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3-143
杨海明先生把李清照评之为最能代表南宋前期普遍存在之感伤情绪的词人。其词在20世纪成为词学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把这个女词人划入一流大家词人的行列。但在中国古代对李清照词的重视和评价存在重大差别:宋、元时期褒贬兼具、局部称赏;明代、清初则被一致推许为婉约词之正宗、甚至冠绝第一这是与明代词坛以诗庄词媚、婉约豪放为标准来品评词作密切相关的;然而在清代中后叶,中国词学进入了高度发展,并对词的艺术规律的认识空前深入的时期,李清照的词史地位却落到了历史的低点。对于李清照的历史定位也是众说纷纭,本文拟将以张伯伟提出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意象批评”的方法分析李清照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2.
陈静 《美与时代》2003,(11):76-77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词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期词疏朗明快、缠绵幽怨;后期词凄楚悲凉、沉郁感伤。前后期词作迥然不同的原因在于时局的变化、民族的劫难以及作者个人的悲苦经历。  相似文献   

3.
豪爽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铸就了李清照这位山东才女高雅、率直、伟岸、好胜的品性,这些品性反应在她的词作中。在众多的词人中,别具一格的她,被奉为"婉约之宗",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善于营造一种意境美。她延续了婉约派的传统,在题材上,以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情感为主。她情思细腻,词作意境空灵奇特、幽美深远、悲壮苍凉、凄绝绵长,以丰富而多情的情感体验,超卓不凡的才情,构造出特有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李清照——这一女词人,以其才思、学识被后人所研究、传唱。其坎坷多舛的一生,我们通过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可见一斑。李清照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词作反应其少女时代的羞涩怀春和纯洁的伤春悲秋;中期与赵明诚结婚后,有初为人妇的甜蜜,短暂分离后的轻忧离愁和不尽的思念;后期因经历了"靖康之变",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词的内容多为悲伤凄凉之作。  相似文献   

6.
金末元初河东山西乃全真道大力扩展的主要地区。山西全真道士词人作品主要关涉宇宙道境、教义教旨、“真功”“真行”,及道教仙境与闲适生活等诸方面内容。其中,“真功”词为对道教内丹修炼与内心体验的平淡描述,文学色彩不足。“真行”词因传播的需要,直白通俗,活泼有趣得多,有明显的“俗文学”意味。关于道教仙境描述的词作,则飘逸洒脱,空灵玄妙,凸现了超越时空,生命永恒的审美境界。遗憾的是,山西全真道士词人词作的数量较少,且其词作更多地具有全真道士词的一般特征,没有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点或地域文化色彩。全真道士词的研究虽不乏相关成果,但就文学角度对全真道士词的解读和探究还相对薄弱,尚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金元全真词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王重阳、马钰词代表了草创期面目,在词调形式与词作内容上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以劝世传教为应用目的,而有意忽略词的抒情功能。其后的谭刘郝王四子词较王、马在体调与内容上有新变,展现出文人化的倾向。丘处机、长筌子阶段正式树立了美文追求,改变了全真词的应用文文体特征。元代尹志平掌教后的全真教逐渐贵族化,其词作渐趋规整,缺少活力,而另一方面与文人的接触更为紧密,重新产生美文与应用文分工的倾向。全真词之变不仅体现在写作风格,还体现在词调形式、书写内容、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在研究具体文学、文化问题时不宜将之视为整体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汉语双字词作语境,以单字词或非词作目标刺激,应用词汇判断法,探讨了语义情境与汉语单字词特征分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语义情境与目标词的笔划数量均影响到汉语单字词的识别,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关语境对多笔划词的启动量显著大于对少笔划与中笔划目标词的启动量.这一结果表明,特征分析是汉字识别的必经阶段,语义情境可能影响特征分析的速度或数量.  相似文献   

9.
袁晓劲  郭斯萍 《心理科学》2017,40(3):651-656
本研究采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AST),以3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我词及亲人、熟人、陌生人三种人际关系词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检验个体对自我和不同人际关系对象的情感是否存在差序格局的表现形式。结果显示,在EAST中,对自我词和亲人词作积极反应比作消极反应时间更短;对陌生人词作消极反应比作积极反应时间更短;对熟人词作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的时间差异不明显。并且,自我词的EAST效应值最大,接着依次是亲人词和熟人词;陌生人词的EAST效应值为负值。表明了在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对自我、亲人持有积极的情感,而对陌生人持有消极的情感,对熟人情感偏向不明显;且不同人际关系在情感的联结强度上表现出差序格局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丘祖《石番溪集》收录词一百三十四首 ,共用四十七个词牌。丘祖精于词律 ,既知词牌本名 ,又掌握诸多别名 ,在填词时多用别名 ,甚至还自创别名。这种情况在全真教祖师的词作中极为常见 ,他们的词作已形成独立的词风 ,许多自创词名本身就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 ,但在依调填词、恪守词律方面 ,又极讲究法度 ,使词学家们无可挑剔。词牌的别名犹如人的别号 ,大部分词牌皆有别名 ,少者一两个 ,多则二十余。别名繁多 ,给阅读带来麻烦 ,令人无所适从。而现代读者对词牌别名已十分陌生 ,查阅一般词书和《词谱》 ,一些别名又未见注明 ,所以查找起来如大海…  相似文献   

