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宗教》1995,(2):59-59
塔尔寺第十四世嘉雅活佛坐床记嘉雅与班禅的不解之缘众所周知,达赖、班禅是中国藏传佛教主流派──格鲁派(俗称黄教)的最高领袖,而塔尔寺则是一世达赖和班禅的师傅、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在信教群众中拥有广泛的影响。第十三世嘉雅·洛桑丹白坚赞就是塔尔寺...  相似文献   

2.
班禅转世灵童是如何产生的国新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公元13世纪,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首领圆寂后,该派推举一幼童为转世继承人,从而创立了活佛转世的办法,此后各教派先后效法。公元16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并逐渐形成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大...  相似文献   

3.
见心 《法音》1994,(11)
本刊讯噶玛巴活佛一行16人于新闻特载9月25日来北京参加国庆45周年大典,26日来北京广济寺拜会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切会见了噶玛巴活佛一行。在会见时,赵朴初会长祝愿活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为藏汉两大语系佛教的发展和汉藏民族的团结,作一位爱国爱教的活佛。赵朴初会长与噶玛巴活佛互献哈达。噶玛巴活佛祝福赵朴初会长健康长寿。噶玛巴伍金赤列活佛,是十六世噶玛巴转世灵童,1992年坐床,成为噶举派第十七世活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新派之一。创始人为玛尔巴,曾留学印度,于那洛巴学习速道瑜伽六法,并随弥特利学大手印。归国…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4)
一世班禅克珠杰一世班禅法名克珠杰·格勒巴桑,藏历第六绕回木牛年(公元1385年)四月初八日,生于后藏拉堆多雄地方的切卧村。他幼年在萨迦寺出家,后拜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为师,遂成为宗喀巴的重要助手之一,曾担任过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撰写过《宗喀巴传》。藏历第七绕回土马年(公元1438年)二月二十二日,克珠杰在甘丹寺池巴任内逝世,享年53年。二世班禅索南确朗二世班禅法名索南确朗,藏历第七绕回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多杰帕姆女活佛在藏地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8世纪吐蕃时期的空行母益西措杰。12世纪,噶举派创立活佛转世体制后,多杰帕姆佛母便成为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女活佛转世化身,在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博东派等宗派中相继出现。其中,噶举派空行母索南旃玛、空行母索南贝旃多杰帕姆佛母的转世化身之承袭,形成了多杰帕姆女活佛的主要转世体系——桑顶多杰帕姆女活佛的早期传承。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9,(2)
新华社拉萨1月6日电(记者多吉占堆、薛文献)西藏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今天乘飞机离开拉萨,前往广州、福建、浙江和北京等地进行为期25天的参观学习。噶玛巴·伍金赤列多吉活佛今年15岁,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首次批准认定的藏传佛教嘎玛噶举派第十七世活佛,目前...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11)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第十七世活佛噶玛巴坐床典礼今天在楚布寺隆重举行。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任务之代表国务院宗教局向十六世噶玛巴的转世灵童伍金卓堆·赤列多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5)
<正>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制度,历数百年演变而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活佛乘愿而来,转世修行,涌现出了十世班禅大师等一大批爱国爱教的杰出代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成为藏传佛教形象的重要代表。当前,藏传佛教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活佛转世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完整的传承,日趋规范。2007年,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活佛转世应当遵循  相似文献   

9.
编后语     
《法音》1994,(11)
金秋的北京城,风和日丽,清爽宜人;大街小巷花团锦簇,呈现一片节日的景象。北京的市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都沉浸在国庆45周年大典的欢乐之中。在国庆前夕,西藏噶玛巴活佛一行来京参加国庆45周年大典,受到赵朴初会长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给国庆大典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体现了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标志着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关系水乳交融,亲如~家。噶玛巴是藏语系佛教噶举派第十七世转世活佛,这次是他坐床后第一次来内地参观。藏语系佛教派系众多,噶举派是以口授传承密咒教义的教派。因此派僧人穿白色谱裙和上衣,故俗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佛教艺术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过程和弥勒造像的缘由。在元朝以前蒙古帝国的蒙哥汗赐予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拔希为“国师”,并授与玉印,担任起总领天下释教的重任。以此为契机,蒙藏地区佛教诸派先后都产生了活佛转世制度,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大活佛,极大地影响了蒙藏地区的政治、宗教与文化。并详细客观地解释考证了北京雍和宫和内蒙古梵宗寺的弥勒造像的历史,宗教仪轨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步应华 《法音》2022,(1):35-39
<正>一藏传佛教作为中国佛教三大支系之一,除具有宽广深厚的佛教共性之外,还有着因其特殊历史文化渊源、宗教情感体验、法脉传承轨制和信教群众需要而形成的鲜明个性。活佛转世,就是其鲜明个性特征中的一个显例。活佛转世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193年。这一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圆寂前向徒众开示,他将以应身(化身)转生人间、绍隆佛种。继他之后的该派高僧噶玛拔希(1204-1283),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发展到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无与伦比的宗喀巴大师,在系统地了解印度佛教、熟悉藏传佛教的基础上创立了格鲁派佛教,把西藏文明推向了高峰。宗喀巴原籍青海人,生于1357年。公元1372年遵师命去卫藏学经。20岁在夏住孜钦寺从贡噶贝学《现观庄严论》注解。宗喀巴25岁,在贡塘寺、桑朴寺、孜塘寺等,依  相似文献   

