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晗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4-144
中西方的女性虽同属“第二性”的地位,但中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学形象并不能一概而论。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量译介、借鉴、吸收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批评来探讨、解析中国女性文学形象,将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放在同一纬度,明显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而,我们要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重新构建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出现的金星神为男性形象,最迟在唐中期,受祆教、密宗与星占术的交融影响,出现了金星神女性形象,并影响了佛教与道教对金星神形象的塑造。但是由于宋代之后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愈加明显,占卜与禳灾的形式更加日常化、多样化,以及小说、戏曲中出现的金星神主要为男性,故造成了百姓认知中的金星神主要是男性形象,仅在宗教文献与艺术中还保留着部分女性形象。孙海桥,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3.
王艳 《美与时代》2006,(6):49-51
随着女性批评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从男女性别的视角,拆解了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女性特质的变化和女性身份权力的变迁两个方面阐述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类"。由于政治对文学的裹挟,文学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严重异化。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特点被刻意隐没,女性形象成为时代政治、思想道德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内容的爱情被涂抹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进而成为男性形象的陪衬和点缀,成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被观者"。  相似文献   

5.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6.
随着CG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插画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绘画创作的初心,在创作中一味地讨好观众,使得大众审美疲劳。尤其是在一些女性形象的绘画创作上,部分插画师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标准,使大量露骨、低俗的女性形象的插画充斥在网络上。因此,女性形象在CG插画中的多元化运用已经成为现今的热门话题。只有对CG插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多元应用,才能提高CG插画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力,改变当今CG插画行业发展的良莠不齐现象,这对于我国CG插画相关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写实风格、抽象风格、卡通风格、奇幻风格、装饰风格等多种艺术风格的运用,能够提升CG插画中女性形象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不断为CG插画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7.
宋词中有大量优美的形象,尤其是呈现出了众多美丽的女性形象。宋词中女性形象的容貌美首先表现在面容娇美,并多从五官具体表现,描写较多的是眼睛、口唇和眉毛。宋词对女性容貌美的表现还包括头发之美和面部装饰之美上。宋词中的女性形象皆美丽动人,既追求容貌的精致之美,也追求清淡的效果,使得她们的容貌呈现出艳而不俗的秀雅之美。除此之外,宋词中女性的容貌美也具有传神之美。  相似文献   

8.
目的:时代的发展和军队的转型,给当代中国军人提出了如何塑造自身形象的重大课题。通过比较不同群体青年女性对军人形象认知的异同,为军人形象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方法:质性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法和投射法。结果:青年女性对军人形象认知总体积极正面,但不同群体女性的认知存在差异。结论:我军形象塑造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增加时代所赋予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西油画的发展中,女性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女性以其柔美的形象、曼妙的姿态吸引着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女性形象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早、中、晚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突出的特点是从"扁平形象"发展为"圆形形象".其代表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三位女主人公露西,爱碧与玛丽共同构成奥尼尔笔下普通女性悲剧命运的整体画面,她们形象的转变反映了奥尼尔女性主义意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热播电视剧中抽取女性形象随机样本,引入“女性形象建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他律共同作用之下,近年来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社会、经济地位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污名化、“被看”等情况.对于已然存在于女性形象之上的传播偏向,外在地位的提升并不足以遏制这一趋势.反之,强化女性的内在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避免被男性同化成为“男性化的主体”,确立女性形象自觉的主体存在,或许是应对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传播偏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古代绘画作品中充满了女神、著名女性的形象,即使是世俗生活中的女子,形象也是被类型化的,处处流露出男性的审美理想和对女性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家刘飞笔下的光头女性形象表现了画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怀;通过对头发含义的颠覆,以超前的方式,引领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包括女性中性化、性别模糊化、改变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追求.这些光头女性形象,不仅是对传统女性美的思考和超越,也是对后工业时代性别多元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正>在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中,剧作家们曾创造出无数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时代的产物,散发着女性的独特魅力,而优秀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一不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思想、体现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从17世纪的古典戏剧到18世纪的启蒙戏剧,剧中的女性逐渐从理性的附属品发展成为潇洒恣意的独立个体。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发展,既与剧作家的创作观念有关,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象特征。可以从明代心学的有关论点着手,以男女性不同时代立场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明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特征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电影《囧妈》是2020年唯一线上按时上映的贺岁片,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放弃了传统院线上映的方式,选择线上网络免费观看的模式,在大年初一准时与观众见面。电影以欢快的叙事语言描述了一个儿子与母亲在去往俄罗斯的路上,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电影《囧妈》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为基础,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切入影片,解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剖析当今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压迫。  相似文献   

17.
魏良 《美与时代》2014,(10):86-86
试图对清朝时期与同时期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从画面特征、造型手法、社会文化根源这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四点相同之处及四点异同之处并深入阐述其产生相同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夏冰 《美与时代》2007,(10):124-127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外乎女人和男人,而在长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下,女性"象牙女郎"形象已尘埃落定,甚至内化成评价女性的权威标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发展的,旨在消解菲勒斯中心地位.它在前期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的建立之基础上,逐渐从用身躯撞击男权神话大门的鲁莽中走出,以一种"超性别"的姿态与男性携手去彻底解构男权神话,摆脱"边缘"和"无言"的尴尬境地,试图开发出一条"双性和谐"的道路,成为反叛性、抗争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清丽 《美与时代》2006,(12):37-39
作为印象派重要人物及创始人的雷诺阿是一位平民化的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温暖情怀,尤其是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直到今天仍得到许多人的喜爱。本文谈到了雷诺阿笔下的女性,以及这种女性魅力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温洁 《美与时代》2004,(3):76-78
南朝时期,乐府情歌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它们大都以女性为中心,以爱情为题材。这些情歌广泛地反映了她们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情态各异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