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方 《天风》2022,(10):49-50
引言 在山东省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举办的线上学习中,我学习了《让讲道活力再现——从困境到恩典的四页讲道法》这本书,"四页讲道法"引导我们重新理解经文的方式,第一页是看清经文书写或描绘的当时,人们所经历的问题(圣经中的困境);第二页是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跟我们所经验的问题一样,也会陷在困境中(今日社会中的困境);第三页是回到圣经中,看到当时上帝为人做了哪些事(上帝的恩典作为);第四页是经文帮助我们了解今日上帝正在做什么(今日上帝的恩典作为)1.借着这种形式的讲道,促使我们体会到经文中人们的经历,使我们感同身受,经历上帝的恩典.  相似文献   

2.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3.
纪念造物主     
王仓 《天风》2002,(12):17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1∶1)。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害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一、纪念创造主,我们的主是这个世界的主旧约圣经的创世纪中的创造的叙述,以及诗篇104篇创造诗,是对创造的历史加以神学思考的,但我特别喜欢另一处与创造有关的经文,即箴言第八章所诵唱的藉智慧创造天地。它们共同丰富了创造神学的圣经依据,再加上新约的有关叙述,我们可以较为完整地得到创造神学的观念,创造和救赎都是来自神的启示(来11∶3),共同构成圣经神学的支柱。上帝在历史中的计划,是以创造为出发点。上帝造天地,是为人而造,虽然上帝对创造拥有主权;上帝并且继续地创造  相似文献   

4.
宗教信仰与神学之间有一条微妙的分界,如果没有宗教的产生以及它所面对的封闭困境,神学或许无以发展。神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宗教的挽救和补充,这一点在20世纪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如布尔特曼所认为的,企望现代人在不发一言的前提下就完全接受上帝,相信圣经中那些类似神话描写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神学的意义在后现代语境更加凸显出来。信徒的上帝不可言说,而神学家的上帝是必定要被言说的。这里似乎存在着一种应该修正的卡尔·巴似的两难处境。卡尔·巴特说:“作为人,我们不能言说上帝;而作为神学家,我们应该谈论上帝。我…  相似文献   

5.
胡俊杰 《天风》2002,(2):44-45
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乃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圣经,认识上帝启示的渐进性,这有助于除去由于对圣经僵化的、片面的认识而产生的包含上帝观在内的不正确的神学观。从诫命到新命令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圣经启示的渐进性和上帝爱的本质。一、诫命十条诫命是上帝赐给一群已蒙救赎的子民。其内容关乎到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范畴,要以色列民处理好与神与人的关系。不过诫命的显著特征是多以消极的语言表达上帝对百姓的要求,人违背诫命后受咒诅、惩罚,这样诫命中爱的本意便易于被隐藏,而且不难发现诫命后来受到严重扭曲,甚至为了律法的规条不  相似文献   

6.
华耀增 《天风》2005,(5):44-45
重视圣经为依据,联系教会实际,运用上帝赋予我们人的理智作出理性的神学思考和阐述,是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在灵性和思想领域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牧灵圣经》与大家见面已逾半载,感谢 教友们对它的厚。《牧灵圣经》是一本新的、通 过了天主教教会审核的圣经译著。它的全部 经文与其他的天主教圣经经文相同,所不同 的是《牧灵圣经》拥有大量的关于阅读及理解 圣经背景、词汇、人物和神学的注释及前言。 这些注释将帮助读者以喜悦和虔诚的心情走 近圣经,并能使各位主内的兄弟姊妹有机会 从多重侧面认识天主的奥秘,了解伟大而慷 慨的爱情救赎工程,认识我们的救主和最亲 密的心灵朋友─—耶稣。就经文的翻译方面, 《牧灵圣经》编译小组在翻译圣经经文过程 中,尝试了有利于当代读者…  相似文献   

8.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是神学思想建设的主题之一, 更是一个解释学的话题。对广义的中国基督教来说,存在着不同牧会环境中对不同汉语版本圣经的不同释义;在教会结构和圣职界定方面也依然处于有待对话和创制的阶段。而基于圣灵的引领和上帝对中国的眷顾,这是迈出达成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和宽容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其它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误解和分歧。"十字架上的和解",是对我们在中国实现和好使命最重要的圣经训诫。  相似文献   

