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回顾道教史研究的历程,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道教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先有傅勤家的两部在中国道教史方面的著作,《道教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与《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这两部著作主要吸收了小柳司气太、妻木直良、常盘大定等日本学者的道教史研究成果。许地山著有《道教史》(上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但可惜的是上编没有真正涉及到宗教的道教,还只是"道教前史"。  相似文献   

2.
5月24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魏扬波博士(Dr.jeanPaulWiest)应邀前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就当代西方国家基督教传教史研究著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一次精彩讲演。魏扬波博士是纽约玛利诺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创始人,1992-1999年担任研究主任,1980-1989年担任该中心研究生院中国访问学者的导师。他饮誉世界的许多著作中,以下面两本书影响最大:《玛利诺会在华传教史1918-1955》(1988)和《现代中国的天主教会》(1993)。他长期热心于中国的学术工作。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主编的《义和团运动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  相似文献   

3.
<正> 《韩国儒学史》,南韩学术院正会员、均成馆大学名誉教授柳承国著,台东师范学院专任讲师傅济功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出版发行。朝鲜关于本国儒学史的著作较多,被译成中文出版的,就目前所见,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本。因此,本书对不懂朝鲜文的中国学者了解、研究朝鲜儒学及儒学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瑛先生主编、中国伦理学界的资深学者徐少锦、张怀承教授等参撰的《中国伦理思想史》,日前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作为新世纪专门列项的“学科思想史丛书”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系列”之一出版了。它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发端———原始社会的道德状况一直写到新中国的伦理学发展,其时空跨度之大,伦理学说、学派、观点的涉猎面之广,学术信息含量之丰富,可想而知。这是一部洋洋60余万字的著作,这是一部沉甸甸的颇有分量的学术专著。捧读之余,笔者觉得它的学术贡献主…  相似文献   

5.
1987年5月上旬,日本大正大学校长、文学博士安居香山教授来华作学术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发表关于道教起源与谶纬思想的讲演,并与北京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安居先生长年从事纬书研究,尤其对道教与谶纬思想具有精深的见解,许多观点已为我国学界所征引。他的《重修纬书集成》(与中村璋八合著,已出下卷)、《纬书》、《纬书的形成及其发展》等著作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本文拟就他这次访华期间的中心论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2000年12月,也就是上一世纪的最后一个月,由中国道协张继禹道长策划、台湾洪百坚道长统筹、北京王育成先生编著的巨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在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道教界和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这个突破正是海峡两岸的道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称《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的出版是重大突破,是因为这本著作用铜版纸印刷,共361页,大16开,布面精装,彩印书套,重达25公斤。在目前单本道教出版物中,仅次于中国道教协会出版的《中国道教风貌》一书。而在单本道教研究著作中,其规模独占…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13,(1):F0002-F0002
景以恩,1932年生,山东广饶县人。山东省农业展览馆研究馆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自20世纪80年代初致力于华夏起源问题的研究,迄今已在《管子学刊》、《学术月刊》等刊发表论文40篇。2001年出版《炎黄虞夏根在海岱新考》一书,南开大学王玉哲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教授作序.  相似文献   

8.
<正> 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后人说解《周易》时,常常从今古文的角度立论.其实,这当中多系误解:秦焚书而儒门《易》传之不绝,《周易》只有师法、家法之争,并无纯粹的今古文本之争;用扬雄之言证明河内女子所得逸《易》一事,则是对扬雄《法言》断章取义的误读;《汉书·艺文志》说《费氏易》与古文同,是说其字之多寡同于中古文,无脱缺,并不是说《费氏易》一直用古文字传播;许慎《说文序》中列出包括《孟氏易》在内的书目,是说他引用的这些书中的某些字的用法合乎仓颉、史籀造字本意,并不是说它们都是古文经,“皆古文”三字是针对《论语》、《孝经》而言,是说这二书用的是篇章、词句与今文本有不同(但字体可能都是今文隶书)的古文本.  相似文献   

