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约翰·希克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多元论的倡导者。在中国宗教学界,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宗教学20多年的发展走向。本文就约翰·希克和中国宗教研究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梳理,以此让学界尤其西方学界了解希克对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理想信念、树立科学"三观",必须高度重视宗教问题。要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宣传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宗教问题。哲学课应增加无神论内容,切实加强世界观教育。高校应普遍开设宗教学原理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事宗教研究的机构和人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宣传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宗教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宗教艺术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发展与广泛传播,宗教艺术的支持十分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并简要地阐述了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和评析了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及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等分支学科所关注的问题、代表性论著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宗教学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雷泉 《法音》2006,(4):37-41
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出版缘起 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宗教学,迄今不过短短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宗教学的发展,是东西方思想猛烈碰撞与交流的直接结果,也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曲折进程紧密相连。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国各宗教基本上和睦相处,罕见宗教迫害与宗教战争,而佛道儒三教关系也为当今世界宗教对话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然而在过去一百年中,从“五四”前后的非宗教运动,到“文革”时期对宗教的全面摧毁,而在1980年代以来宗教又呈现爆发式的复兴,中国宗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动荡。这兴衰起伏的过程,为中国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题材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世界三大宗教中包含着大量描写人的生理苦痛、消除人的生理苦痛等承诺、方法,以及在天国、天园和佛世界等理想社会中人所具有的美好生理特征或者对人生理需求的圆满满足,以及在地狱、火狱等世界中更大的生理痛苦,这些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对自身生理不满的民众,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人的生理特征构成了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生理根源。认识和研究宗教的生理根源,对于加深对宗教的认识,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宗教。树立科学的无神论世界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开设宗教学的选修课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必须要讲清楚宗教的本质,使学生们对宗教到底是什么有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对宗教要采取旗帜鲜明的批判态度,但不是全盘否定;要了解学生思想,讲清楚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宗教学研究》2020,(1):F0004-F0004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宗教也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外扩展。这种扩展既包括了正常的宗教交流,也包括了宗教的渗透。对宗教渗透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具体学科视野对宗教渗透现象进行复合分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