11.
李馨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38-138,109
李清照是一位将婉约词推向极至的杰出词人,她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过苦难。她的一生经历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2.
长虹 《中国道教》2001,(2):26-29
近来,浏览了词学家唐圭璋编的《全金元词》中的全真道士词,重点读了重阳真人及其七位高弟的一些词。在阅读过程中,觉得这些词作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都与一般词人的词作有所不同,而具有其特色。词的艺术形式方面的特色一、喜用旧词取新名。如重阳词:《瑞鹧鸪》取名《报师恩》(以下去掉书名号,“取名”二字用“改”字代之)。卜算子改黄鹤洞中仙、蓦山溪改心月照云溪、秦楼月改蓬莱阁、韵令改三光会合、系裙腰改玩系云腰(以下改名相同的不录)。马丹阳词:双雁儿改化生儿或雁灵妙方、长相思改长思仙、白鹤子改白观音、海棠春改神清秀、浪淘沙改…  相似文献   

13.
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使他的词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不同审美心理和风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逸为美.形成了一种自然恬淡的情感与静谧空灵的物象相融的境地,追求"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二是以艳为美.词作情深韵雅,风情旖旎.三是以悲为美.其后期的词作悲婉哀切,滴滴血泪,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李煜的词所体现的审美心理与民族审美心理相合拍,所以他的词产生出无限的艺术感染力,也奠定了在我国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发展我国诗词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词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  相似文献   

15.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中国词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女词人之一.徐培均先生曾说:"中国文学史上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我们应该引为骄傲."[1]她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人.她生长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别是一家"之说,她都当之无愧地成为巾帼文人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望江南》是存词较多的唐代教坊曲调之一,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审美价值极高。《望江南》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真实之美,主要指《望江南》词一方面所描写的景物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所传达的情感是真挚的;第二感伤之美,文人将自然之景与对渐衰的唐王朝及自身命运的担忧的悲情相结合,使《望江南》词作极具感伤之美;第三凄清之美,文人多采用虚实结合与渲染的手法使词作具有一种凄清朦胧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易震吉,字起也,号月槎,上元(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秋佳轩诗余》12卷,收词1180余首,"是明代词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又是明代词史上少有的专力为词的人,然而却是被文学史家、词论家及选家所遗忘的词人"[1].赵尊岳在其选编的《惜阴堂明词汇刊》中评易震吉"词笔取径稼轩一流,力求以疏秀取胜,虽不能至,犹较颦眉龋齿、强增色泽者为善矣".在南洙源为易震吉《秋佳轩诗余》所作序言中,也言及易震吉不仅"好读余乡先进稼轩长短句"、其词"肖稼轩",又说易震吉词作中"柔婉绵丽,一往情深,绮语新声,莺鸣百啭,金荃逊美,兰畹轮香,月槎似轶稼轩而上之",可见其词作风格虽肖辛弃疾,却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菊花情有独钟。李清照的四首菊花词,不仅体现出一种深婉娴雅的品格特征,更凝结着词人所独具的女性美的高洁气质。从浓情缱绻的《醉花阴·重阳》、典重古雅的《多丽·咏白菊》,到由沉郁到豁达的《鹧鸪天》,再到声情幽咽的《声声慢》,菊花意象伴随着李清照含蓄蕴藉的审美情感体验,昭示着词人生命情感历程中从思妇情结到遗妇情怨的心态变化,既表达了其个人的爱情悲喜和精神追求,又体现了超越一般闺门女子的家国忧思之情和文人逸士般的豁达、圆融境界。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情感和本真女性的笔墨,抒发着独具女性美的情绪与忧愁,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特质,书写了女性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马沙亦黑”是尊称不是人名金占祥"马沙亦黑"一词在一些辞书、专著和论文中,几乎都被看作是人名。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回族大词典》载称:"马沙亦黑,明初西域天文学家,汉名吴谅、字仲德"。有的专著还对该词作了解释,《回族人物志》(明代)关于马沙亦黑一节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浩瀚联海中,巾帼所作联对为数不多,但也不乏精品佳作,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李清照,词写得绝,联也撰得妙。她撰过这样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