10.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王家台《归藏》举世瞩目,一些学者认为它就是商易。本文根据王家台《归藏》内容多出《穆天子传》本事的事实,认定王家台《归藏》必成书于《穆天子传》之后,属战国作品。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学术史上的相关问题,以为类似王家台《归藏》的内容很可能在西晋汲冢所出书中就已经发现。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尚书》的关系是《尚书》学史上的一大问题,前辈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孔子是否删减或者编次《尚书》以及为《尚书》作序上。这种讨论延续了两千余年,至今未有定论。《论语》本身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孟子》、《荀子》也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汉代司马迁明确指出孔子编次了《尚书》,班固则有孔子删《书》为百篇并为之作序的说法。后汉时期,孔子删《书》并为之作序的说法很有普遍性。孔子删《书》百篇并为之作序之说创立后,汉唐学者,无论是经今文学家还是经古文学家亦或史学理论家,大体因循而无异议。宋、元、明学者对于孔子与《尚书》关系的认识,怀疑与肯定汉唐学者观点的均有之,就具体内容而言,在孔子与《尚书》方面,认为孔子编次了《尚书》的意见依旧占主流,而在孔子与《书序》方面,反对的意见开始占上风,许多学者开始否定孔子作《书序》。学术在因循与怀疑之路途中得以演进。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研究员,1984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多年来致力于哲学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出版了《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老庄论集》(与张松如合著,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老庄新论》(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于1992年分别出版)、《耶稣新画像》(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存在主义》(与孟祥森、刘崎合译,商务印务馆1987年出版),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从1992年起,创办并主编了《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早年并曾在台湾出版过《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探究》  相似文献   

13.
"经承旧史"是杜预《春秋》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孔子据鲁史记修成《春秋》,旧史遗文实为《春秋》主体。此与汉儒极力倡导"孔子作《春秋》立素王,为后世立法"的论调截然不同。在史料来源上,杜氏认为《春秋》专据策书,而《左传》兼取简牍,在记事上两者构成解释关系,但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杜氏新说的形成与魏晋学术的新发展,尤其是史学化的倾向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陈超 《法音》2021,(4):25-30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在一众《大乘起信论》研究著作中显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5.
F.E.特雷纳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在1962年出版的著作(《道德思想范畴》一书中曾谈到伦理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个问题,1983年10月《道德教育杂志》上又发表了他的《伦理学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道德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略了的范畴》的文章,对上书所提出的一些论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列子》自然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并列为道家的三部经典。唐天宝元年 (74 2年 ) ,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 ,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 ,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 ,称为《冲虚至德真经》) ,便是称为列御寇所撰的《列子》。《列子》一书的真伪是我国学术史聚讼千载的一大公案。现在 ,它的伪书性质已成为学界公论 ,一般认为它主要成书于魏晋之际① 。《列子》的思想比较复杂 ,又因为它是伪书 ,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② 。但《列子》一书有丰富的自然观的内容 ,代表着我国古…  相似文献   

17.
正在张总研究员的著作中,有两部书是成体系并对当前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一部是《地藏信仰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另一部是《中国三阶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可以说,当前的佛教学者无论研究地藏信仰或三阶教,张总的这两部著作可以说是"绕不过"的成果,一定要借鉴或参考。笔者发现,张总不惮劳苦地持续对某个领域钻研下去,其《中国三阶教史》从写作到出版,用了"超出原计划的三年  相似文献   

18.
《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一书,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张泽洪是当今国内外勤于学术创作的学者,他对道教斋醮科仪、道教史之道派关系、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研究,以考证精审、思想锐利为学界所注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就是张泽洪学术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该书所研究的主题是道教唱道情,道情从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于中国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说唱形式,  相似文献   

19.
高建平先生等著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一书总体上讲有史有论、阐述平实、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晓畅,所以读之有清新之感。不过,其中也存在着不够客观、不够全面等问题。以该书的第十二章"文化转向及其影响"为主要对象进行学术批评,与高建平等先生商榷,并建议《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修订或重写。  相似文献   

20.
一、任继愈先生的著作和科研工作任继愈先生是著作丰硕、有多项重大学术贡献的学者。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作为大学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多年来一版再版,成为不朽的哲学名著:他撰写的研究佛教思想的论文,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后集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出版,多年来也一版再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也得到了国际佛学研究界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