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异性互动情境中程序公平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向152名被试随机呈现异性对手的程序公平及过往合作率信息,并测量被试在懦夫博弈中的合作行为及其对异性对手的合作预期。结果发现,异性对手的程序公平通过提高合作预期促进被试的合作行为,且此种结果模式仅在过往合作率较低时尤为凸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了合作指数CI(0.1~0.9)与社会距离(亲密、陌生)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距离和合作指数均会对合作行为产生影响,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合作率会受到合作指数的促进作用,但不会随合作指数的增高立即增长;在CI = 0.1~0.9这9个水平下,亲密被试间的合作率均显著高于陌生被试间的合作率。这一结果说明,合作指数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存在阈值;社会距离缩小可促进个体的合作倾向增强,并更快地达到合作水平;合作指数与社会距离相互独立地影响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圈子不仅决定儿童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和互动质量,而且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本研究从苏州市某初级中学选取76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采用社会认知地图、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和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范式测查了同伴圈子、合作倾向、预期与合作行为,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Two-level HLM)探讨同伴圈子的合作水平对个体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圈子数量最多而规模最小,男女混合圈子规模最大而数量最少;跨地域圈子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2)女生圈子最为稳定,男女混合圈子最不稳定;(3)在混合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预期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在单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行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结论:初中生同伴圈子在性别上具有同质性,女生圈子多且稳定;第一年单性别和混合性别圈子的合作倾向、预期和行为水平对第二年个体的合作水平产生了不同影响,即不同性别圈子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圈子不仅决定儿童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和互动质量,而且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本研究从苏州市某初级中学选取76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采用社会认知地图、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和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范式测查了同伴圈子、合作倾向、预期与合作行为,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Two-level HLM)探讨同伴圈子的合作水平对个体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圈子数量最多而规模最小,男女混合圈子规模最大而数量最少;跨地域圈子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2)女生圈子最为稳定,男女混合圈子最不稳定;(3)在混合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预期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在单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行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结论:初中生同伴圈子在性别上具有同质性,女生圈子多且稳定;第一年单性别和混合性别圈子的合作倾向、预期和行为水平对第二年个体的合作水平产生了不同影响,即不同性别圈子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调整后的公共财物范式,将合作分为内部准备阶段(合作意识)和外部表现阶段(合作行为),以中国人人格问卷(QZPS)为工具,研究人格特质结构对合作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合作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作用的人格特质因素不同。中国人人格特质中的善良和情绪性直接影响合作意识,行事风格与人际关系因素直接影响合作行为,外向性通过调节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的关系影响合作行为。(2)在考虑合作意识与人格特质交互作用的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和预测合作行为。文中讨论了在研究合作过程时从个体内部因素、特质以及外部情境等多角  相似文献   

6.
刘谞  马剑虹  朱玥 《应用心理学》2010,16(4):332-340
社会两难中惩罚系统对合作的影响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发现惩罚系统可以促进合作,但也有学者提出惩罚系统对合作动机具有破坏作用,存在不一致结论。且这些研究大多只关注金钱惩罚而忽略了社会惩罚。本文采用2(惩罚类型:金钱,社会)×2(惩罚频率:高,低)×2(阶段:有惩罚,无惩罚)混合设计,利用"惩罚撤除"实验范式,比较了社会高低频惩罚和金钱高低频惩罚对合作、归因以及预期的影响。并探讨了合作、归因、预期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金钱和社会惩罚均可提高被试合作水平;(2)金钱高频惩罚减少了对合作行为的内归因,惩罚撤除后合作行为下降,而低频惩罚没有出现下降效应;(3)社会惩罚增加了对合作的内归因,高低频惩罚在移除之后均保持较高水平,且之前的惩罚频率越高,保持效果越好;(4)合作、预期与内归因正相关,外归因负相关,同时合作与预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幼儿园大、中、小12个自然班,共317名幼儿为被试,进行为期四周的观点采择合作认知故事及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结果表明:①合作认知故事及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对提高学前儿童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结合的训练方式最有效。②合作认知故事的培养训练对不同年龄儿童合作认知水平的提高影响显著;合作游戏训练对中班儿童合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显著。③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训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儿童合作策略水平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将合作策略分为四个水平,随机选取幼儿园中班、大班及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被试300名,在鼓励合作的条件下,通过游戏的方式,研究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合作行为越来越多,且合作水平越来越高,而竞争行为逐渐减少;性别因素对合作行为影响不大,但对竞争行为却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代际困境反映了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人们在代际困境中如何权衡利益事关个体、组织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于传统社会困境,代际困境具有权力不对称、合作行为无直接回报和心理距离较远这三个特异性特征,它们是阻碍代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前研究广泛关注的个人特质、决策情境和社会规范这三类影响代际合作的因素,本文建议可通过培养感恩与亲社会品质、扩大代际合作的声誉影响、提高与未来世代的亲近度、减少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等方式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揭示声誉线索对代际合作的影响,并广泛开展跨文化研究,为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健  金淑娴 《心理科学》2019,(4):920-927