9.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10.
贾虎林 《天风》2001,(9):18-19
神学反映了教会的思想活动,那么神学思考在教会生活中起着哪些核心作用和灵魂作用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神学思想建设在办好中国教会的道路中到底起着哪些“核心作用和灵魂作用”。 一、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使中国教会始终不渝地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 爱是上帝最基本的属性,圣经说“神就是爱”(约-4:16)。从旧约到新约,不单显明了神对人类的大爱,更显明了神要求人类回应他的爱——要爱神爱人。在马太福音22章37-40节中,耶稣把圣经的教训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11.
音歆 《天风》2003,21(6):40-43
中国教会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历史性事工。神学思想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所涉及的命题也很多,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上帝观、救赎观、创造观、圣经观等等;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是为活跃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建构中国处境中的神学,挖掘圣经中的时代信息,使中国基督教在这个时代有以告人的信息。基督教是一个提倡伦理道德、重视伦理道德的宗教。因为整本圣经充满了伦理道德的教训,而且伦理道德的教训在基督教传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福  相似文献   

12.
黎新农 《天风》2003,(4):36-43
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既需要圣经的支持,也需要神学的思考。鉴于教会多从“救赎神学”思考问题,故本文特从圣经出发,对“创造神学”源流作一点探索。希望能从创造神学角度理解神学思想建设,积极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所观察和分析的有关“创造”的经文材料,是犹太宗教思想史的宝贵材料,更是基督徒释经和进行神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文本”。而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对“创造神学”的反思,则为中国基督徒今日从“创造神学”角度探索“神学思想建设”之路提供助益。本文提供“创造神学”思想“文本”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试图从创造神学层面理解“文化”,为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相融会提供一点神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6,(3)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一直强调的,圣经是基督徒信仰"规范中的规范",也是神学思考的"法度"。毋庸置疑,圣经作为上帝的道,是永活的,它应该并且能够向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信仰群体提供时代的信息、属灵的亮光及灵命的食粮。但圣经如何向我们说话,就涉及到一个解释圣经的问题。也就是说,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话,需要解开,才能发出亮光(参诗119:130)。圣经是我们信仰  相似文献   

14.
史奇珪 《天风》1994,(12):43-45
经文:创1:14—18,伯9:6—10 请切记所读的圣经告诉我们: “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 上帝……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 上帝看着是好的。” (一)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这六天内,有一颗彗星分裂为21个大小不同的块片,以每秒30多公里的高速碰撞了木星。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圣经》内有不少梦,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帝直述圣言圣喻的梦,另一类是象征表述的梦。所有的梦,其目的在于昭示上帝的神圣、全知、全能和对信徒的眷顾。《圣经》内对梦也有不同认识,有经文指出,“不要相信自己所作的梦”,“信梦的人必误入迷途”。显而易见,《圣经》不是上帝的圣言圣喻或启示,《圣经》是来自人间许多一作者涉及面广阔的不同著述汇集而成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16.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17.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思维习惯是"非此即彼",总认为事理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圣经不少的经文是可以用这个思维来理解的,比如要圣洁就不要沾染各样的污秽,要知足就不要贪心,要爱人就不要恨人,更不要加害于人,爱是不加害于人的,等等。可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圣经,让整本圣经说话,你会看到不少的经文是要用"即此即彼"的思维来理解与运用的,这也充分说明圣经启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陈大治 《天风》2005,(4):36-38
"神学"就是"教会在思考"。丁主教在其文集中将 这种神学思考总结为如何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的现 实结合起来,成为既合乎理性又具有超越能力的理论。 因此,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就 是在具体看得见的事工中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旨在 调整和甄别存在于现今教会中一些信仰的误区和极端, 帮助信徒建立起全面、正确、平衡的圣经观和释经观, 从而引领信众寻求和认识上帝正确的启示和带领,以 指导现实社会处境中的生活行为。最终的目的,是要使 我们回到圣经的启示中生活。  相似文献   

20.
经文:约翰一书4章7—11节 这段经文一开始就呼召:“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约壹4:7)结尾再次重申回应:“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4:11)约翰指出,凡有上帝儿子生命的,且有权利承受天上基业的人应当彼此相爱。圣经告诉我们爱的三方面:1、爱的源头爱是从上帝来的。2、爱的本质:上帝就是爱。3、爱的彰显:上帝差他儿子为罪人死。我们要彼此相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