爱的风流佳话,从此在中国神仙体系中多了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女性神人——巫山神女,她那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亦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同时由巫山神女故事衍生的“巫山云雨”、“梦游高唐”、“魂断阳台”之类的典故,亦为人们所青昧,屡屡出现在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表现爱情题材的诗、词、曲中,藉以表达。男女欢会”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诗,虽是文学作品,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却胜过雄兵、刀枪,有救人性命的功能。在我国历史上,就流传着许多“救命诗”的佳话。  相似文献   

6.
在《坛经》中,“相”被看为引发人的烦恼的根源。离“相”的意义、内容、方式、状态等,构成了《坛经》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海德格尔的“现身情态”理论来看,离“相”问题的上述各个环节可被纳入“自烦”与“他烦”的结构关系中进行解读,并可据此对《坛经》中“定”、“慧”的意义及关系给出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7.
写文章,正确认识个性、题材、气势三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题材,有重大和一般之分。所谓“金戈铁马”,便属于重大题材;所谓“吹箫踏月”,则属于一般题材。重大题材和一般题材,其本身所蕴含的气势,有大小之分,强弱之别。不同的题材,对不同的作家往往具有不同的吸引力;而不同的作家,又往往要选择那些能够表现他个性气质的题材。刘白羽最感兴趣的是硝烟迷漫的战斗生活,唱出来的是  相似文献   

8.
守一     
道教修炼方术。守持身中魂神,使之不受外界牵扰,与形魄相抱为一的内修方法。道教认为,人身藏魂、魄、精、神,其中魂与魄,神与形(精生形)相合相依,人才能生存。魂、神属阳,好动驰,魄属阴,喜静止;而声色财货,又常诱人神昏魂驰而不守舍。如不制止,魂神将离形魄,以致病死。因此,修道者须割弃嗜欲贪念,断绝魂神外驰的通路,使其长  相似文献   

9.
王重阳诗词在整个道教文学史中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以诗作鉴,“自鉴”、“鉴人”,磨炼道心,寄托道情,广传道意,寓庄于谐,题材多样,用典生动、贴切,语言看似随意,实乃炉火纯青、举重若轻的大家风范。王诗的道教史、文学史价值,均应得到充分肯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魂魄观念往往联结着“有神”与“无神”之争。王廷相别具一格的魂魄观,从气化宇宙论维度界定人的魂魄,认为人的魂魄是“气”所产生的灵妙作用。他认为,魂魄因气的集聚而生成,亦因气的散失而消逝,魂魄并不能在人殁后转化为鬼神。“魂”与“魄”作为气的作用的显现,本质上同根同源,故不能分而为二,因此他否定了“魂”“魄”二分观念。他对儒家经典中的“鬼神”与世俗宗教和民间信仰中的“鬼神”作出准确区分,并对人的魂魄回归作出新的解释,否定了世俗宗教和民间信仰所说的“鬼神”的存在。王廷相的魂魄观从“形气”切入,侧重陈述“气”的质性,较为彻底地贯彻了无神论,是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绿色宝库”。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武陵源之魂,山势峥嵘,地史古老,其海拔2493.8米,总面积567平方公里。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及省级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人与生物保护区网”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悲悯情怀与民魂迴升──三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萧焜焘在那面临经济崩溃,同时接近精神崩溃的年代,我们哀痛中华民族精神的沦丧、也就是民魂的焕散。这个民族竟然被推落到茹毛饮血的蒙昧野蛮的深渊.我们悲怆地呼唤;“魂兮归来.中国魂”!经过改革开放的诊治.经...  相似文献   

14.
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拍摄什么?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意义。作品《十月的螃蟹》就是一个例证。 《十月的螃蟹》是一幅静物作品,但又与一般的静物作品不同,创作者意在以寓意的形式借物抒情:以螃蟹寓意“四人帮”的横行霸道;以昂贵的茅台酒寓意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欢快的心情,以秋菊象征着“十月”……。其艺术构思既独特又新颖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成功,熔铸着创作者的情感,是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题材提炼的思想结晶,也是深入构思的必然结果,《十月的螃蟹》的以小见大充分说明了,在艺术构思中对题材  相似文献   

15.
“魂、鬼、神”三个词在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中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可以断定这三种观念是原始傣族共同的原始宗教观念。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佛教在文字和教义上都有比较大的区别,本文论析了傣族的原始宗教“魂、鬼、神”的产生早于佛教,并根据语言学和民族学的证据,认为“魂、鬼”观念的产生至少可以上推到原始壮傣民族,“魂”的观念至少可以上推到原始壮侗民族  相似文献   

16.
汪维藩 《天风》2011,(11):56-57
90年代初,周联华牧师首次访问“金陵”时,我曾送他一个小镜框,上书陶渊明的名句“乌倦飞而知还”。周牧师离宁前夕,在金陵饭店写了封信给我说:“我这只倦鸟又要飞回去了。人各有自己的本垒,南京是你的本垒,我的本垒则在台北。”“本垒”是棒球运动的一个术语,大意指一个人能够发挥潜力、取得业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欧洲的临终关怀理念,其宗旨是帮助各种临终患者能够在身体舒适、心情平静安宁的情况下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给予临终者家属以适当的安慰,使他们获得精神支持,从容地接受现实,最终让“逝者魂安”“生者心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临终关怀其实就是不同族群关于死亡的文化体验仪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你”和“他人”的探讨,在当今社会中,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都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明确的和隐蔽的形式被感受到。你是谁?人——例如,在联系到“人权”或“生命伦理学”时所谈到的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些哲人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古圣先贤穷源竟委,试图领悟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出“和谐共融的社会”。然而人的罪性使人们不可能逾越“报仇”的孽根性。和谐共融的社会大环境从何而来?为人处世之道从何而得?这道离我们不远,就在《山中圣训》里。耶稣在玛窦福音5:38—48节里有许多崇议宏论,他口含天宪,句句珠玑,娓娓而谈“天国子民与人相处之道”。单“对待仇人”方面。不下于六节经训。  相似文献   

20.
做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文化建设为孩子的成长构建精神家园,通过学校文化立学生之德,立学生之智,立学生之体,立学生之行,最终立学生之魂,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