为了探究个体自身与他人的社会阶层对个体在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和实验研究来考察自身阶层的行为效应、互动对象阶层的调节效应以及信任有中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低阶层者倾向于比高阶层者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2)感知到的互动对象阶层对不同阶层个体的合作行为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3)个体对互动对象的信任水平(即对他人合作行为的预期)对此调节效应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囚徒困境博弈中, 对手的高兴、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的结果表明, 对手的高兴表情比愤怒表情诱发了更高的合作水平, 且高兴和中性表情均比愤怒表情产生了更高的合作预期, 合作预期中介了面部表情与合作行为的关系; 实验2引入指导语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 发现实验1的结果仅出现在直觉条件下, 却未出现在理性条件下, 且整体而言直觉决策模式下比理性决策模式下更合作; 实验3采用更加严格的时间压力范式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 发现除了高兴表情比中性表情也诱发了更多的合作行为外, 其他几乎复制了实验2的结果。基于这些结果, 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以期揭示他人面部表情、合作预期、合作行为及个体决策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公正的认知直接决定着民众的政治信任, 进而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作。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非合作行为的典型表征。然而, 国内外研究中至今没有直接探讨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实证支持, 更无法进一步揭示其作用于合作行为的过程和条件。鉴于此, 本研究将社会公正分为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 将政治信任分为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 采用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社会公正对合作行为的过程机制, 建立其通过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作用于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 并进一步分析结果依赖性对这一路径模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有望提出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及其调节变量, 一方面在理论上深化和拓展本领域的研究, 另一方面实践中通过提升公正感、强化过程变量(政治信任)、干预调节变量(结果依赖性)等策略促进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公平启发理论为基础,结合不确定管理理论,采用情境实验法(实验1)和行为实验法(实验2),探讨了不确定感这一工具性动机在他人的程序公正与自我的合作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他人的程序公正会促进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出现;(2)不确定感降低了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出现;(3)不确定感中介了他人的程序公正对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38名大学生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Chicken Game实验范式测量合作行为,考察了单人和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性别和游戏习惯对玩家在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可以促进玩家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2)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男玩家(相比女玩家)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更多;(3)玩游戏的习惯影响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相比于经常习惯与现实朋友玩游戏和独自玩游戏的玩家,经常习惯与网友玩游戏的玩家在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的合作行为更多。本研究不仅证实了一般学习模型,也证实了亲社会合作类视频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重复囚徒困境实验范式,考察了社会距离和合作指数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且每个年龄段的被试数为40名)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合作行为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2)社会距离对大学生的合作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而中学生的合作行为却不受其影响;(3)个体合作率会受到合作指数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大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显著。即随年龄增长,个体会更少的采取合作行为,并且个体是否采取合作在更大程度上基于当前博弈中的收支情况和与博弈对象之间的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6.
胡华敏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2008,14(1):35-41,47
从合作动机的激发与破坏的角度探讨公共物品困境中突显身份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突显身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突显合作者与突显不合作者两种方式都会提高被试的合作水平;两种突显方式的作用机制不同。突显合作者条件下,被试的合作行为受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共同影响。而突显不合作者则会破坏被试合作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对提高合作行为起主要作用;突显合作者条件下,合作取向的被试更多受内在动机的影响,而非合作取向的被试则更多受外在动机的影响。在突显不合作者的条件下,合作取向和非合作取向被试的合作行为都受外在动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55儿童为被试,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的设计,对实验班儿童进行为期四周的合作游戏训练,探讨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学前儿童的合作行为水平;不同年龄班、不同性别学前儿童合作行为训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燕  曹子方 《心理科学》1997,20(3):230-234
用囚犯两难游戏和懦夫游戏作实验材料,采用L16(215)正交实验设计,对64名初二、高二学生在不同实验情境中的合作行为反应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交流的预期、交流的进行、被试对对手社会地位的评估、以及被试所面临的游戏矩阵和被试自身的年龄特点都影响被试对对手的表征,进而影响被试游戏行为的决策过程和合作行为的反应倾向。研究结果支持社会表征理论,为创设有利于合作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有关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的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随着群体理论的发展,研究者的研究视角逐渐从个体(individual)转向群体(collective),关注层级结构的群体(hierarchical groups)中,管理者或管理机构(权威)的特征和行为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其中,权威信任(trust in authority)和公正感(fairness)是影响个体态度和合作行为的重要变量。政治信任(political trust)也可以看作权威信任的一种,即在社会背景下,公众对社会管理权威(政府机构)的信任。未来研究应尝试在实验室里对政治信任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探究,并进一步探究公正感在政治信任对态度及合作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绘图是学习心理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科学文本知识的表征和深层理解。目前关于学习者生成性绘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学习领域,很少有研究探讨合作学习中生成性绘图的作用。本研究将合作学习与学习者生成性绘图相结合,探讨生成性绘图和合作对高中生科学知识学习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因素(绘图、阅读)被试间设计来验证生成性绘图对学习效果以及认知负荷等主观体验的影响;实验2采用2(合作、个体)×2(绘图、阅读)被试间设计来探讨合作与生成性绘图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者主观体验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成性绘图和合作都可以有效促进高中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生成性绘图能够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合作能够降低学习者的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者的相关认知负荷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