13.
<正>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寺院建于1447年,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后被追认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取名并主持兴建,后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自四世班禅担任住持后,这里就成为  相似文献   

14.
周炜  豆格才让 《法音》2008,(4):29-32,33
2007年7月18日,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政府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我国藏传佛教界盼望已久的大喜事。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管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行政法规.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贯彻党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5.
多吉占堆  多穷 《法音》2000,(2):41-42
本刊讯1月16日上午9时,西藏佛教界的又一盛事──第六世热振活佛转世灵童批准继位、剃度、取法名仪式,按照历史定制和佛教仪轨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隆重举行。经报请国家宗教事务局同意,并受其委托,西藏自治区政府这天正式批准1997年10月13日生于西藏嘉黎县的索朗平措继任为第七世热振活佛。藏传佛教格鲁派除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外,还有其它许多的活佛世系,其中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呼图克图"了。"呼图克图"是蒙语,"呼图克"意为"寿","图"意为"有",即"具寿者"或"长生不老"之意,是清朝中央政府授予藏族和蒙古族地…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10)
章嘉活佛是清代藏传佛教四大活佛(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和章嘉呼图克图)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正如乾隆皇帝在《御制喇嘛说》碑文中所说:“我朝惟康熙年间,只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从康熙皇帝开始,历世章嘉活怫在清朝宫廷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他们不仅勤阐经典,宏扬佛法,蒙福众生,而且在朝廷与西藏和蒙古的联系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为便于了解历世章嘉活佛的生平及其对祖国的贡献,笔者根据藏、汉文史籍的记载,在此作一简略介绍,不妥之处,冀望赐正。第一世章嘉活佛,名扎巴沃色(gragspa vod zer),于明万历六年(1578)诞生在青海省互助县红崖子沟张家村。幼年即能勤习经典,深信世间活佛将来均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18日,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政府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我国藏传佛教界盼望已久的大喜事。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9,(4)
班禅副委员长遗体长期保存工作目前正在他圆寂的行宫德虔普彰按宗教仪轨进行。据扎什伦布寺的主要负责人恰扎活佛说,到遗体处理好后迎请到扎什伦布寺供奉还需要一段时间。长期保存班禅大师遗体是根据扎什伦布寺全体僧众和信教群众要求决定的,也是历世藏传佛教高僧圆寂后的传统做法,过去四世至九世班禅的遗体都是按这一宗教仪轨处理的。记者一月三十一日上午曾瞻仰了班禅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5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班禅向汪洋敬献了哈达,并汇报了近年来学习生活情况。汪洋对班禅在佛学造诣、文化素养、宗教影响等各方面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汪洋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爱国宗教代表人士的成长进步,班禅是藏传佛教的大活佛,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藏传佛教领袖,肩负着引领藏传佛教朝正确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2)
“默朗”,俗称传召,意为发愿或祈愿。有默朗钦摩和充曲之分,即传大召和传小召,意为大祈愿法会和会供法会。默朗钦摩,始自公元1409年(明永乐七年),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所创办。宗喀巴,系青海宗喀地方人(现青海塔尔寺),青年时期游学前后藏,广学显密教法。为维护佛教戒律,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流弊,倡导僧尼必须少欲知足,严守禁戒,从而深受地方政权的帕主、阐化王扎巴坚赞的崇敬。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振兴佛教,严明戒学的目的,宗喀巴于明永乐五年(1407)同扎巴坚赞商议,决定于1409年藏历元月在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