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亲协同教养、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中学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计890名来自核心家庭的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父亲协同教养各维度(团结、一致、冲突、贬低)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其它维度作用的情况下,父亲协同教养中的团结和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致和贬低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表明团结、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独特效应”;(2)团结、一致、冲突、贬低性协同教养均对母子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交叉效应”;团结、冲突对父子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外溢效应”;(3)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团结、一致、冲突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母子依恋在团结与青少年抑郁、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父亲协同教养的认知,对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促进青少年心理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母亲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2)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3)父亲和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父亲教养投入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既会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会通过父子依恋的遮掩效应产生负向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438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青少年母亲支持高于父亲支持,母子冲突高于父子冲突,随年级升高,父母支持减少亲子冲突增多;(2)7年级仅亲子冲突显著预测抑郁,5、10年级父母支持和亲子冲突均显著预测抑郁,但5年级母亲支持和父子冲突仅预测女孩的抑郁;(3)对于10年级女孩,父女冲突较低时,母亲支持越高其抑郁越少,但父女冲突较高时,母亲支持并不能减缓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某市四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96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母填写的父母感知协同教养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母亲填写的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幼儿教师报告的儿童行为量表探讨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在父母感知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分别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父子亲密分别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父/母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育儿压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法对604名1~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父亲参与教养(互动性、可及性、责任性)对小学生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父亲参与教养与小学生关系攻击之间,母亲的育儿愁苦和亲子互动失调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在父亲参与教养与小学生身体攻击之间,只有母亲的育儿愁苦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可以通过减少母亲的育儿愁苦来降低儿童的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还能通过减少母子互动失调来降低儿童的关系攻击。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多个省市选取364对幼儿父母,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和协同教养问卷分别测查父亲教养投入、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协同教养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和父亲教养投入三者间的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及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同时存在于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与父亲教养投入三者之间;(2)以协同教养的团结或一致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可完全或部分中介父亲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和母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均没有影响;以协同教养的冲突或贬低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母的婚姻满意度直接对父亲教养投入产生影响,父母的协同教养行为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45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独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显著优于非独生家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父母冲突没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母子亲密与母子冲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父子亲密与父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母子亲密在父母冲突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没有差异,母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仅在独生子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母亲应尤其注意将父母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消化在夫妻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9.
选取716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考察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之间的关系,揭示父母教养行为与亲子沟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沟通、教养行为以及学业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父母教养行为的接纳/参与、严厉/监督维度以及亲子沟通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具有跨性别、城乡和年级等同性。因此,既应关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的直接关系,也应重视亲子互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共选取1155名中小学生及其母亲或父亲作为被试,分别考察了母亲教育焦虑和父亲教育焦虑如何通过母亲和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父亲和母亲教育焦虑均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父亲和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均在母亲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3)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在父亲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 82 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 ,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自己在过去半年内分别与父亲和母亲在学业、做家务、交友、花钱、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成员关系和隐私等八个方面发生冲突的频率 ,以及自己的问题行为、抑郁和社交焦虑的情况 ,以此探讨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1 )父子和母子在冲突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 ;母子冲突多于父子冲突 ,且母子冲突和父子冲突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在学业和生活方面 ,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远多于没有亲子冲突的青少年 ,但在其余六个方面却是没有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多于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在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中 ,与双亲均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最多 ,其次是只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 ,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最少。 (3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抑郁和问题行为具有较为一致的关系 ,即与双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所表现的问题行为和抑郁最多 ,其次是与单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 ,问题行为和抑郁表现最少的是与双亲均无冲突的青少年 ;但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父母消极抚养方式与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20名小学、初中和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消极抚养方式与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父母消极抚养方式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与孩子有关的父母冲突显著多于与父母自身有关的冲突,初中生报告的两种冲突显著多于小学生;母亲消极抚养显著多于父亲,父母对男生的消极抚养显著多于女生,父母对初中生的消极抚养显著多于小学生;青少年的抑郁、学习问题较多,在抑郁、不良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女生抑郁多于男生,男生的不良行为多于女生。在抑郁、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上存在显著年级主效应,初、高中生的抑郁、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显著多于小学生;(2)与孩子或父母有关的冲突越多,父母消极抚养越多;(3)父母消极抚养越多,青少年抑郁、不良行为、学习问题越多;(4)父母消极抚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以及多层回归分析探究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的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2)母亲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不仅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母亲的教养压力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这一中介模型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时,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母亲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明显减弱由于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缓解母亲抑郁水平高的幼儿的内化问题提供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07,30(5):1196-1198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问卷对684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次数较少,强度较弱,亲合度较高,但也有一小部分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较紧张。(2)初三青少年与母亲的冲突次数和强度均显著高于初一青少年;随年级增长青少年与母亲的亲合缓慢下降,而与父亲的冲突及亲合发展均较稳定。(3)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存在子代性别和父代性别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感、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索了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以71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儿童自尊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尊;母亲温暖、拒绝、惩罚的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的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上述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相比男生,母亲温暖的教养方式更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母亲拒绝和惩罚的教养方式更显著负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提升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于促进母亲的积极教养和降低母亲的消极教养,进而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597个核心家庭的父亲、母亲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母亲守门行为与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亲教养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母亲开门行为正向预测父子依恋,母亲关门行为负向预测父子依恋;(2)母亲开门行为通过正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而母亲关门行为通过负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研究结果扩展了母亲守门行为的作用效果研究,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武汉市两所中学549名青少年早期和中期的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同时考察线上社会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是否受年龄的调节。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线下亲子沟通的条件下,网络亲子沟通负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线上社会资本在网络亲子沟通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线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受到青少年年龄的调节,相比青少年早期阶段,该中介作用在青少年中期阶段更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网络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燕芳  管益杰  陶沙  董奇 《心理科学》2005,28(6):1361-1367
以597个核心家庭的父亲、母亲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母亲守门行为与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亲教养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母亲开门行为正向预测父子依恋,母亲关门行为负向预测父子依恋;(2)母亲开门行为通过正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而母亲关门行为通过负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研究结果扩展了母亲守门行为的作用效果研究,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青少年攻击信念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儿童感知父母冲突量表对506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信念和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攻击信念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青少年攻击信念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